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vg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fvg9

博文

《詩經》筆記:1《國風》11《秦風》5《終南》·總130

已有 268 次阅读 2024-12-11 16:42 |个人分类:读书-科研笔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君受顯服榮耀歸,

顏丹狐裘罩錦衣。

終南髙髙見孤雁,

佩玉鏘鏘遠聲飛。*

*和李益《春夜聞笛》韻

寒山吹笛喚春歸,遷客相逢淚滿衣。

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

【遷客】被貶謫的人。李益(748-827),字君虞,唐隴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後遷河南洛陽。官至禮部尚書。其詩以絶句見長,後人將其與王昌齡並論,留有《李君虞詩集》。

文中带*號者爲拙筆所加。

一、原詩

共两章,每章六句

·終南何(yǐ)有條有(mǐ)。君子至止,錦衣狐(qí)。顔如渥(wò)丹,其君也哉(jí)!

·終南何有(yǐ)?有紀有堂。君子至止,黻(fú)衣繡裳。佩玉將將(qiāng),夀考不忘!

二、终南·小序   

《序》:“《終南》,戒襄公也。能取周地,始為諸侯,受顯服,大夫美之,故作是詩以戒勸之。

孔疏:“美之者,美以功德,受顯服,戒勸之音,戒令脩德無倦,勸其務立功業也。既見受得顯服,恐其惰於為政,故戒之而美之。戒勸之者,章首二句是也。美之者下四句是也。《常武》(*《大雅·簜之什》總263)美宣王有常德,因以為戒,彼先美後戒,此先戒後美者,《常武》美宣王,因以為戒。此主戒襄公,因戒言其美,主意不同,故序異也。”

朱熹《詩序辯說·終南》,無辯說。

三、章字詞解

第一章:終南何有(yǐ)?有條有梅(mǐ)。君子至止,錦衣狐裘(qí)。顔如渥(wò)丹,其君也哉!

終南何有(yǐ),有條有梅

【有(yǐ)】陳第《毛詩古音攷》卷一:“有音以,凡《詩》皆此音。本證:《芣苢》(*《周南》總8)見采韻(*采音泚,凡采皆此音。同卷‘采’本證《関雎》(*《周南》總1);《葛藟》(*《王風》總71);)。《魚麗》(*《小雅·》總170)。《吉日》(*《小雅·嘉魚之什》總180)。《四月》(*《小雅·谷風之什》。《公劉》(*《大雅·生民之什》總250)。《有駜》(*《鲁颂之什》總298)”

顧炎武《詩本音》卷四:“有音以,與‘止’協”。

終南】毛傳:“興也。終南,周之名山中南也。” 孔疏:傳“終南……”,“《地理志》稱‘扶風武功縣東有大壹山。古文以為終南,其山高大是為周地之名山也。昭四年《左傳》曰:‘荆山、中南,九州之險’,是此一名中南也。”

朱傳:“終南,山名,在今京兆府南山。”

,梅(mǐ)

】毛傳:條,槄”。陸音義:“條本又作‘樤’,音同’。槄,吐刀反。山榎(*jiǎ又槚,楸(*qiū)樹;茶樹)也”。

孔疏:“《釋木》云:‘槄(*tāo似楸),山榎’。李廵曰:‘山榎,一名槄也。’孫炎曰:‘《詩》云“有條有梅”,條,槄也。’郭璞曰:‘今之山楸也。’陸璣《疏》云:‘槄,今山楸也。亦如下田楸耳。皮葉白,色亦白,材理好。宜為車板,能溼。又可為棺木’。”

朱傳:“條,楸也,皮葉白,色亦白,材理好,宜為車板。”

康典第475頁:條“又木名,橘屬。《爾雅·釋木》:柚條。《詩·秦風》:有條有梅。”《埤雅》:柚似橙而大於橘,一名條。”

(mǐ)】毛傳:“梅,枏(*楠)也。宜以戒不宜也。”陸音義:“枏,如鹽反,沈云:‘孫炎稱荆州曰梅,揚州曰枏,重實揚州人不聞名枏。”

鄭箋:“問何有者,意以為名山高大,宜有茂木也。興者,喻人君有盛德乃宜有顯服,猶山之木有大小也。此之謂戒勸。”

孔疏:“‘梅,枏’,《釋木》文。孫炎曰:‘荆州曰梅,揚州曰枏’。郭璞曰:‘似杏實酢(*cù同醋;zuò客人向主人回敬酒)’陸璣《疏》云:‘梅樹皮葉似豫樟,豫樟,葉大如牛耳,一頭尖,赤心,華赤黄,子青不可食。枏葉大,可三、四葉一藂(*叢)。木理細緻於豫樟,子赤者材堅,子白者材脃(*同脆)。江南及新城、上庸、蜀皆多樟枏,終南山與上庸、新城通,故亦有枏也’”。

朱傳:“梅,叶莫悲反”。陳第《毛詩古音攷》卷二:“梅音迷。楚中至今有此音”。本證:《終南》(*《秦風》總130)。《豳風·鳲(音持)鳩》總155)。《四月》(*《小雅·谷風之什》)總204。”

君子至止,錦衣狐裘(qí)

君子】朱傳:“君子,指其君也。”

至止】鄭箋:“‘至止者’,受命服於天子而來也”。

朱傳:“至止,至終南之下也。”

錦衣狐裘(qí)

錦衣】毛傳:“錦衣,采色也”。孔疏:傳“錦衣……之服”,“錦者,雜綵為文,故云‘綵衣’也”。

狐裘】毛傳:“狐裘,朝廷之服”。 鄭箋:“諸侯狐裘,錦衣以禓(*yáng道祭,shāng驅鬼祭祀;音係)之”。 陸音義:“朝,直遥反。禓,星歷反。”*下文《玉藻》註:“袒而有衣曰禓。”

孔疏:“狐裘,朝廷之服,謂狐白裘也。白狐皮為裘,其上加錦衣以為禓。其上又加皮弁服也。《玉藻》(*《禮記》)云:‘君衣狐白裘,錦衣以禓之。’注云:‘君衣狐白毛之裘,則以素錦為衣覆之,使可禓也。袒而有衣曰禓。必覆之者,裘,褻(*xiè康典1099私居服)也。《詩》云“衣錦褧(*jiǒng罩)衣,裳錦裝裳”。然則錦衣復有上衣,明矣。天子狐白之上衣皮弁服,與凡禓衣象裘色也’。是鄭以錦衣之上有皮弁服也。正以錦文太著上有衣,衣象裘,裘是狐白,則上服亦白皮弁服,以白布為之衣,衣之白者,唯皮弁服耳,故言‘天子狐白之上衣皮弁服與’,明諸侯狐白亦皮弁服,以無正文,故言‘與’為疑之辭也。《玉藻》又云:‘錦衣狐裘,諸侯之服也’。此箋云‘諸侯狐裘,錦衣以禓之’。引《玉藻》為說,以明為裘之禓衣,非禓上之正服也。若然,鄭於《坊記》(*《禮記》)注云:‘在朝君臣同服’。《士冠禮》(*《儀禮》)注云:‘諸侯與其臣,皮弁以視朔,朝服以日視朝’。《論語》云:‘素衣麑(*ní幼鹿)裘’。云素衣,諸侯視朔之服。《聘禮》(*《儀禮》)云:‘公側授宰玉,禓降立。’注引《論語》曰:‘素衣麑裘’,皮弁時或素衣,其裘同,可知也。’然則諸侯在國視朔,及受鄰國之聘,其皮弁服皆服麑裘,不服狐白。此言狐裘為朝廷之服者,謂諸侯在天子之朝廷服此服耳,其歸在國則不服之。《曾子問》云:‘孔子曰:“天子賜諸侯冕弁服於大廟。歸設奠,服賜服”’。然則諸侯受天子之賜,歸則服之以告廟而已,於後不復服之。知視朔、受聘服麑裘。此美其受賜而歸,故言‘錦衣狐裘’耳。”

朱傳:“錦衣狐裘,諸侯之服也。《玉藻》曰:君衣狐白裘,錦衣以(*yang;音係,見下)之。”

朱傳:“裘,叶渠之反”。

 陳第《毛詩古音攷》卷二:“裘音箕。本證:《終南》(*《秦風》總130)。《七月》(*《豳風》)總154。《大東》(*《小雅·谷風之什》總203)”。康典第1092頁:“qí又《韻補》渠之切,葉音其。《詩·豳風》取彼狐狸,爲公子裘。”

顧炎武《詩本音》卷四:“裘,古音渠之反。考裘字,《詩》凡三見;《左傳》一見;《禮記》一見;竝同。後人混入十八尤韻”

顔如渥丹,其君也哉

】鄭箋:“渥,厚漬也。顔色如厚漬之丹,言赤而澤也。其君也哉,儀貌尊嚴也”。

朱傳:“渥音握。渥,漬也”。

陸音義:“渥,於角反。淳漬也。淳,之純反,又如字,本亦作“厚”字。漬,辭賜反。丹如字,《韓詩》作‘沰’,音橽各反。沰,赭也。漬,辭賜反。”

】康典第6頁:“赤色丹砂也。……又容美曰渥丹。《詩·秦風》:顏如渥丹。”

(jí)】朱傳:“哉,叶將黎反。其君也哉,言容貌衣服稱其為君也。此秦人美其君之辭,亦《車鄰》《駟驖》之意也。”。

章解:

孔疏:“終南……也哉”。“彼終南大山之上何所有乎?乃有條有梅之木,以興彼盛德人君之身何所有乎?乃宜有榮顯之服。然山以高大之故宜有茂木,人君以盛德之故宜有顯服。若無盛德則不宜矣。君當務崇明德,無使不宜。言其宜以戒其不宜也。既戒令脩德,又陳其美以勸誘之。君子襄公自王朝至止之時,何所得乎?受得錦衣狐裘而來。既得顯服,德亦稱之,其顔色容貌赫然如厚漬之丹,其儀貌尊嚴如是,其得人君之度也哉?”

第二章:終南何有?有紀有堂。君子至止,黻(fú)衣繡裳。佩玉將將(qiāng),夀考不忘!

終南何有(yǐ)?有紀有堂

紀】毛傳:“紀,基也”。陸音義:“紀如字,本亦作屺,沈音起。” 孔疏:傳“紀基……如堂”,“案《集注》本作‘屺’,定本作‘紀’。以下文有堂,故以為基,謂山基也”。

朱傳:“興也。紀,山之亷角也”。

】毛傳:“堂,畢道平如堂也。”鄭箋:“畢也堂也,亦高大之山所宜有也。畢終南山之道名,邊如堂之牆然。”

孔疏:“《釋丘》云‘畢,堂牆。’李廵曰:‘堂牆名崖,似堂牆,曰畢。’郭璞曰:‘今終南山道名畢,其邊若堂之牆’。以終南之山見有此堂,知是畢道之側,其崖如堂也。定本又云‘畢道平如堂’,據經文有基有堂,便是二物。今箋唯云‘畢也堂也’。止釋經之有堂一事者,以基亦是堂,因解傳‘畢道如堂’,遂不復云基。”

康典第164頁:“《說文》:殿也,正寢曰堂。《演義》:當也。謂當正向陽之宇也。……又山之寬平處曰堂。《詩·秦風》:終南何有,有紀有堂。”

朱傳:“堂,山之寛平處也”。

(fú)】朱傳:“黻音弗”。

第三章

【君子至止,黻(fú)衣繡

(fú),繡】毛傳:“黑與青,謂之黻。五色備謂之繡。” 陸音義:“黻音弗。將,七羊反。”

孔疏:“黑與……之繡,“《考工記·繢人》(*《周禮·冬官》)文也。鄭於周禮之注:差次章色,黻皆在裳。言黻衣者,衣大名,與繡裳異其文耳。”

朱傳:“黻之狀,亞兩已相戾也。繡,刺繡也。”

佩玉將將(qiāng),夀考不忘

陸音義:“將,七羊反。”朱傳:“將音鎗”。*考,年紀大。

朱傳:“壽考不忘者,欲其居此位、服此服,長久而安寧也。”

四、譯詩

終南山有柚與梅,狐裘錦衣君到此,面如赤丹君子美!

終南山有山地廣,君子彩衣與綉裳,心記長者佩玉響!

2024年9月29日星期日,2024年12月11日星期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6608-1463872.html

上一篇:《詩經》筆記:1《國風》11《秦風》4《蒹葭》·總129
收藏 IP: 59.172.186.*| 热度|

1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12 15: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