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苑往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yuanwangshi

博文

李约瑟的“中国院士”头衔问题

已有 4374 次阅读 2014-8-29 11:33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王扬宗

 

    英国生物学家和科学史家李约瑟可谓是全世界最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他一生获得的荣誉很多,除了皇家学会会员(FRS)这个称号之外,他最为重视的恐怕就是中国科学界给予他的头衔了。在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各卷的作者署名之下,李约瑟标识的第一个头衔是FRS,其次是他在剑桥大学基斯学院的职位Sir William Dunn Reader或学院院长(Master),第三则是“Foreign Member of AcademiaSinica”。Academia Sinica是中央研究院的外文名称,后来在相当长的时期也被中国科学院沿用。这个头衔究竟是指中研院外籍院士还是中科院外籍院士,还是其他?从1954年《中国科学技术史》英文首卷出版以来,好像并没有引人注意。近些年翻译出版的该书中译本,在作者李约瑟署名之下,也将那些头衔悉数删去了,似乎这并不是个问题。但在50年前,《人民日报》的一篇小文章,将这个头衔译为“中国科学院国外院士”,却引起了一番调查。

1964年6月2日,《人民日报》第6版发表了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胡道静的文章《水排和风箱对往复式蒸汽机的启发》,介绍李约瑟在1963年英国纪念蒸汽机发明人纽可门诞辰300周年学术会议上发表的学术报告《蒸汽机诞生以前的历史》,认为瓦特对蒸汽机的改制完善,曾从中国古代的机械水排和风箱得到过启发。文章介绍李约瑟时说:“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英中友好协会会长、中国科学院国外院士)……”括弧内这个当时并没有的头衔,当天上午即引起了中科院政策研究室的注意。他们立即与人民日报理论宣传部联系,准备发表更正启事,将那个头衔删去,或改为“原中央研究院国外院士”。

与此同时,政策研究室向杜润生秘书长汇报了此事,杜指示他们征询郭沫若院长和竺可桢副院长的意见。郭院长认为:发表更正会使李约瑟难堪。现在只是在一篇小文章中提到,不一定会引起人注意。不如马虎过去,不作更正。以后如果李约瑟来中国访问时,可以考虑要不要授予李约瑟名誉学部委员的称号。

院政策研究室起先以为那个头衔应是“中央研究院国外院士”,但竺可桢说他不记得有此事,因此政策研究室对李约瑟的这个头衔的由来进行了一番认真的调查。他们询问了与李约瑟有交往的李四光、竺可桢、严济慈、施汝为、童第周、钱临照、王应睐、王家缉、吴学周等人,结果只有李四光、王应睐说中研院可能授予过李约瑟国外院士的称号,但他们又称记忆不确,没有把握。与此同时,政策室还查阅了中研院的有关档案,并检索了1946至1949年的《中央日报》等报纸以及中研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各种出版物,都没有发现中研院有授予国外院士之事,只在中研院动物研究所和化学研究所的名册以及《国立北平研究院概况》等书册中发现有聘任李约瑟为“通讯研究员”的记录。至于迁台后的中研院是否授予过李约瑟外籍院士的称号,政策室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难以核查。

最后,政策研究室在院图书馆所藏的英文版《国际名人录》李约瑟名下也找到了李约瑟担任中研院和北平研究院通信研究员的记载。这一由李约瑟自己提供个人信息的名人录1947年版所载为:Corresponding Member of theNational Academy of China (Academia Sinica) and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Peiping。1951版至1962年版则删去了后面的北平研究院。钱临照先生在回答政策室的问询时曾说,李约瑟这个人性喜夸大,很可能他是把“通讯研究员”当作“国外院士”了。看来,这就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作者名下的那个头衔的由来。

随后,政策研究室将调查结果向院党组张劲夫书记和裴丽生副书记作了书面汇报,两位书记都认为《人民日报》应作出更正。但大概是鉴于前述郭沫若院长的顾虑,这个更正并没有公开发表,这一调查结果也鲜为人知。两三年前上海编辑出版《胡道静文集》,仍照旧收入了胡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原文,并没有更正这个疏失。

不过,李约瑟的学术贡献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认同。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正式设立后,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他是该奖设立以来获得一等奖的唯一外籍人士。1994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改称院士、院士制度正式建立后不久,94岁高龄的李约瑟博士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至此,李约瑟的这个头衔终于名实相符,总算了却了他的心愿。第二年,世纪老人李约瑟就以95岁高龄谢世了。

(发表于《中国科学报》2014年8月1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3740-823236.html

上一篇:学部委员改称院士的曲折过程
下一篇:一位科技干部的惊天谜案
收藏 IP: 159.226.79.*| 热度|

3 张晓良 徐传胜 史晓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14: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