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wenweir 人生三境界:读书—写书—被写成书。欢迎访问 语文味网;网址: http://www.yuwenwei.net/

博文

志林(480):“深一模试题,已经成为少数人的念想”

已有 1885 次阅读 2016-2-26 17:16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这是今天的一篇匿名来稿。尽管作者没有署真名,我根据文章的语言风格,还是大体能猜得出作者是谁。虽然作者的观点我不一定都认可,但作者确是比较理解我负责命制的试题精神的那种语文教师。他说我“勇敢又蹒跚”,大约也是对的。不过我更愿意把这句话理解为“勇敢又稳重”,即创新中守正。的确,这么大个城市的高考模拟试题的命制,变中求稳,稳中求变,是应行之道,绝不是我讲公开课,可以天马行空,率性而为。勇敢如我老人家,做起深圳市高考模拟语文试题的命制工作来,尽管创意十数年保持不衰,但对现实多有将就是必然的。不过,也常常有相反的声音,就是认为我的试题过于先锋甚至另类。我老人家的看法是,命题工作绝对是“戴着镣铐跳舞”,是很容易使人匠化、僵化的事。感谢上帝,让我在做这份“俗”工作时,能执着、顽强地保持一份生命的“雅”的活泛与灵动。也感谢这位老师,尤其感谢他文章最后一句“其实每一次的深一模试题,已经成为少数人的念想:勇敢又蹒跚”。这样的话语让我眼眶发热,几欲落泪。一件“俗”做得成为一些人的念想,得评如此,夫复何求?

本文一字未改,挂语文味网,并且全文收入“少堂志林”。希望我出书的时候,作者能告诉我真实姓名。

2016/2/26


管中窥豹说一模

作者:灵修

 

2016年2月25日,深圳市第一次调研考试,俗称“深一模”。管中窥豹,只鳞片爪,略说一二,贻笑大方。

 

最亮眼为图文转换。新课标卷高考连续三年考及图文转换(表文转换、流程框架图转换),故而该题模拟考点。然,创新之处不容忽视,一于图画选择油画,而非单纯实用性极强的表格图标漫画等,更引人注目,且不惜成本,彩印出其本真面目,使其更形象具体,更容易使人产生美感,无疑能破开考场紧张板滞气氛,带给学生更多审美体验,本人监考中见学生浏览试题遇此画面莞尔一笑,顿觉美好!其意义无疑是进一步印证:生命力本身才能激活生命力!能力考查也可通过许多方式、素材来实现。选择、加工、制作更有价值的测试题目,一定需要命题者、考试院悉心研究。

创新之二,直接明白地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中之描写、联想能力。考试大纲中明文强调对语文知识能力的运用,于写作中更是明确提出:能写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文章。当下试题命题结构彰显出论述与实用的导向,然从文学的角度则减弱不少,学生逻辑思维中的线性流动、框架结构思维明显加强,但描写、抒情等能力则急剧下滑。如此,本次考试着意于描述:既描绘画中豹子的外形与精神气质,即写实具体外显的特征,也要描绘让人产生的审美想象,及务虚的个人观感、体会。其意义在于,更完善高考试题命题结构,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更完整。新课标卷试题越来越多省份采用,其涉及面翻倍增加,然当下命题结构上,依旧十分规整地导向于社科实用性,产生后果是: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教师或疲沓于平面无味的教学,学生误解语文是枯燥无趣的代名词,更遑论自身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学习与提升了。师生俱疲。而深圳一模试题则勇敢挑战了这种疲乏。

此外,从答题角度来关注,可借此考查出学生的阅读、分析、表达能力。学生需答到的要点:描绘、外形、精神气质、想象。但学生或大多集中于描述外形,略加对豹子气质的少量描述,忽视个人的审美想象体验。一是粗心,看不到要求的全面性,这与当下阅读“速食”“功利”不无关系;二是无力,无力评价人、物、事、情,无力将内心所想诉诸文字。如此种种,皆是当下语文教学的窘境!该题作答,如能达到想象这一层面,则还能反映出学生的情意状态与心境心意。即:画面与自身境遇的互相观照与替换。外在物象与内心关涉,这是当今时代越来越缺乏的能力。因此,内向的学生看出豹子之和静悠闲,外向的学生联想到豹子或蓄势待发,谨慎的学生看到豹子审时度势,忧郁的学生也许就读到了豹子的忧郁哀伤。总之,这个试题本身是多维而有趣的。故而,一模这一亮点,着实亮眼亮心。

意义何在?引导学生,关注外与内!

 

最贴心的是作文。作文题,二选一,深一模风格稳定。且其命题的角度与维度尽量区别。材料一遁入内心,思考自己内心感受,呈现个人生活哲学,材料二生活化、接地气,涉及社会与时代现状,引导学生评价现实存在的具体问题。前者更易于呈现对个人内在精神的思考以及省思个人的生活哲学,后者则期望学生呈现对外在现象进行客观的思辨与评价。

单就具体的作文材料来说。材料一给出的导引,侧重于呈现画面,苍穹之星,草原奔马,继而让学生进行两两辨析,是群体性的美美与共更好,还是独当一面的孤芳独秀更佳。以画面引议:写一篇议论文。这个要求自然是十分高的。通常援事议论有具体对象,可就其中事情经由、矛盾焦点进行针对性思辨。然,援景而议却也并非无可下手,可将画面当做喻体,如此处理便可:理解为喻体——转化出本体(各人可有不同处理:星、马即自我,苍穹、草原可理解为事业、学业、生活等)——提出论点进行论证。议论性散文总是更能兼顾论理逻辑的考查与文学素养的呈现的。此外,两组画面,一静一动(星为静,马为动),画面感是多样的;每组单独比较,一闹一静(繁星万马为闹,稀星一骑为静),形象是充分的。当学生有意识将物象画面与自己的精神境况进行关涉与转换的时候,这篇看似浪漫飘逸的文章便可考查出学生的思辨能力来了,学生主观选择与判断,情感态度价值观亦可从中体现。材料涵盖面笼统却也周全,不同个性学生大可从中彰显个人态度:或闲居一隅、安平乐静,或挥斥方遒、进取争先,可以平而不庸,也可意气风发,无论哪种生活哲学,都是社会中存在、且必要的。因此,这个作文题目颇有韵味,当然,也颇有难度。

材料二则高仿时事类材料作文。不赘言。可做思辨论述,只是任务驱动并非特别明显,学生容易只就“敬业”进行作文。

 

其余略谈。

16题补写句子,内容材料独树一帜,非传统的说理、论事、说明等材料。①空填写仿写句,考查学生的记忆,词汇量足够的学生信手拈来,语言贫乏者定然颇感困窘。②空应写阐释句,如能联想前两句对中国文学艺术家的论述,如“静”“女性”等,便可想及大约可以将西方的特点从“张扬”“男性”的角度来进行补充,例如:类同于男性的张扬狂放特征。如此可与后一句中的“炸药桶”构成形象上的统一。③空应填阐释句,由上句“宛如炸药桶”可知,下句需要对炸药桶造成的效果进行阐释,例:仿佛随时都可能迸发、喷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从更精工的角度来说,③空所阐释的含义内容不宜偏向贬义。而应尽可能折中感情色彩,因此“迸发喷薄”适宜,如填入“爆炸轰裂”等,则过于偏激。毕竟,文化之间的碰撞,是辩证与互补,而非倾轧与消灭。

 

8/9题古诗鉴赏,感怀诗。第8题人物形象传统考题,文本浅显易懂,难度不大。第9题考以景结情的手法,是历年考点中的冷门,同时考比较赏析,是同文本不同理解之比较。大的遗憾是两个观点并非是相反或相对的观点,前一观点总结性强,但潜在意思里已然包含“活出精彩便不虚此生”,后一观点则是偏于浅层翻译加上小结,但实际上所要表达的意思与前一观点并无本质区别。因此,所谓更认可哪种说法,便无所依凭。

 

选考题,实用类文本为人物传记,蒋勋先生的文字总是灵动的。但也正是因为灵动,故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并非一篇标准而规范的“优秀”传记,因此,命题中第(3)题,要求结合文本,归纳评传的写作特点,并不容易操作。于此,不如索性将之改为切入点更小的对蒋勋该篇评传的书写风格的概括,如此,便不容易套用复习时记忆的套路,而要求学生切实结合文本进行分析,毕竟,能够对个体书写进行准确而精到的评价,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文学类文本用的是名家名篇,也是老而优的一篇小说,胆敢重新拿来考查,大约是出于对文章内涵的欣赏与敬服吧:某一个人、一群人对自己看法,到底重要吗?名利与陌生人的感动,哪个更接近你的需求?委屈现实当下更重要,还是保有无人知晓的精神逋逃薮更有尊严?我只能说,艺术是世界之光。一个在青天白日下昂首挺胸宣扬发展发达的人,或许都在黑色夜里委顿于内心的枯燥乏味而啜泣不止。

 

语言中的陷阱也处处可见,细节考查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于此可见一斑。或许,这也是语文味之一二,品不出来,便感受不到、也就获取不了高分。例如默写中第(3)句,要求填入“对偶句”,恐怕学生如履薄冰,势必不敢断章,故而添上“予独爱莲之”,但,即使改卷过程中不作扣分,那也是老师们退让的赠与,不算是学生主动的获取。另,材料作文一,要求写“议论文”,不知道有多少同学是熟视无睹全然忽视的?再,以“‘繁星满天’与‘月明星稀’”或“‘万马奔腾’与‘一骑绝尘’”为题目,有多少学生理解错误,竟不明就里,只选了四个词中之一个便作为题目写作的?啧啧。

 

另:一些貌似题外的话

 

该文写得急不可耐!似乎今日不成文便日后也成不了文了。不吐不快,不是单纯心有不平非说不可,或许更是发乎本心的喜欢与赞同。激赏不必要,但衷爱不必掩。耳边浮荡着连同其它学科老师的评价,心下就也更笃定语文这个学科的意义、价值、地位:多少人懂得她又误读她,多少人渴望寄托于她却又因无以托身而抵斥她,多少人深知母国文化之深远皆以母语承载却不得不主动地委屈于当下并不那么理想的高考语文试题!

对深一模的苛求,会否是我们过度屈从于高考命题结构的表现?技与能、语与文,在高考中明显的失衡,我们当真还要一味地顺从吗?素养能力、文学文化,到底是不是应该更大比例地加入到我们的高考当中?唯有在权威和普适的考试当中有所体现,我们的教与学,才能是更光明正大、更脚踏实地的。于此,深一模试题中不时渗透出来的对人文、对情感、对内心、对精神的向往与省思,都是值得我们去欣赏与感佩的。

想及平日的模拟题、测试题,试卷结构中社科实用材料与文学文本的比例分配以及考查的侧重点,便不免惶惑:高考试题到底应是单纯地反映、折射经济科技大发展时代的当下现状便可,抑或是应该更主动地警示与引领诗意精神世界构建的重要性?许多人所鄙夷的所谓表达的“空泛”“不接地气”,会否其实是包含着一大部分真正的诗意?而所谓的实,如果只是重复论理的规律、只是一味地机械评价,实则近乎古板与禁锢!物化的力量,太隐秘了!

学生正处十七八岁,他们的确需要完整的精神滋润与濡养。情与理、诗意与物质,都是这个时代所必要的,甚至,就具体的广东或者就是深圳这个经济发达区而言,情感与诗意的引领是更为重要的,人,应该是每一个时代的主体,这个主体的感受与心灵世界,更是我们所要去充分理解与认识的!一代一代的考生,如果缺乏足够的引领,他们的精神底色就是钢筋水泥的灰色,那么这个世界的明天,也必然只能是这种思维的延续。

 

这个时代,越发吊诡。由手机的白屏可洞开一整个世界、穿越各个时空,可从我们学生的瞳孔洞入的心境:芜杂又荒凉。

 

所以,其实每一次的深一模试题,已经成为少数人的念想:勇敢又蹒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5975-958816.html

上一篇:少堂志林(479):我将把我命的试题菁华编进《程少堂文集》
下一篇:深一模下水作文:“繁星满天”与“月明星稀”
收藏 IP: 219.133.17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7 17: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