气象工作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xfyuwp

博文

问答“圣婴”(2014-06-26)

已有 2856 次阅读 2014-7-18 14:46 |个人分类:杂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厄尔尼诺, 文章, 报纸, 太平洋, 华夏时报


“圣婴”降临似成定局,强弱区域尚有存疑,海水增暖大气偏离,预测影响待解难题。

《华夏时报》准备发一篇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分析报道,李北辰先生发信来咨询有关问题。我没有对“厄尔尼诺”问题做过专门研究,考虑到是报纸上发表的科普性文章,不需要太深入的解读,便根据我所能了解的情况给予了简要回答,大致如下:


目前学界对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有多少了解?人类活动对其有多大影响?

厄尔尼诺,也被称为“圣婴”,是发生在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现象,对于厄尔尼诺现象成因的认识,可以说是近几十年来在气候科学领域中取得的重要进展之一,基本形成了共识,既有理论价值,也有应用价值。简而言之,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维持赤道太平洋区域海温东冷西暖的大气东风系统发生了变化,造成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增高。也就是说,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海洋,原因则要从大气环流的变化中去找。

 

在地球赤道附近,常年维持着稳定的信风系统,赤道以北是东北风,赤道以南是东南风。在偏东风的驱动下,太平洋赤道区域表层偏暖的海水便会向西流动,造成暖海水在西部堆积,而东部的海水西流后则促使深层的冷海水上翻,形成赤道太平洋区域西暖东冷的常态。而一旦由于某种原因使这一东风系统出现了变化,则会引起海水向西回流,造成中东太平洋海温上升,形成厄尔尼诺现象。

 

这一现象发生后,对人类造成的直接影响是海洋渔业,适应了冷海温的鱼类会由于海水变暖造成大量死亡,对中美洲地区的渔民造成很大损失。但从全球角度来看,就不仅是渔业了,海温分布的变化会进一步影响全球大气环流,整个气候系统都会出现调整,进而引发在全球不同地区发生大范围旱涝冷暖等异常变化,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如1998年发生在我国长江流域的大洪水,就是在一次强厄尔尼诺现象的背景下发生的。

 

关于厄尔尼诺还有哪些未解之谜?

对厄尔尼诺现象的认识,取得了很大进展,基本上搞清楚了其成因。但从科学角度,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一些方面,一是对厄尔尼诺产生原因的进一步探究,如为什么东风系统会减弱,对于大气这样一个非线性复杂系统,会有多种影响因子参与影响,也包括海洋的变化,需要进一步去探索;另一问题是如何预报这种大范围风场的变化,并进一步对厄尔尼诺现象进行预测;第三是厄尔尼诺发生后,会对整个气候造成哪些影响,包括直接和间接,对这一问题有一些初步认识,但还远远不够,在定性、定量方面都还需要做深入分析研究,才有可能有更完整的理解;第四个问题是海洋内部的变化,全球洋流变化也是非常复杂的,且会对大气运动产生很大影响,无论是对海洋变化本身还是对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也还有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还有其他一些问题,如厄尔尼诺发生的强度、区域、持续时间等,都是需要进一步下功夫探索的。

 

目前人类对厄尔尼诺现象的预测可以到什么程度?历史上有没有预测错的时候?

目前对厄尔尼诺的预测还有相当难度,主要是因为对大气的长期预报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根据目前各国发布的厄尔尼诺预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一般提前半年左右做出趋势分析还是有可能的,但对于具体的强度、范围还很难做到准确。不过好在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现在对大气、海洋的监测能力提高了,可以随时发现海温、风场变化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持续对厄尔尼诺是否发生、发展进行监测,进一步分析其带来的后续影响。历史上对厄尔尼诺的预测能力显然更弱,错报肯定会有,真正形成预报能力还是近年来的事。

 

我看到一篇文章中说:“与之前7000余年中的表现相比,海洋气候变暖现象发生的频率与强度在20世纪有着更大的不确定性。”您怎么看?

这是有可能的,关键问题是现在研究气候问题时加入了人类社会的作用,这与历史上气候变化主要由自然环境主导影响有着很大区别,而人类活动影响的不确定性很大,有赖于人类在发展进程中对保护环境的认识和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在您看来,厄尔尼诺带来人类最深远的影响是?

厄尔尼诺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自古有之,很难说给人类带来哪些深远影响。但对于厄尔尼诺在认识上的提高,则使人们在对大自然的探索之路上向前跨了一大步,里解了海洋、大气中发生的这一重要现象的成因及影响,对科学应对自然变化会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相对而言,海洋出现某种变化,会带有更长的持续性,并对大气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在对大气环流变化进行分析时,人们很注意捕捉海洋变化的信号,从而提高气候预测的准确率,也可以算是认识厄尔尼诺现象的一个重要收获吧。

 

人类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厄尔尼诺?

与应对其他自然现象一样,科学认识,遵循规律,审慎应对,趋利避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10230-812726.html

上一篇:季风去哪儿啦?(2014-06-09)
下一篇:苏联老片沉淀的“记忆”(2014-07-13)
收藏 IP: 124.16.128.*| 热度|

2 李宇斌 Vetaren1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3 11: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