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情商问题实质上是利益关系问题

已有 3770 次阅读 2011-1-31 13:08 |个人分类:理论探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美国, 能动性

    李宁兄《有话好好说:情商和智商同样重要》一文中所讲到的那位美国学者的非绅士行为,是属于是否自尊自爱和是否遵守社会公德的道德问题。(李文: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485&do=blog&id=409057)李兄把这种行为同智商与情商联系起来来讨论固然没有什么不对,但我觉得,李兄的讨论因未深入到其问题的本质而存在着一定的缺失。

 

    按我的理解,智商与情商的区别在于:智商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认识现实世界的能力,情商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处理和协调对现实世界的关系的能力。前者是属于认知能力,后者是属于实践能力。这两种能力都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其矛盾是知与行的矛盾,它们的统一是知与行的统一。

 

     然则,从行必受知的支配方面说,智商是决定情商的;从知必以行为归宿方面说,智商终须落实和体现于情商。

 

     道德领域也存在着知与行的矛盾,因而也存在着智商与情商的矛盾。那位美国学者的非绅士的行为的发生有两种可能的情况:一种是由于智商低下所导致的,即其低智商影响了他对现实世界的正确认识,使他无法正确处理他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另一种是由于道德领域中知与行脱节所导致的,即他可能智商较高,对他与同事之间所发生的矛盾的性质也有正确的认识,但却未能把这种正确认识运用于实际地处理其矛盾的实践过程。

 

     从实际情况看,那位美国学者的非绅士行为属于后一种情况的可能较大,即很可能是由于他在道德领域中的知行脱节所导致的。此类知行脱节所造成的缺德行为在现实生活中是常见的。

 

     以中国的具体情况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党员和干部不知道他们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是在实际地处理和协调对人民群众的关系的实践过程中,他们却鲜有人能够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背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原则甚至违法乱纪的行为倒并不少见,这类现象大都属于情商问题,而非智商问题。

 

     智商所涉及的是知识求取情况,情商所涉及的是价值取向情况。知识求取与主体的现实利益并不具有直接关系,这就使得人们有可能在认识过程中客观地观察和思考现实世界,从而获得正确的认识。而价值取向则跟主体的现实利益直接相关,也就是说,其现实利益直接决定其价值取向。

 

    情商问题本质上是利益关系问题。例如,如果某个人的现实利益与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是一致的,则他在实际生活中就可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为人民服务与为其自身服务乃是一回事;反之,如果其现实利益与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不一致甚至相冲突,则他在实际生活中就可能做不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甚至可能危害人民群众,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为人民服务与为其自身服务是两回事,故如果不能舍弃或牺牲自身利益,就不可能为人民服务,而且很可能做出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

 

     在传统社会里,知识分子是社会中以谋取知识为职业的一个“劳心者”阶层,但自从进入“知识就是力量”的科学时代以来,知识与实用之间就有了直接联系,即其时代要求知识分子有选择地求取实用知识;而自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知识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如此知识分子更是从传统的“劳心者”转变成需要将“劳心”与“劳力”直接地统一起来的新型知识分子了,在这种情况下,知识更与经济价值有了直接关系,即其时代不仅要求知识分子有选择地求取实用知识,更要求知识分子有选择地求取经济性实用知识——后者可称“实惠知识”。

 

     无论是实用知识还是实惠知识,其价值都具有社会性与私人性双重特性,相应地,知识分子在知识求取过程中的价值取向也具有双重性,即其价值取向既是社会性的也是私人性的,但这两种价值取向之间并不总是统一的,有时会发生冲突,这种冲突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价值观念盛行的文化环境中是经常发生并且难以调和的,当今中国社会正是处在这种价值观念普遍流行的时代,这就使得中国知识分子所面临的智商与情商之间的矛盾显得特别突出,其知与行发生经常性的脱节,由此所导致的为李宁兄所说的情商问题也特别严重。这种所谓的情商问题,是当今中国现实生活和价值观念领域社会与私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在知识分子阶层中的具体表现。 这个问题的根源是在于当今中国社会与私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冲突,故要解决这个所谓的情商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协调社会与私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而这种经济关系的协调除了要有相应的经济伦理,更要有相应的经济制度,以及同这种经济伦理和经济制度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当今举国上下都在讲“和谐”,然而人们的“和谐”观念却还存在着“河蟹”的缺陷,即这种观念并非辩证的和谐观念,即不是把和谐本质地理解为辩证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亦即不是把和谐关系本质地理解为对立统一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因而根本否定和谐具有斗争性的方面,并且因此只讲统一,不讲斗争,从而不能容忍斗争,把一切斗争都当作影响社会稳定的有害因素来看待,并努力加以清除,是之谓“稳定压倒一切”的“河蟹”。在这种名为“和谐”而实为“河蟹”的形而上学和谐观念指导下,当然不可能建立起为当今中国时代所需要的经济伦理和经济制度以及相应的行为规范,如此李宁兄所说的所谓情商问题也就不可能得到解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6-409365.html

上一篇:有没有“上帝”?
下一篇:从“做学问”到“玩学问”
收藏 IP: 117.81.125.*| 热度|

6 孙学军 刘庆丰 刘进平 刘俊明 逄焕东 黄晓磊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7 06: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