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群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林群

博文

中科院院士林群:我和陈景润当年的那些事 精选

已有 16120 次阅读 2011-8-19 20:34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科研, 中科院院士, 访谈, 陈景润, 林群

一期院士访谈回顾:中科院院士严陆光:成功离不开父亲教导 视频

林群:我并没有什么成就感 视频

腾讯科技讯 7月11日上午10:00到11:00,中科院院士林群先生作客腾讯,林老先生多年来从事数学领域的研究,主要研究微分方程的高效率高性能算法。1989年获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1年获捷克科学院“数学科学成就荣誉奖章”,2004年获“何梁何利奖”。这些荣誉让无数人惊羡不已,然而,林老却认为:我没有那么好运气。

中科院院士林群:我并没有什么成就感

图为中科院院士林群先生(右)嘉宾主持郭桐兴先生(左)

【郭桐兴】各位观众,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光临院士访谈栏目,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林群先生,林老师,欢迎您!

 

【林群】 您好!

【郭桐兴】林群,1935年生于福建,1956年毕业于厦门点击查看厦门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大学数学系,随即来到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现为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1993年当选中科院院士,1999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研究计算数学,特别是微分方程的高效率,高性能算法,1989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1年获捷克科学院数学科学成就荣誉奖章。2004年获何梁何利奖。今天我们请林群先生谈的内容是漫谈自己成长的道路和人生的感悟。首先请林老师谈谈您的人生成长的经历好吗?

【林群】我恐怕应该把自己放在我这一代人之中来讲。我们这一代,我是解放后进入高中,然后读完大学,然后再到中科院来,在解放初期,大家都知道,是我们中国重建时期,教育科学都在重建之中,尤其是当时我们是全面学习苏联,教育质量方面,教育水平方面,应该是可以的。我很有幸在中国重建教育科学中成长出来。特别进入大学以后,我们全面引进苏联的教科书,苏联的教科书确实是高质量,这一段学习应该为我们后面的一生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郭桐兴】林老师,请问,您小学和中学在什么学校?

【林群】 我小学、中学、大学都在福建上的。小学的时候不太稳定,因为当年八年抗战,到中学的时候比较稳定,尤其是解放初,重建时期,我们的教育质量有很大提高。我有幸在福州点击查看福州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一中念书,福州一中在全国也是有名的,它有非常好的师资,福州一中培养了很多人才。

【郭桐兴】也是一个重点中学。

【林群】 省级最好的重点。因为它的升学率最高,而且现在都喜欢讲院士,我们在中学有十几个院士,同班的同学,同年选上的。所以,在一中应该相当好了。

【郭桐兴】您指的是当年跟您同学现在一起选上院士的。

【林群】我们班就有两个,其他班还有很多,现在大概有20个。

【郭桐兴】很厉害!

【林群】福建一种有非常好的传统和师资,生源应该是不错的,因为他考试比较严格,在这个情况下,中学还是能够从老师那边得到一些启发,学习方法对以后念大学还是起着很大的作用。

【郭桐兴】林老师请您谈一谈,在您学生时代,您感受最深的事情是什么?

【林群】 我念中学的时候,念初中、小学的时候,因为当时抗战,小学生也不懂得,到念高中以后,因为受到比较正规的训练,我们的老师有个特点,讲课的时候,大概是半堂课把课讲完,半堂课讲故事,讲感受,讲科学家的故事,这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就是说,不是塞你很多东西,半堂课就把中心内容讲完,剩下半堂课启发我们。中学的教育,我还是很有幸的,在福建上最好的学校。

【郭桐兴】您能谈谈,您是怎么喜欢上数学的吗?

【林群】 中学老师,数学老师都非常好,因为讲了很多故事,使我们的数学兴趣加浓了,他讲了很多数学家的故事,使我们无形中对数学家很敬仰,这个对我们后面的选择都有密切的关系。

郭桐兴:

【郭桐兴】这是在初中还是高中?

【林群】 主要是高中。刚刚解放我就进入高中,很有幸受到中学老师学风、校风的熏陶,打下了对数学训练的比较好的基础。

【郭桐兴】您现在还记得您当年的数学老师吗?

【林群】 我当然记得,他已经去世了,他不是做数学的,由于他中学突出的成绩,把他调到福建师大当教师。那个时候他最主要的特点是,半堂课讲课,半堂讲故事。我想今后我们比较理想的应该是这样的,不爱满堂灌,把学生搞得晕晕乎乎的,让学生很轻松的得到很多知识,很多启发。培养很多兴趣,不只是数学是这样,化学教师,物理教师都有这个特点。原来我们以为化学是非常烦琐的,各种化学方程式,化学老师把化学讲得生龙活虎,物理也是这样,我们班很多同学去学化学因为受他的影响。我学数学,当然对化学也非常有兴趣,一个好的学校,好的师资,至关重要。什么叫好的师资,恐怕不是满堂灌,而是能够把长的课程说成很短,而不是把短的说成很长的。现在包括大学的教师,如何把十行讲成一行,而不是把两行变成十行。要把书讲薄,而不是把书越讲越厚。这恐怕是一个教育方法的问题。

【郭桐兴】作为老师来讲,是要培养学生对这个课程的兴趣,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在学校,在老师来讲。

林老师,请您谈一谈您在学生时代感受最深的事情是什么?除了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很精彩,用半堂的时间讲正常的课程,用半堂时间讲有关数学家的故事,启发和培养了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还有什么事情让您在学生时代印象最深呢?

【林群】 实事求是,我觉得这个印象够深的了。

【郭桐兴】您认为家长对您的成功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林群】 家长恐怕不起很多作用.前两天,几个中学生来看我,我就问他们,家庭情况以及影响。有一个人,他考北大,考了694分,他说他家是工人,没有人管他。在我收的研究生里头,非常好的一个学生,我问他,你怎么学得这么好?他回答的很简单,我父母是农民,不识字,我没有地方问,我靠自己。关键恐怕还是自觉。好几个学生,有的家里是教书的,环境还可以,他们自己说,他们都是靠自己,听老师的。有一个学生保送到北大,那个学生非常优秀,我问他,你讲讲你的经验,你为什么学得这么好。他讲的话出乎我的意外,他觉得,就是要听老师的,老师叫你念什么你就要念什么,不要好高骛远。我的体会跟他很相同.我不觉得现在要独立,因为中学、大学还是学习阶段,不能过多强调独立性。像四中有非常好的老师,他们会引导你,就是听老师的话。我看这是很成功的例子,我很赞成四中这个同学讲的。中学生不要好高骛远,自以为是,自己觉得自己有什么本领,超越前人的经验,还是应该接受学校的传统的影响。

【郭桐兴】学生时代,尤其是中学时代,应该以学习为主。主要是听老师的话,把正常的课程学好,这是中学生最基本的任务。

【林群】 我也是这种倾向的。

【郭桐兴】下面请林老师谈一谈,您的人生感悟。

【林群】 我先从自己谈起,我们这一代,至少前一段还算幸运.刚才说了,刚解放,中国进入全面恢复时期,教育科学重建自己的体系,特别是学习苏联,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也不后悔,学习苏联是非常值得的,苏联有雄厚的科学传统,有扎实的科学基础,苏联、俄罗斯是非常深刻的民族,当时学习苏联,是非常重大的措施,尤其是刚刚解放以后。进了大学,更受了苏联的影响,包括苏联文化的影响。我们听的音乐,看的电影全是苏联的,这个影响很大的。我毕业那年是1956年,党中央提出,全国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在这个号召下,我有幸从厦门大学分到中科院来,这是一个转折点。到中科院来确实就是不一样。

【林群】因为当时中科院里,有世界最好的一些数学家,华罗庚最著名,吴文俊现在应该是中国数学领域第一号人物。还有我的老师从法国回来以后,他在中国领导中国的数学的发展。所以我有幸作为他的学生对我影响是很深的。

【林群】 还有一个,当时在一起还有冯康先生,这四位在当时也是最好的数学家,这四位堪称国际一流的人才.能够在他们的熏陶下,还是受到了很多影响的。当然,同时我们国家又经历了一场政治的大运动,从57年开始,访右运动,大跃进,接着文化大革命,政治风暴席卷全国。业务工作完全停顿下来,而且受到很大的破坏。当然这个文化大革命十年,很幸运。十年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把四人帮赶走了,在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虽然说有十年跟大家一样的经历,但是终于还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又恢复了正常的秩序,而且实际上是我们中国最好的时机,经济上最为发展,科学上最受重视,应该说文化方面,也是提倡和谐的时代,这应该是中国最好的时机。虽然我现在年岁大了,但是我觉得,总体来说,还是很幸运的。

当然,这里头,每个人的性格会对自己的事业造成很大的影响,大家都经历过文化大革命,不是我一个人经历的,例如陈景润。

【郭桐兴】您能不能结合着实际的例子给咱们观众谈一谈,环境和人的关系这个问题?当年陈景润的工作环境大概是个什么情况呢?

【林群】陈先生当时处在整个政治气氛,左的思想非常严重的时候,当时努力做业务受到了批判,陈景润就在这个时期做出他最好的工作。所以说环境并没有影响他的成果,而他个人性格的这种魅力,性格的坚强性顶住了一些环境的困难,他宁愿一个人装病躲起来,他有一些伪装,用伪装取得了他个人能够做数学的空间和时间。比如说把他关在专政队里头,白天得劳动,晚上他就把被子捂起来,拿一个手电筒在被子里头算他的事情。有一次专政队的人员发现陈景润没有了,马上动员大家到处去找,怎么找找不到,最后有一个队员看到床上有一个被子,打开一看,看见陈景润在里面。他经常这么做,但是因为文化大革命经常去劳动,有一次我跟他在一块儿劳动。

【郭桐兴】当年,您是不是也在专政队里?

【林群】 我没有在专政队里。但必须去劳动,去劳动的时候,我就在最靠墙,他在我旁边,他跟我说,我们调换一下床位,因为晚上我可以用手电筒工作,我在这边睡觉,他用被子盖起来。一样的环境,他有这么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我们白天劳动,晚上就睡觉,现在很多人都这样。我的学生有几个是完全一样的环境,但是大部分学生是这样,白天教书,晚上休息,这很正常,无可非议,可是我有一个学生白天工作,晚上学习。这个学生比其他的学生有不同的进步。他现在是教授、博导也是基金的获得者。另外几个,我不是说这几个副教授不好,这几个副教授能力可能非常强,但是他按照正常的生活不能付出加倍的代价。好象是陈景润我们都是一起,他也从厦门大学来,为什么成绩有如此区别呢?在最困难的时候,他做出最好的成果。这是因为他付出过代价。我们觉得白天劳动,晚上休息。他白天劳动,晚上不能影响别人,还怕别人知道,用被子罩起来,手电筒在里面算。四人帮赶走了,我们中国科学进入春天了,那时候他作为厦大的官农请回厦大,我正好和他一个火车回厦大,在火车上,白天他工作不用说,晚上怕影响别人,他再度用手电筒围起来在里边工作。

【林群】到了厦大,我跟他住在一套楼里,我在这间,他在那间,他那间,你随时醒来,他随时在工作。你不能说全怪环境,现在很多人说,我为什么我的工作质量不高,因为现在国家要求我,部门、学校要求学生写文章,我要应付这个文章多,所以我只能保证数量,不能保证质量。

中科院院士林群:我没有那么好运气

【林群】现在我生活在这个地方,我要搞很多关系,所以我不能全力以赴去工作,我必须搞好关系,去喝酒、聊天。这个都是道理,但是还比不过陈景润的,陈景润那个环境工作,人家说现在环境这么好了,你受到那些压力,这个压力,每个人都能顶得住。实际上也有不少人能顶得住。所以我们大家不要原谅自己,我自己经常原谅自己。文化大革命,我经常跟学生说,我跟你们不一样。大跃进、四青、文化大革命里头,张景中是北大毕业的,他当时被错定为右派,到新疆劳改,他的环境跟你怎么能比呢?他在劳改的环境里,仍然不断的积累数学,不断的写文章,虽然文章不能发表,他积累的这些研究工作的经历,使得四人帮下台以后,他就准备好了全部潜力发挥出来,现在他能选上计算机系的院士,教育应该是中国普及协会的主席。公认的是我们最好的教育家,他比我强得多。为什么呢?环境不如我们。我们怎么说没有去劳改,我们也有去劳动,但是不一样。我们还在北京点击查看北京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他到新疆去。他受过多少困难,他能够坚持下来。所以,也不能说完全原谅自己。

【林群】我觉得性格比智力要重要,智力要差不多,陈景润的智力当然也不差,但是智力跟性格比,最后以性格取胜。智力好的人有的是,但是性格上的欠缺,可能就是没有办法了。

【郭桐兴】您跟陈景润是校友。您能跟我们讲讲有关陈景润的故事好吗?

【林群】 刚才讲几个例子就是这样的。当时因为他身体有很多病,他当然并不把病当回事,而是把病当成搞工作的一个遮盖布,他正好趁着这个病可以自己做科研。他就是病号狂,你不能在病房开灯工作,他就在走廊里找到灯光最亮的地方,厕所里灯光最亮,拿一壶开水,拿几张纸,就在这里算下去。虽然我不知道他算多长时间,但是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他都坐在那边,到天亮,他才回去。他一般坐一个礼拜,七天七夜不睡,七天七夜做出来,身体垮了,身体好了,又开始做问题,基本上是这样的状态。因此他的身体受到很多的摧残。他在63岁就去世了,他整个的能量都消耗掉了。去世的时候,像一条线一样,非常小,全部精力都付出了。而且他去世前十年基本上就要住院不能工作了。

【郭桐兴】他经常连轴转?

【林群】 他控制不住自己。

【郭桐兴】典型的工作狂的状态。

【林群】 我们现在很多人一个人一间房子,每个人都配备着计算机,各种图书,但是因为可能这有一个问题,因为给你更多的活动机会,于是你不肯坐下来.陈景润除了自己算,没有别的出路,没有别人交流,也没有外国人进来,就只有在图书馆看书,为科学献身。

【郭桐兴】通过您谈的陈景润和张景中的事迹,现在我们的环境肯定比陈景润当年的环境要好很多,但是能做出陈景润那样的成绩的人反而倒少了。看起来环境和人的关系,人的主观是非常重要的,是起决定性因素的。

下面您能不能谈一谈,努力和运气之间的关系?

【林群】主观是重要,但是很多人主观付出很大的代价,但是走错了路,运气不好还是一事无成。现在很多人宣传歌德巴赫猜想的重要性,于是很多城市的,农村的,工厂的都要做歌德巴赫问题,多少人做了多少年,都是错的。用陈景润的话说,上天是可以的,但是你想骑自行车上天是不可能的,你必须用火箭上天.陈景润有幸到了中科院来,在华罗庚这个群体里,无形的影响下,华罗庚其他学生都在这里面走了很长一段路,摸索了一段方法,陈景润在这个方法的基础上,在这个火箭上再加一些更高的方法。正确的路子,正确的途径,你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你凭空想,有不少人从农村来,也很穷,把被子带着,坐火车也是坐了多长时间,然后就写一个大字报要求挑战歌德巴赫问题,就睡在墙角下。这跟你个人的运气有关系。我相信陈景润不在中科院的话,工作还是很有限,他不会去做歌德巴赫问题,因为他没有这个基础。

到中科院才有可能。比如说现在我们华人里头,一个陈始珍一个吴文俊相继100万多将。吴文俊是在交叉理论的成就。两个都是从数学上做出巨大的贡献,然后都转到跟计算机有关的数学上。在交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影响我们整个数学甚至整个未来的文化。像这样重大的工作就得了奖。因为他的方向是对的。当然他可以继续做出纯粹数学贡献,但是我相信,数学机械化改变我们的脑力劳动,改变我们数学上的体力劳动为脑力劳动,这为整个未来开辟一个新的方向,新的文化前景,人类新的指向。这个影响恐怕比纯数学的影响还要大。

吴先生是在前面工作,他是在法国做的。回国也继续做,但是关于数学机械他是在国内做的。国内有国内的优势,因为在国内受到中国发展史的影响,中国数学史跟西方不太一样,强调构造性方法,吴先生受构造性方法,传统的影响。他能够取得数学机械化的成果。原来是初等学校,后来是高等学校。

 

【郭桐兴】相比而言,以前的数学相当于手工作业。

【林群】 很大一部分是手工作业。不是像胡先生这样的革命性思想,应该是系统的,机械的程序化方法而产生新的结果,而不是靠动脑筋,想出偏的东西,这个东西能做的问题,但是这个东西不是一个系统的生产结果的方法。吴先生对他的评价是革命性的思想,使得这个领域革命化了,根本的改革、变化,根本的革命。这就是说,他的方向对,这个方向对,他得诺贝尔奖不是偶然的。不仅仅你要努力,你还要学好正确的道路。这个也是好运气的。因为你走哪一条道路,我记得吴先生文革前开始注重生物数学,但是他后来还是跟中国的传统结合在一起。

中科院院士林群:我没有那么好运气

【郭桐兴】生物数学是什么意思?

【林群】 生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它不能光由实验处理,比如说很多细胞、DNA的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怎么处理好,这应该由数学来处理这些数据。当然那里很多结构,应该有什么样的几何结构,这个据说跟数学关系很大。

【郭桐兴】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物当中出现的计算问题。

【林群】吴先生有一个特点,他不跟着外国人做。现在条件好了,很多年轻人跟着外国人做,这当然也是一个路子,因为外国先进的地方,我们当然应该学。但是恐怕不能完全跟外国做。杨振宁先生回顾他的一生,他第一项工作是得了诺贝尔奖的工作,这个工作只能在美国做,因为是物理实验,出现很多现象,最后由实验证实。在中国没有这样的条件做这个实验。他认为,他得诺贝尔奖这项工作只能在美国做。他后来做了数学方面的工作,这个工作对他来说,可能更有影响。以他命名的一个方程,这个方程在数学引起很大的发展。而且他是物理的问题,这是属于思维问题,哲学问题。他这个工作在中国也能做。因为他主要靠这些思想,靠他的思考,而不需要靠实验。我想吴先生这个工作可能要学习外国。也不是说跟外国人做最有前途,我相信,我们华人的世界历,吴文俊是最领先的,因为他们两个人首先是数学能够得奖。当然以后还会有很多人研究这个问题。

吴文俊非常能够说明这个问题。

【郭桐兴】一个人如果想在事业上成功的话,大概应该具备哪些条件?一个是要有一个正确的方法,要有一个比较好的运气,还有要加上自己主观上的刻苦努力。

【林群】 性格和刻苦努力。

【郭桐兴】这几种因素加在一起等于是成功。

下面能不能请您谈一谈,您最喜欢的人生格言是什么?

【林群】 一个时期的工作,会影响你形成某一种观念或者是信念。我说实在话,我自己在研究方面并没有什么成就感。有一点,我非常注意一点,不管你做什么,学习也好,研究也好,一定要刨根问底,通俗的话叫做打破沙锅问到底。这种决心,比如说一定要刨根问底,水落石出,语不惊人死不休,如果你没有刨根问底,你没有做到水落石出,你就不能停止,你必须继续追求,直到一些事物浮出水面,使你一目了然的时候,你才能够甘心。这个大概是我喜欢的格言。当然仅供参考,因为我不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吴文俊我认为是最成功的人。陈景润也是非常成功的人。张景中也是非常成功的人,我当然并没有这样的成就,但是我自己做科研,做教育的经验总结出来,要寻根刨底,水落石出。

【郭桐兴】执着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意念。林老师很谦虚,从您简历当中看到的您获得的这些奖,89年您就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2001年获捷克科学院数学成就荣誉奖章。还有2004年获何梁何利奖。从您获奖的情况跟您谈的情况,我认为您是非常谦虚的,这种精神也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其实您在数学领域已经做出了不少的成绩。

中科院院士林群:我没有那么好运气

我看您简历上介绍是研究计算数学,特别是微分方程的高性能,高效率算法,这个大概是什么意思?

【林群】同样一个问题,当然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有的算法可能要算一万年才能算好。有的算法几分钟就能算出来,所以你一定要选择。不是说哪个问题拿来,随便找个方法凑上去。一万年告诉你结果,那有什么用处呢。在众多的途径,你要比较各种各样的途径,然后挑出一个最好的途径。我们只是寻找一个解决问题的有效的,而且是快速的方法。使得在短时间之内能够取得结果。这个也是一个无止境的工作。

【郭桐兴】您能举个例子或者是打个比方说一说吗?

【林群】 比如圆周率,当然可以把圆周不断细分,你算了一万遍,你可以得到四位有效数字,可是如果你找了好的算法,你可以一百个变形也能拿到世界算法。我们也是这样,一百遍加一百遍组合就可以产生一万遍产生的进度。就是快速的,高效的培养结果。这个可以各种各样的算法找到一个更好的算法。

【郭桐兴】这个意思是不是跟原来宣传过的优选法,跟那个有点类似?

【林群】优选法是做得非常大的贡献。我们老百姓千家万户不知道,做事情不是盲目做,你必须选出一个更好的方法。一个妇女早上起床,是先叠好被子,梳好头,然后烧好水,然后再刷牙,你必须在烧水的同时开始刷牙,把时间分配很合理,这样使得你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各种各样的内容。

【郭桐兴】尽可能用少的时间做更多的工作,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

【林群】 同样的时间把所有事情都做完了,这是科学的方法应该是这样的。

【郭桐兴】您能不能对青年人谈谈对他们的希望和建议。在求学的路上和工作当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林群】要战胜环境,刚才说了,你家里不是搞教育的,不是搞科技的,你就可以搞得更好,因为你没有地方问。这是不少学生的成功经验,因为家长不懂,没有地方问,靠自己。现在大家都非常担忧,家长们影响到学校教育部门,都是希望孩子成龙。让他受各种训练,让他没有业余教育,没有思考方法,只为了争取进大学。刚才说了,当然你说,现在没办法,不进大学怎么办?那陈景润怎么办呢?张景仲怎么办呢?一样有办法。刚才我举几个好学生,他们怎么办呢?他们跟老师学,也不要参加什么班。老师怎么教你,你在老师的范围内尽自己的能力做好。他也可以保送北大,他可以考到694分,这些人并没有进各种班。所以不要拿这个借口,家长很可怜,什么时候中国的家长能够清醒过来,能够放开孩子,不要管孩子,让学校去管孩子,不要参加各种训练班。让他们更自然的按照兴趣发展。这样对他们一生的前途无量。不要顾及环境的问题,陈景润怎么做,四中学生,五中学生,他们并没有上过班,家长也没有管他,也没有人告诉他们要早起,也没有人告诉他们要晚睡。他该睡的睡,该玩的玩,该做的做,结果他比谁都成功,保送北大,考取北大,能考高分。

【郭桐兴】今天我们很荣幸听到了林老师非常精彩的讲述,把您的人生的一些感悟,一些感受跟大家谈了,让我们从中受到了很多的启发。同时,我们也感谢大家收看我们的院士访谈栏目。我们在下一周同一时间再见!谢谢大家观看!

【林群】 谢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52-477300.html

上一篇:治学格言隐藏人生阅历
下一篇:林群院士称:观念创新至关重要
收藏 IP: 117.79.233.*| 热度|

21 文双春 袁文常 王涛 王铮 杨正瓴 郭超 刘全慧 罗淼 李璐 武夷山 曹建军 李宪振 吴吉良 王启云 梁进 周华 韩健 孙杨 wliming komuilee cloud02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4: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