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万水千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odeng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博文

深入中亚(九) 精选

已有 5058 次阅读 2024-5-8 03:55 |个人分类:考察随笔|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深入中亚(九)

对中国人来讲,西域故事的第一个华章就是张骞的凿空之旅,而他到达的西域国度中最有名的就是大宛,以至于司马迁在《史记》中将描述西域的章节命名为大宛列传。其实这篇列传还涉及到大宛周围的其他一些国家和部落,甚至远及西亚南部和南亚等地,并谈到了中国新疆和川、滇部分地区。如此重要的地方到底在哪里?就在乌兹别克斯坦的费尔干纳盆地。

我想看看考古发现中是否有张骞时代留在费尔干纳的汉朝实物,但尚未看到。张骞第一次到达大宛之前毕竟在匈奴滞留了十年,除了作为身份认证的汉节还保留着,估计其他礼物都被匈奴抢走了,所以没有太多珍贵的物品送给大宛王。尽管张骞说:返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不知后来到底送没送。

至于为什么叫做大宛,又有复杂的语言流转。亚历山大大帝于公元前329年征服费尔干纳盆地后,古印度的巴利语将这些希腊人称为Yavana,而这个词是爱奥尼亚人(Ionians)的转译,大宛则来自于Yavana的音译。其实汉朝人对这些国家还是比较友好和尊重的,称之为,如将巴克特里亚称为大夏,将阿拉伯帝国称为大食

张骞从西域回来后,向汉武帝报告大宛的情况: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与周边康居、乌孙、月氏那些游牧的国家都不同。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别,正是得益于费尔干纳盆地内锡尔河的滋润,很早就建立了灌溉系统。今天在费尔干纳,无论城市乡村,随处都可以见到大大小小的水渠,甚至通到每一户人家的门口。农贸市场上的丰富产品,依旧保持着自张骞记载以来的繁荣。

 

虽然费尔干纳就是张骞所到的大宛,但张骞当时报告说:有城郭屋室,其属邑大小七十馀城,众可数十万。到底哪一个城址是当时面见国王的首都?在与乌兹别克同行的交流中了解到至今尚未确定,主要原因是未找到宫殿遗址。

费尔干纳盆地的中古时代城址有近30个,包括明铁佩(Mingtepa)、库瓦(Quva)、西鞯Axsiket)等等。在迄今考古发现中,明铁佩是费尔干纳盆地内公元前后时期面积最大的古城遗址,其时代和地理位置与汉代文献记载的大宛王国接近,其内外城双重城墙构造又显示出它作为大宛王国重要城邑的地位。但明铁佩的内城规模较小,不符合高等级建筑的条件。

另一方面,也有学者认为明铁佩古城是贰师城,这又引出了大宛列传中提到的贰师这个地方:汉武帝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期至贰师城取善马。这个贰师城到底在哪里?也是争议已久的一个问题。还有学者认为锡尔河畔的西鞯城才是大宛国的贰师城,遗址规模很大,分内、外城,内城为宫署区。不过,由于西鞯城的早期建筑遗迹的发掘还不完善,无法确定其年代是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3世纪。

在与费尔干纳大学专家的交流中,提到了吉尔吉斯斯坦南部费尔干纳盆地和帕米尔高原之间的奥什(Osh)。这个读音简直就是贰师嘛,而且拥有3000年的悠久历史,覆盖了汉代的时间段,可见这个地名一直都没有变。

《史记》中还描述大宛,即费尔干纳地区其人皆深眼,多须珣,善市贾,争分铢,完全就是后来称为粟特人的真实写照。这又是一个费尔干纳盆地与中国存在密切交往的时代,即唐朝。

粟特人(Sogdian)原是生活在河中地区的古老民族,从我国的东汉时期直至宋代,往来活跃在丝绸之路上,以长于经商闻名于欧亚大陆。汉唐时期有大量粟特商人移居中国内地,不仅在文献中记载了他们的诸多活动踪迹,更是在唐三彩塑像中留下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特征,尤其是他们上翘的大胡子。今天我就特意在一家烤馕摊铺前与我们酷似粟特商人形象的易卜拉欣司机师傅拍了一张合影,馕不仅是我们野外考察中最方便的食品,当年必定也是粟特商人长途跋涉中随身携带的主要干粮。

 

我们今夜住在浩罕(Kokand),这又是一个与中国发生密切联系的费尔干纳盆地的地名。尽管这里的主要城市风格体现出典型的苏联时代特色,但也保留着许多中亚地区的传统元素。1710年,沙鲁赫建立浩罕汗国。在乾隆二十五年,即公元1760年,浩罕曾归附中国,其后继续对中国称臣。但该国进入鼎盛时期以后,多次企图入侵中国领土,最终在光绪二年,即1876年被左宗棠率军进入新疆所粉碎。

 

今天的浩罕安静而祥和,像费尔干纳盆地的其他地区一样,以种植小麦和棉花为主要经济支柱。我在这里还听到介绍说,刚好在一年以前,来自中国的医疗与义工团队在5天时间内为浩罕市当地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复明手术。中方团队凭借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赢得了浩罕市人民的尊重和感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3751-1433103.html

上一篇:深入中亚(八)
下一篇:深入中亚(十)
收藏 IP: 84.54.120.*| 热度|

11 张晓良 郑永军 周浙昆 崔锦华 王安良 冯兆东 周忠浩 杨正瓴 黄永义 高峡 guest2610313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4: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