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erwen202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aerwen2020

博文

梦想长成大树

已有 2707 次阅读 2014-9-12 06:28 |个人分类:媒体互动|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可拓学, 素质教育, 创新思维, TRIZ, 潜能开发创造学

创新潜能开发实用教程 ---编著陈爱玲

本书基于创造学关于人的创造力开发的理论,融合并吸收了创造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人才学、思维科学、TRIZ、等关于人的创新潜能开发的研究成果,着力于个体心理层面的创新意识唤醒、创新潜能发现、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方法学习,创新人格完善。全书内容包括认识创新与自身的创新潜能、创新思维与训练、创新方法、创新实践四个单元共18个学习课题。书中依照体验学习理论,为每个课题设计了多个操作性强的课内体验、课外训练与拓展项目,引导学习者在体验中感知自己的创新潜能,在训练中领悟属于自己的创新方法,在拓展中提升创新能力。本书适用于本科、高职、中职等学生创新素质教育课程,也可用于其他各类教育中对个体创新潜能的开发。[1] 

目录
第一单元 认识创新与人的创新潜能
  课题1 感知创新及其相关概念3
  学习目标3
  学习内容3
  一、感知创新3
  二、创新及其相关概念的内涵5
  基本训练14
  拓展训练15
  参阅资料17
  课题2 唤醒沉睡的创新潜能20
  学习目标20
  学习内容20
  一、人脑的创新潜能20
  二、聪明的不同类型―人的多元智能22
  三、创造力与创新能力23
  四、创新型人才的特征25
  基本训练26
  拓展训练26
  参阅资料30
  课题3 认识妨碍创新的自我障碍33
  学习目标33
  学习内容33
  一、缺乏自信33
  二、害怕失败36
  三、盲目从众37
  四、迷信权威39
  基本训练40
  拓展训练40
  参阅资料41
  课题4 认识妨碍创新的思维障碍46
  学习目标46
  学习内容46
  一、思维定势46
  二、功能固着49
  三、结构僵化51
  基本训练53
  拓展训练54
  参阅资料54
  第二单元 创新思维与训练
  课题5 拓展思维的视角―发散思维与训练59
  学习目标59
  学习内容59
  一、感知发散思维59
  二、发散思维的创造功能63
  三、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65
  四、发散思维训练的原则68
  五、发散思维的两个分支―侧向思维与逆向思维70
  基本训练74
  拓展训练76
  参阅资料82
  课题6 搭建思维立交桥―联想思维与训练84
  学习目标84
  学习内容84
  一、感知联想84
  二、联想思维的创造功能86
  三、产生联想的三种途径87
  四、联想思维训练92
  基本训练94
  拓展训练94
  参阅资料96
  课题7 给智慧插上翅膀―想象思维与训练98
  学习目标98
  学习内容98
  一、感知想象思维98
  二、想象思维的创造功能103
  三、想象思维的训练方法105
  基本训练105
  拓展训练105
  参阅资料109
  课题8 恍然大悟―灵感思维与训练111
  学习目标111
  学习内容111
  一、感知灵感111
  二、灵感思维的特征112
  三、怎样诱捕灵感113
  基本训练115
  拓展训练116
  参阅资料117
  第三单元 创新方法
  课题9 集思广益―头脑风暴法123
  学习目标123
  学习内容123
  一、感知头脑风暴(又称智力激励法)123
  二、怎样运用头脑风暴125
  三、体验头脑风暴126
  四、头脑风暴法的其他形式简介126
  基本训练128
  拓展训练128
  参阅资料129
  课题10 发现创新点―列举法131
  学习目标131
  学习内容131
  一、属性列举法131
  二、缺点列举法134
  三、希望点列举法137
  四、列举法综合运用139
  基本训练139
  拓展训练139
  参阅资料140
  课题11 1+1>2―组合法143
  学习目标143
  学习内容143
  一、感知组合法143
  二、怎样运用组合法144
  基本训练151
  拓展训练153
  参阅资料154
  课题12 他山之石―移植法157
  学习目标157
  学习内容157
  一、感知移植法157
  二、怎样运用移植法158
  基本训练160
  拓展训练161
  参阅资料161
  课题13 触类旁通―类比法163
  学习目标163
  学习内容163
  一、感知类比法163
  二、怎样运用类比法164
  三、运用类比值得注意的问题166
  基本训练167
  拓展训练167
  参阅资料169
  课题14 系统质疑―设问法171
  学习目标171
  学习内容171
  一、奥斯本检核表法171
  二、和田十二法177
  三、5W2H法180
  基本训练182
  拓展训练183
  参阅资料185
  课题15 神奇的TRIZ186
  学习目标186
  学习内容186
  一、TRIZ理论概述186
  二、技术系统的8大进化法则188
  三、TRIZ理论体系中的理想化思想189
  四、TRIZ的四十个创新原理190
  基本训练205
  拓展训练205
  第四单元 创新实践
  课题16 广告创意实践209
  学习目标209
  学习内容209
  一、什么是广告创意209
  二、广告创意训练211
  课题17 发明实践212
  学习目标212
  学习内容212
  一、发明与专利212
  二、寻找发明项目的训练217
  三、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撰写训练221
  基本训练224
  拓展训练224
  课题18 创业准备225
  学习目标225
  学习内容225
  一、创业的知识准备225
  二、创业的心理准备231
  三、创业的资源准备232
  四、创办新企业的一般过程238
  基本训练238
  拓展训练240
  参阅资料241
  参考文献245
  致谢(后记)246
致谢(后记)
本书是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SZ060333, SZ2010438)和河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项目(JYGH2011046)及河北省职业教育教学重点研究项目(0213)的有关研究成果,是作者从1998到2013年15年间在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创新素质教育的实践总结。衷心感谢河北省教育厅高教处、职教处、科技处对作者教学研究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谢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领导的远见卓识,为作者能较早地从事大学生创新潜能开发的研究与教学实践提供平台,并给予长久的信任、支持、帮助与鼓励。

作者在2009师承中国科技大学刘仲林教授做访问学者时,确立创造学的教学目标,2010年于浙江大学拜陈劲教授为师做访问学者期间,研习大学生创造力开发,确立了本书的结构内容框架。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李兴森教授细心审阅全稿,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部分拓展训练项目的设计得到浙江大学朱凌教授、郑刚教授的指导。作者在教学研究中,还得到中国创造学会会长唐殿强教授、冷护基秘书长、罗玲玲常务理事、陈键常务理事等多位专家学者的指导与帮助,在此谨致诚挚的谢意!

编著者陈爱玲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05822-827027.html

上一篇:请尊重演讲者的知识产权
下一篇:“中国的创造法——可拓创新方法”报告会在广州成功举行
收藏 IP: 124.236.19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8: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