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周可真 苏州大学哲学教授

博文

“思维生态”:科学对宗教与哲学的含摄与依赖 精选

已有 7800 次阅读 2008-1-11 01:06 |个人分类:科学之思|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宗教思维的基本特点:非逻辑的联想与幻想

 

宗教思维的特点可从思维主体和思维活动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从思维主体方面说,宗教思维的特点在于:作为其思维主体的人,是被压迫的并且是丧失了自我的人。马克思曾说:“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恩格斯则说,宗教“是那些还没有获得自己或再度丧失了自己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这里,使人受压迫并且使人失去自我的力量,就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包括自然的力量和社会的力量。

 

从思维活动方面说,宗教思维的特点在于:其一,宗教思维是一种联想性思维。宗教的英文词为“Religion”,这里“Re”有“复”之义,“lig”有“带”之义,合起来有“反复联系”之义。对思维过程而言,“反复联系”是意味着常常把不同性质的对象联系到一起。这种思维形式,显然是一种联想性思维。其二,宗教思维是一种幻想性思维。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宗教式的联想与幻想是科学创新的思维动力

 

这里姑且不论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是否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在于他们的自然的或社会的力量的压迫,只来讨论宗教的联想性思维和幻想性思维还有没有价值的问题。我思考这个问题时,首先想到了胡适的“科学名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什么叫“大胆的假设”呢?我的理解是,这个“假设”,就是尚未有证据的主观想法。这种主观想法,就其思想活动的内容来说,就是把不同性质的对象联系到一起而形成的关于这些对象之间相互联系的某种主观判断,显然,这与宗教思维过程中的联想是没有原则区别的;另一方面,就其想法尚未有证据来说,它也不过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这与宗教思维过程中的幻想也显然没有原则区别。

 

所以,“大胆的假设”作为一种思维活动,它应该是属于宗教式的联想与幻想。

 

“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是意味着科学思维是以宗教思维为前提和基础的,或者毋宁说,宗教形式的联想与幻想本身就是科学思维的一部分,只是因为这种联想与幻想不再是独立的,而是与“小心的求证”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科学思维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就成了科学的联想与幻想,从而当然也具有了不同于纯粹宗教的联想与幻想的特点。但无论如何,科学的联想与幻想在思维根源上是来自于宗教形式的联想与幻想,故应该被理解为是宗教式的联想与幻想。这种宗教式的联想与幻想是科学对宗教直接的继承与发展的结果,或者也可以说,是科学与宗教并存条件下,宗教对科学直接影响与渗透的结果。

 

科学思维不仅需要宗教式的联想与幻想,而且需要这种联想与幻想是“大胆的”,即要敢于和勇于作这样的联想与幻想,如此才能有科学知识的创新。科学思维作为一种创造性思维,其创新的内在动力(思维冲动),其实恰恰是来自于宗教式的联想与幻想。没有这种非逻辑的联想与幻想,就没有科学知识的创新。

 

宗教思维是包括科学思维在内的人类思维的本原

 

诚然,科学创新的实现,是要靠逻辑的。然而,科学的逻辑实为其“求证”的思维工具,它是从属于这种“求证”的。这意味着,科学的逻辑和科学“小心的求证”一样,是必须以“大胆的假设”(宗教式的联想与幻想)为前提和基础的。这意味着,科学的逻辑思维是本于宗教式的非逻辑思维。然则,作为一种创造性思维,科学思维的实质应是非逻辑与逻辑辩证地相互统一的“辩证思维”,只是相对宗教思维来说,这种辩证思维是以逻辑性为其思维特性的。

 

不过,逻辑性也并非是只有科学思维才具有的特性,哲学思维也同样具有逻辑性,并且科学的逻辑原本就是哲学的逻辑,后来才从哲学的逻辑母体中脱胎出来而成为具有自身特点的逻辑,因为从思维发展史来看,人类思维最初是宗教思维,它支配着原始人的心灵;进入文明社会后,逐渐从宗教意识形式中孕育出哲学思维。哲学最初是人类知识的总汇,后来的各种具体科学都以未分化的混沌状态存在于哲学母体中。到了近代,才从哲学中分化出某些独立的知识领域和知识体系,出现了近代科学。这个过程表明,宗教是人类思维之源,哲学和科学都是从宗教这个思维本原派生出来——哲学的逻辑是孕育于宗教非逻辑的联想和幻想,是由这种联想和幻想演变而来,而科学的逻辑又是从哲学的逻辑演变而来——这是人类思维由“虚”转“实”的进化过程。人类思维发展到科学时代,人类思维的逻辑已进化成从属于“小心的求证”的实证逻辑了。

 

科学思维是以归纳推理为本质特征的辩证逻辑思维

 

相对科学的实证逻辑,哲学的逻辑是非实证逻辑。它们的区别在于:

  

科学的实证逻辑是服从于感性形式的证据,以这种感性的证据作为其逻辑前提,由此前提出发来进行归纳推理;

 

哲学的非实证逻辑是服从于为人类无数的实践经验所反复证明了的“格”(公理),以这种理性形式的“格”作为其逻辑前提,由此出发来进行演绎推理,是为演绎逻辑。(宗教思维则是服从于非理性的信仰,以此信仰作为其思维前提,由此前提出发来作非逻辑的联想与幻想。)

 

从逻辑发展史来看,最初的逻辑就是亚里士多德加以概括和总结的“三段论逻辑”,是为演绎逻辑。后来逐渐发展出归纳逻辑,并由近代实验科学的始祖弗兰西斯.培根加以概括和总结而推出《新工具》。但是,科学的逻辑虽然以归纳逻辑作为其逻辑特性,却并不排斥演绎逻辑,而是使演绎逻辑与归纳逻辑辩证地统一于一体,从而形成区别于哲学演绎逻辑而以归纳逻辑为其本质特征的“辩证逻辑”。

 

要之,相对以非逻辑的联想与幻想为本质特征的宗教思维和以演绎推理为本质特征的哲学思维来说,科学思维则是以归纳推理为本质特征的辩证逻辑思维。

 

在“思维生态”上科学必须依赖于宗教和哲学

 

科学的辩证逻辑思维,作为人类思维发展的最高阶段,它不仅本身包含着较低级的思维因素——宗教式的联想与幻想和哲学式的演绎推理,而且在科学与哲学、宗教并存条件下,从“思维生态”角度来看,它也必须以宗教思维和哲学思维作为自己的“生存环境”,从宗教思维和哲学思维中不断吸取“思维营养”来滋养自己。反之,如果离开了宗教和哲学,科学就可能会像生物脱离无机环境而无法存在了。这是我所以反对科学主义的“思维生态学”理据所在。

 

科学主义自以为科学是人类最高级的思维形态而竟要求最终消灭宗教,同时要求哲学科学化而使哲学也最终变成科学。我看,这种主张倒活像是自以为是万物之灵的人类竟要求最终消灭植物和微生物,同时要求动物人化而使动物也最终变成人一样,是很可笑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6-14248.html

上一篇:不废“王学”,缩减“官学”,大兴“民学”
下一篇:当今中国高校师生关系之混乱及其原因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1: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