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这半辈子的十个正确抉择 (堂按:这是我近几年讲学的一个课件提纲。) 一、1977——1979年屡败屡战,连续三年参加高考。当时中专、专科、本科同一张试卷,考完后分别划线录取。在填报中专跳出农门的把握就大得多而报本科风险很大的情况下,我连续三年高考志愿都是填报的本科,最终成为中学同年级同学中唯一考上本科的人。(以后也是中学同年级同学中唯一的副教授、教授) 关键词:屡败屡战 二、1983大学毕业后做中学语文教师7年期间,工作之余在别人认为极刻苦而我自己却乐在其中的情况下,7年如一日坚持科研,发表“中国教育弊端的文化研究”、《教学风格论》、《确立一条全新的教学原则:知彼知己》等近20篇论文。 关键词:乐在其中,7年如一日 三、1990年,大学毕业7年后,已做了三年中学一级教师,但仍超越自我,再次考进另一所大学(华中师大)念另一个专业(教育学)的研究生(脱产,没有工资),成为当时华中师大在读硕士生中成果最多的研究生。由于成果最多,成果曾被校研究生会在学校图书馆橱窗“展览”。(当时“展览”的一共三位研究生,另两位是博士生。)就是这次展览后,研究生支部书记要我入党呵呵。 关键词:超越自我 四、研究生毕业后不留校,不继续考博士,单枪匹马走广东。1992年底,我硕士提前半年毕业,两位导师要我留校,我没有留。想起老师费那么大劲儿把我招进去,甚是惭愧。好在我还算“心在焉”,20余年后,学问尽管不大,也没有读博士,更没有当博导,但也没有愧对老师。用导师、著名教育学家郭文安教授的说法则是:“你要读博士干什么?你没有必要。” 关键词:不要学位要实力,单枪匹马打拼 五、1999年,已被破格评为大学副教授三年, 再次将自己“归零”,通过面向全国的招聘考试,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深圳市教科院(原深圳市教研室),做不用心做就很普通的语文教研员。 关键词:敢于将自己再次“归零” 六、2001年,在教育学术界首次将“语文味”作为学术概念提出,顶住各种明枪和暗箭、干扰和压力,让自己踏实“归一”, 十年磨一剑, 坚持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历十余年之久。星星之火,终于燎原。积土成山,终于风雨兴焉。 人要牛×,先要做牛。 关键词:让自己“归一”, 不旁驰博骛,十年磨一剑 , 不快也会亮
七、2009、2010两次都没有申报中学正高级。2009年广东省第一次评审中学正高级,但单位只有一个申报名额,当然要讲规矩,不能和单位主要领导争。2010年是领导专门找我谈话让我申报,我却故意“高姿态”不申报,说出口的是“单位有人报我就不报,不和单位同事争”,而实际上我是别有他图——我要凭实力再攀高峰,冒着风险申报学术要求更高的研究员。终于成为广东省在职教研员中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研究员。 关键词:凭实力,再攀高峰 八、如吸毒者迷恋毒品一样地迷恋书籍,把家里朝北的书房蓄意取名为“北书房”,以读书、做学问为乐。不打麻将,不炒股,不炒房。 在深圳,多一套房,就是多几百万财产,按中国人的生活标准就是多了一座金山。我只有分的一套房。对不少同事、朋友都拥有几套房几座金山我当然羡慕,但一点也不妒忌。因为,在语文的世界中(是世界就不只一“国”),我有一座语文的“江山”,这座“江山”起起伏伏温柔的曲线,比金山银山更迷人,至少更迷我。 关键词:嗜读如嗜毒,书房即天堂 九、不官。中国传统文化是“官本位”文化,中国人常常是根据一个人是否有个一官半职,来评价这个人是否成功的。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没有争上个一官半职的,往往就会“精神痛苦”,有些欲望强些的还会经常搞事让领导头疼。但,这个文化法则对我不起作用。深圳市教科院成立之初,2008年底、2009年5月初,两次搞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前一次是预演,后一次是正式,单位绝大部分人两次都报了名。我当然是够条件的,条件还相当不差,而且2009年5月初正式搞的那一次,根据局党委确定的报名条件,50年代出生的人只有我一个人符合年龄条件。当时一个赏识我的局领导还专门给院长说:“叫那个专家报一报。”但两次我都没有报名,且内心没有一丝犹豫和纠结。事后,所有知道此事的亲朋好友,不约而同都非常一致地替我惋惜,说我不报名参加竞聘是错了。这当然是文化的惋惜。而我却固执地为这些惋惜而伤感。子期真的不在了。要是子期还活着,哪怕他只有一口气,也许我们就能听见他从灵魂深处爆发出这样的声音—— 关键词:争春秋,不争一时 十、树立了“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的远大理想。 做学问,干事业,你要是没有想要做“历史人物”的雄心壮志和付出,你就等着去做“死去的人物”吧。 关键词:丰富了语文概念 附:程少堂原创“名言” 1.做学问,干事业,你要是没有想要做“历史人物”的雄心壮志和付出,你就等着去做“死去的人物”吧。 2.人要牛×,先要做牛。 3.“一个教研员或语文教师做了程少堂,还稀罕一个‘芝麻官’吗?‘位子’,他当然是想要的,不过,他想要的,是三十年、五十年乃至一百年后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的位置。” 4.在深圳,多一套房,就是多几百万财产,按中国人的生活标准就是多了一座金山。我只有分的一套房。对同事、朋友的几套房几座金山我当然羡慕,但一点也不妒忌。因为,在语文的世界中(是世界就不只一“国”),我有一座语文的“江山”,这座“江山”起起伏伏温柔的曲线,比金山银山更迷人,至少更迷我。 |
本文源地址:http://www.yuwenwei.net/readnews.asp?newsid=12746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2: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