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wenweir 人生三境界:读书—写书—被写成书。欢迎访问 语文味网;网址: http://www.yuwenwei.net/

博文

少堂志林(287):语文课十分钟教学一个知识点是“蜻蜓点水”吗

已有 2242 次阅读 2015-9-19 22:16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根据语文味教学法之主模式“一语三文”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一个完整的语文味教学过程(可以是一堂课或一篇课文几堂课的教学,也可以是一个单元的教学),最好能体现语言、文章、文学、文化这四个知识要素与过程要素。

就一堂语文课来说,如果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学体现了语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教学选点,是不是就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是所谓“蜻蜓点水”呢?

不是。

我们认为,运用语文味教学法进行教学,如有必要,用一堂课甚至几堂课教学一个知识选点,当然是可以的。这样的教学往往也可以出奇制胜。据说著名学者王蘧常先生讲《庄子》,一学期就讲一篇《逍遥游》还未讲完。同样,如有必要,一堂课也可以把《红楼梦》讲完。一堂课讲完《红楼梦》不一定“蜻蜓点水”,是不是“蜻蜓点水”,这要看什么人讲,讲什么,如何讲。

在中国当下,语文教学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学生上完一堂课常常感觉好像没有学到什么东西,语文课上与不上,似乎问题不大。语文课适当多教学一些知识点,对解决这一问题是有好处的。中小学校一堂课的时间大多数在4045分钟之间。就按40分钟一堂课计算,一堂课如果体现语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教学选点的话,每个教学选点平均有10分钟左右时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教材和学生实际的需要,有的教学选点不需要10分钟就能完成任务,有的重要的教学选点教学时间则可以延长至15分钟左右。

10分钟、15分钟是个什么概念呢?

国际医学领域高水平的专业学术会议严格分配给每一个发言者的时间通常为8分钟,再另给2分钟用于现场讨论12个问题。

中国工程院李连达院士和李贻奎博士2015915日在科学网发表《给候选院士的小建议》(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5370-920916.html)一文,文章指出:“今年评选院士经过几轮优选,即将进入终审。中国工程院医药学部采用全体院士大会评选,由候选人报告15分钟,答辩15分钟,然后投票选出当选人。”

国际学术会议的发言人要讲的都是自己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会议也就给10分钟左右时间;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这样重大的事情,给候选人自荐报告的时间也只是15分钟。

10分钟、15分钟足够讲清如此重要复杂的科研课题、科研成就,怎么就不能讲清一个语文知识点?

我认为,语文课和数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不同。语文课不需要每堂课把每个知识点都讲清楚。有时候,把不该讲清楚的硬性讲得太清楚,是失败的语文课,因为不含蓄,没有空白。好的语文课要“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我还认为,语文素养的养成也好,语文知识的教学也好,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语文中有许多知识点是不清楚的,或者说仅仅靠讲一两次讲不清楚,就是讲了学生也不能领会,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次不断地重复。语文里面更有许多这样的知识(且这些知识往往是真正的语文素养密切关联的东西):学生要领会它们,不仅需要时间,需要反复,而且需要阅历与经历的积淀,需要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去领悟。阅历与经历的养成,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这也是人文社科领域的学者往往要到50岁左右才能成熟的主要原因。

按教学的辩证法,语文教学的节奏是“一步千里咫尺百折的统一。换言之,如有必要,几堂课可以教学一个知识选点;同样,如有必要,10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也可以完成一个教学选点的任务。时间和实践均证明,只要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过程调控得当,多数时候,一堂课是应该也可以完成这四个教学选点的任务的。凭我近40年的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的经历,我可以负责任地断言:语文课,十分钟教师不能基本讲清一个知识点,是教师水平有问题;语文课,十分钟学生不能基本理解一个知识点,也是教师水平有问题。

是的,如果教师素质不高,你就是让他把一个知识点教学一节课甚至几节课,他的教学也可能是“蜻蜓点水”式的,因为他肚子里没有更多的“水”。

总之,硬要说一堂课教学了语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知识点,即平均10分钟教学一个知识选点,就一定是所谓“蜻蜓点水”,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也是很可笑的。

2015919日星期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5975-921973.html

上一篇:程少堂27年前“少作”:运用系统思维安排好学校课程表
下一篇:少堂志林(288):我们家的水快要泼出去了
收藏 IP: 116.76.11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6: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