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wenweir 人生三境界:读书—写书—被写成书。欢迎访问 语文味网;网址: http://www.yuwenwei.net/

博文

志林(509):要研究程少堂的语文教育思想,须研究我命的试题

已有 1701 次阅读 2016-3-26 19:46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少堂志林(509):要研究程少堂的语文教育思想,须要研究我命的语文试题

 

   《论语·雍也》记载着孔子的一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多年前,我就借用孔子这句名言说过,好的语文试题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学生看一遍试题就能获得一些新的知识,或者在知识方面受到一些新的启发;第二重境界,是试题不但能让学生获得新的知识,而且具有激发学生喜欢试题之兴趣的魅力;第三重境界,是能让学生把考试过程不完全当成压力,而是当成一种情绪的积极释放,甚至把答题过程当成一种享受,进入物我两忘,陶醉于答题的境界(好的语文试卷,至少有要有一部分试题如此)。在语文味教学思想指导下的命题,追求这三重境界的和谐统一。朱光潜先生在《文学的趣味》一文中说:“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试题达到知、好、乐相统一的境界,就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在最高也是最理想层次的融合,进入这种境界,学生考试答题就不再完全是一种精神负担,而是与试题(至少是某些试题)产生共鸣与共振,进而对试题进入审美欣赏状态。这时的答题过程,就臻于语文味定义所描述的理想状态,即生发思想之快乐与精神之解放的,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

    两年前,我曾在《少堂志林(427):一份把人感动哭了的试卷(万想姣评2014年深二模语文试题)》一文中写道,2014422日上午深圳二模语文考试举行,23日就收到这篇表扬来稿。这篇稿子表扬的是——有老师被这份试卷的一些内容感动哭了。实际上,在422日上午考试过程中,深大附中语文科一位老师就告诉我,她被深圳二模试卷上的文章感动哭了。深圳艺术学校语文高级教师阮一隽也给我发来短信说:“貌似这一次水平最高。”我回给她一个玩笑的短信:“我们的试卷,哪次水平不高?”阮一隽还顺便告诉我一个“传奇”——一次全市模拟考,阮一隽教的一个平时语文很不错的学生,到了交卷时间没有做题却不交卷,她走过去问:“你怎么搞的,没做完吗?”学生答道:“早做完了,但是试卷上这篇文章太吸引我了,我反复看了好几遍,还想看。”我问阮一隽是哪篇文章,阮一隽告诉我,是曹文轩的《失去风景的时代》,2013年深圳二模试卷上的社科文题目。作为命题人,看见有这样的知音老师和学生,我倍感欣慰,命题以及校对过程中的苦,累,山大压力,烦躁与不安,甚而至于巴不得早点退休以便与命题的压力彻底了断的心绪,都烟消云散。我也为在我的职业生涯中能屡次负责命出这样像艺术作品一样的试题而无比自豪。

    我主持负责命制的深圳模拟语文试题,是如何进入这种境界的呢?主要原因我在不少文章中曾说过多次,即17年间,由我主持负责命制的整个深圳模拟语文试题,都和我的生命体验有深切关连。我一向是把语文试题的命制过程,当成和艺术家打造艺术作品的过程一样来对待的,由我主持负责命制的深圳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试题就是我,不是我在出题,而是题在出我,人题合一。因此,17年来的深圳高考模拟语文试题,都不止是关注考点(作为高考模拟试题,考点当然是第一位的),而是还有一个其他地方高考模拟语文试题都没有的风格特点,即既有清晰的考点意识,更是有生命、有主题的试题;不止是复习的检测,也是通过人生正能量和浩然之气的释放来进行价值推送,进而深远地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以期让语文考试过程成为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并通过以情带笔的文字回答试题来抒情言志的过程,使试题成为命题人和学生一道抒情言志的艺术作品——这你说的正是表现性试题的本质。试题可以抒情,试题可以言志,这是语文味教学理论与实践对中国语文教育史的一个贡献。

 我早已明确说过,我的恨,我的爱,我的人生追求,都含蕴在我主持负责命制的试题中。这些年来,由我主持负责命制的深圳高考模拟语文试题之所以成为试题品牌或试题中的奢侈品,就是因为这些试题背后有文化,有故事。因此要研究我的语文教育思想,乃至要了解我的精神世界与灵魂深处,必须要研究我主持负责命制的这些语文试题。

2016/3/2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5975-965208.html

上一篇:普通人注定要劳碌大半辈子
下一篇:少堂志林(510):这儿子真孙子啊!
收藏 IP: 116.76.10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7 19: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