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wenweir 人生三境界:读书—写书—被写成书。欢迎访问 语文味网;网址: http://www.yuwenwei.net/

博文

教学有法无定法——“课堂革命·福田表达”观后感之一

已有 3428 次阅读 2018-6-10 09:16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教学有法无定法

原创: 连凯 思想浪游 


微信公众号:SXLY8985  思想浪游

教学有法无定法

——“课堂革命·福田表达”观后感之一

深圳耀华实验学校高中部 连凯

  从老家实验中学来深圳教学已经十多个年头了,竟还是第一次听程少堂老师的语文课。这些年,尽管因教高三,参加过深圳高考模拟考试评卷、高考总结会议,见过几次面,听过他的一些讲话,但基本没有留下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

  究其原因,也许是“熟悉的地方没风景”吧。二十年前自己就在老家实验中学多次承担过省级、国家级语文教学实验课题,证书也得了不少。各种级别和类型的实验课、竞赛课也观摩了很多,特别是多次聆听过语文教学流派大师们的公开课,像于漪的、钱梦龙的、宁鸿彬的、欧阳代娜的等等。至于魏书生的课听得就更多,因为他在30多年前就是我们辽宁的“年轻的教育改革家”嘛。

     来到深圳后,一般的语文观摩课也引不起太大的兴趣,是先入为主的习惯使自己闭目塞听呢,还是潜意识中文人相轻的传统陋习在作祟呢?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对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本来就不太感冒,更不会想沾点学术大咖的名气之光而投出橄榄枝,因此,竟然也从来没有主动联系过他。

  然而,“课堂革命·福田表达”给了我一次近距离了解程少堂老师的机会。所谓近距离,就是在短短的一堂课时间里既直接又简捷地了解了程老师的教育理念与学术追求,对“语文味儿”有了既直观又具体的感受,且由此对“语文味儿”的首创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表达的欲望。


640 (2).webp.jpg


  一堂课能够使受众产生浓厚的兴趣与表达的欲望,就已经标志着它的成功了,尽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甚至肯定与否定同样理由充分。因为,学养不同,底蕴有异,观念差别,经历特殊,都会使人对同一事物持有不同的见解,这也正是学术为什么非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因。因此,肯定与否定都不重要,关键是,这堂课为什么会使你产生浓厚的兴趣?什么地方触发了你表达的欲望?

  有人说,程少堂老师的课按照“某某”标准不是一堂好课,但从感觉上评价,听课者大多都会认为是一堂好课。评价程少堂老师的这堂课,为什么要用同一个“某某”标准?我们的“感觉”到底是什么东西,难道用投票的方式来确定一堂课的高低优劣吗?

  我们往往喜欢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一堂课的优劣,这没有错。标准就是一把尺子,要想衡量,就必须要有一个尺度,否则,就无法衡量。但是,问题在于:第一,这把尺子能不能真正衡量得出被衡量者的真正价值?我不反对将不同老师讲的课用一个标准分出高低优劣,但我反对由于标准的不科学、不合理而被分出优劣高低的课名不副实。第二,对不同风格、不同素质、不同底蕴的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所讲的不同类型的课,能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衡量?鞋合不合适只有脚才知道,一把尺子怎么能衡量得出不同的鞋是否适合不同人的脚?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评课标准才是科学合理的?


  我很欣赏这样一句名言:教学有法无定法。当然,我欣赏的未必就是科学合理的,但是,它至少有助于语文同仁思考和探究如何评价具有独特风格的语文课这个问题。

  什么叫教学有法无定法?将三十多年来中国语文教学法各种流派与今天福田课堂变革新生态展示的课型结合起来考察,我们对这句名言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目标教学法:以系列化、层次化、科学化的教学目标为核心,教师为达标而教,学生为达标而学。此法源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以武镇北为代表。

  ★情感教学法:强调教师要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学生,语文教学要讲出“美”来,悟出“巧”来,点出“活”来,练出“实”来。以于漪、欧阳代娜为代表。

  ●导读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强调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训练,把语文教学过程当作训练学生的过程。提出了“四式”课堂教学结构:自读课、教读课、练习课、复读课,其中自读课是导读的主要课型。以钱梦龙为代表。

  

   自学管理教学法:将教学管理与学生的自我管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自我教育能力。教学结构上,构建了旨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以魏书生为代表。

  ■语感教学法:主张优化语文教学的基本程序,建立“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味语言、领悟语感——实践语言、习得语感——积累语言、积淀语感”的教学模式。以洪镇涛为代表。

  ★思维训练教学法:指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听说读写活动,让学生在思维领域得到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宁鸿彬、王大绩为代表。

  ●大语文教学法: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开辟第二语文学习渠道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即“一体两翼”的教学模式。强调把语文学习与学生的各种活动结合起来,将听说读写与学习做人、发展智力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整体训练。以张孝纯、姚竹青为代表。

   ▲体系化教学法:语文教学以培养语文能力为核心目标, 将语文知识体系化,语文能力体系化,语文训练体系化,语文教材体系化。把阅读能力的形成过程划分为五个层级进行训练:“文字认读—文辞释义—文章解析—文学鉴赏—论著研读”。把写作能力的形成过程划分为五个层级进行训练:“文字书写—造句用语—辞章构段—布局谋篇—思辨立意”。以周正逵为代表。

   ◆还有快速阅读教学法,以人类大脑具有调动视觉扫描意识、摄取文字符号功能的巨大潜能为理论依据,通过强化训练,提高阅读速度、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以程汉杰为代表。 ◆快速写作教学法,“以人的大脑具有快速编码功能的巨大潜能为依据,有步骤地训练学生的快速写作能力:快速审题、快速构思、快速行文、快速修改,以及求异作文的各种技巧和方法。以杨初春为代表。

  对于这些教学法,我们能用一个某某标准衡量出谁优谁劣、孰高孰低吗?不能。因为这些流派的创立者都各自打出了一片天地,不仅有独到而深刻的理论体系作为标志,更有高考、中考的成绩这不可撼动的擎天之柱作为支撑。至于以这些教学法培养出的学生,后来在人文领域都表现出哪些独特的精彩;在语文教学领域有多少教师作为追随者,产生的影响有多大,那就更无法用数字统计。

  反观我们今天“福田课堂变革新生态”的语文课,不也是百花齐放,精彩纷呈吗?


  尽管“课堂革命·福田表达”课堂改革新生态展示活动中隐隐浮动着官本位的些微气息,但作为教学观摩与学术探究活动,仍然取得了不可置疑的丰硕成果。而成果之一就是,让那些年轻的和虽不年轻但没有品味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语文大师精彩的教师们,品尝了一次难得的语文教学盛宴,深刻地感受到了浓重的“语文味儿”,直接而简捷地领略了“教学有法无定法”的哲学境界。

  王萍老师《提醒幸福》的阅读四步教学法“读通字词、读透内容、读懂方法、读出共鸣”,不是隐约透现着周正逵“能力体系化教学法”的精粹吗?

  程翔老师的《庖丁解牛》,通过一次次的引导,将学生的学习与思考逐步引向深入,通过学生的自读,讨论,质疑与解疑,完成了文言文字、词、句、篇的理解,最后升华到对庖丁解牛与养生之道间所包含的文化意蕴的感悟,整个教学过程不是让我们清晰地观赏了钱梦龙导读教学法原生态式的典型案例吗?

  罗灿老师的《云南的歌会》,以“这”字句作为切入点、关节点,对文章内容进行分类归纳,然后由浅入深、层层剥笋,带领学生感受云南的歌美、景美、人更美的文化意蕴;张欣老师的《古典诗词中的豪壮美》,通过诵读与赏析,品位与辩论,让学生领略豪放诗词营造的独特而又多彩的意境,感受中国古代文人豪迈的气度与博大的胸怀:这怎能不让我们联想到语文大师于漪的情感教学法与洪镇涛语感教学法的魅力呢?

  尤立增老师的《让思维插上翅膀飞翔》,将“多义图形”和“普通水滴”制作成“思维体操”,训练学生在文学写作中的创造性思维想象能力;陶波老师的《国学研习课》,让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概括“清静无为”的内涵,基于不同的对象思考“清静无为”的现实价值,对国学原典研习的困惑,观点的审辨,质疑与解疑:这不正是宁鸿彬思维训练教学法的精彩演绎吗?


  柏华老师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以“名家说诗,个性解读,弦而歌之,写作借鉴”四步法解读《诗经·式微》的教学过程;张鹏举先生的微报告《文学教育与博物课程》所展示的文化意蕴,哲学思辨,诗意情怀,人文精神:这不就是张孝纯大语文教学法的具体实施与大语文教育思想的具体展示吗?

  谭妙蓉老师的《感受立体的民国世界》,将三本小说放在一起,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通过比较阅读,将学生带入一个立体的民国世界,感受小说反映的广阔社会图景,如果不是建立在快速阅读训练的基础上,是不可想象的,其本质不就是对学生的课外快速阅读成果的一次检验与提升吗?这与程汉杰的快速阅读法是不是一脉相承?

  秦建新老师的《宋词代表作家课外作品主题阅读》,将课外主题阅读活动分为“全面通读”、“重点阅读”、“焦点品读”三个阶段,以电脑博客作为平台,通过学生在博客上自主品读与合作品读,以及博客讨论与课堂展示相结合的形式,培养学生古典诗词的品读鉴赏能力,训练学生自我建构的语文能力,这不就是魏书生自学管理教学法在现代教育科技条件下的成功翻版吗?


    “课堂革命·福田表达”就是对“教学有法无定法”的最好诠释。其实,这些课大都融合了中国三十多年来语文教育理念与教学法的精髓,只不过以一种为主作为表现形式而已。

作为独树一帜的语文教学流派“语文味儿”的创立者,程少堂老师自然有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当然也就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比较程翔老师的《庖丁解牛》与程少堂的《学会抒情》,哪一个高哪一个低,哪一个优哪一个劣?恐怕没有人能够分得出伯仲轩轾。因为,教无定法,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各有千秋,各具风采,都是一堂好课。

  然而,程少堂老师的课还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堂课几乎只有老师在讲,学生基本上就是在听”,这是不是就违背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我们究竟应怎样理解“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为什么这样的一堂感觉上的好课却与众不同?为什么程翔与程少堂两位老师教学方法截然相反、教学风格大相径庭的两堂课,却都是好课呢?好课的共同点究竟是什么?本质特征又在哪里?

  关于这些问题,我将在下一篇观后感里与语文界同仁共同切磋与探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5975-1118245.html

上一篇:少堂志林(1031): "钱学森之问"的一种严肃答案
下一篇:在“大师“多如狗的年代——“钱学森之问”的一种严肃答案(续)
收藏 IP: 113.91.15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