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科学真理不是超历史的东西——与赵立平先生讨论真理问题

已有 6425 次阅读 2008-2-12 22:38 |个人分类:科学之思

 

赵立平先生读拙文《一切真理本质上都是社会真理》而发表了他的商榷性评论《共识不等于真理》,先生指出:

 

共识不等于真理,真理也不等于共识。

 

真理是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这种规律可以是自然界的,也可以是人类社会的。科学的任务是发现和认识这些规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皆如此。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用这些规律为指导去做事情,看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不按规律办事的后果是受到自然或者社会的惩罚。

 

真理是客观的,不依我们的认识而存在。

 

假如地球上没有人类,或者若干年以后,人类灭绝了(比如我们把环境破坏的如此严重,最后没有人能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会按照本来的规律继续演化下去。

 

真理怎么能是社会认(共)识呢?

 

不管经历多少磨难,不管需要多少时间,那种以个人独见被发现和提出的真理,最终会成为社会共识。在成为社会共识之前,真理就已经是真理了。

 

因此,社会共识不是真理的本质特征。

 

哥白尼的日心说从提出到被接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在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之前,地球就是围绕太阳转的。现在依然是这样。以后也是这样!直到太阳系崩溃!不管我们有无社会共识!

 

先生的评论所表达的一些观点,我一时还难以接受,现试作如下答辩:

 

“共识不等于真理,真理也不等于共识”。确实如此。我并不认为共识等于真理,也不认为真理等于共识,只是认为真理是以社会共识的形式存在的。

 

“真理是客观的,不依我们的认识而存在。”当您这样来理解真理时,实际上您的真理概念就等同于所谓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或客观事实了。这样的真理当然既不属于认识范畴,就也不可能是社会共识。为包括真理在内的认识所反映的对象当然是客观的,但这种客观对象反映到包括真理在内的认识中而成为如马克思曾经说过的那种“被移入人脑的物质”,这样的“物质”当然就不再是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而是成为了具有主观形式的东西——观念地存在着的“物质”了。这样的“物质”当然与它所反映的客观对象有一致性,但它们绝对不是一回事,它们之间是有差异的,并且正是这种差异性,才决定了真理的客观性是有条件的,它受到主观的限制。要克服这种限制,只能通过历史性的社会交往,只有在这种交往活动中,才能使它变得比原来更加客观。而这个交往过程,也就是历史性的社会共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同时也就是真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您说:在哥白尼体提出日心说之前,地球就是围绕太阳转的。现在依然是这样。以后也是这样!直到太阳系崩溃!不管我们有无社会共识!然而事实可能并非如您所说。因为科学界对“地球就是围绕太阳转的”这一事实的承认乃是从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才开始的,而且他的这个学说刚提出时也不是所有人都认同,事实恰好相反,“哥白尼的体系的胜利是姗姗来迟的”(丹皮尔:《科学史》),当时只有极少数人信从它,只是后来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即成为社会共识的。这种共识就象光的波动说成功以前人们普遍相信牛顿的光学理论——牛顿把光看做是在空间中运行的微粒,这些微粒只以一个不变的速度运动——一样。

 

然而,等到人们普遍把光看做波动的时候,再要相信一切实在的东西都是由在绝对空间里运动的微粒所组成的,就已经不可能了。那么根据同样的道理,有朝一日当天文学界提出一种高于哥白尼日心说的理论并且如果这种理论广为人们接受时,您所谓“地球就是围绕太阳转的。现在依然是这样。以后也是这样!直到太阳系崩溃”是否也会遭到牛顿光学理论一样的命运呢?——至少从科学发展的逻辑上讲是不能排除这样一种可能的。

 

科学发展史表明,客观规律不会自动告诉人类它是怎样的,它只能通过科学理论表现出来,而一切科学理论都具有历史性,因此,一切科学真理也都是历史真理,而不是您所说的那种超历史的东西。

 

由于我对科学知之尚少且浅,所以不知上述答辩能否让包括赵先生在内的科学界人士感到满意,我期待着来自科学界的指教。

 



“真理”的讨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6-15661.html

上一篇:科学何以可能?
下一篇:科学史能否被理解为科学哲学?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04: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