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青椒好,小弟是某工科985博后一枚,今年是第二次申请青基,有幸得中,有一些经验体会想同大家分享、探讨。
1、去年第一次申请青基的历程
本人第一次申请博后面上未中,颇受打击(之前一直听说博后面上很容易,后来才知道单批资助率也已经降到和青基差不多了,甚至更低),就赶紧去请教了一位科研很牛的副院长。副院长特别强调一定要创新,原话大致是“现在为了创新都是歇斯底里似的”,深以为然,于是第一次写青基就想了个很新的方向,但是对科学问题和研究方案并没有想的很清楚。
专家的意见是“拟解决技术瓶颈背后的基础问题不清晰,论证不严谨”、“XXX的科学问题有待进一步凝练和解释”,可以说是非常到位了。不过用该主题第二次申请博后面上中了,也算是对创新性的一种肯定吧!
2、今年修改本子的挣扎
去年收到专家意见后,曾经踌躇满志地想后半年要赶紧深入研究下专家提的问题,预先做点结果出来,才好定位具体的科学问题和研究切入点。结果一方面是上面给青椒们安排的杂事比较多,一方面自己也确实没把握好轻重缓急,导致到今年写本子前还没有进行任何实质性研究,改本子时非常痛苦,不知道如何回应专家的问题。直到距离截止提交还有8天时,决定要换个方向,哪怕不中也不能拿一个没怎么改的本子出去丢人。
3、匆忙更换题目后的释然
眼看只剩7天时间,只能选一个熟悉的方向,那就必然是博士课题了。虽然还有一些可以做的研究点,但是去年考虑这些都比较偏应用,就放弃了。
而在搜索往年的立项题目时,看到了一些有意思的关键词,想了想和自己的课题也可以结合,于是就先查了查这两年新发的论文,果然还没有人研究这个问题,就赶紧开始梳理科学问题和研究内容。因为是熟悉的方向,可以大幅减少调研的时间,研究内容也写得比较顺手,加上像研究基础、工作条件等可以大段沿用去年的本子,最终在截止前一天中午左右赶出了一版。
摘要、科学问题属性理由也都是当天才写的,过了几遍语法、错字后在半夜11点半提交了。虽然这7天搞的非常紧张,但因为心里已经默认这次只要不丢人就行,中不中都顺其自然了,所以反而没有那么焦虑。
4、关于创新性和可行性孰轻孰重的思考
因为已经是顺其自然的心态,加上写的太匆忙,本子都没好意思给老板看,谁知居然收到了中的消息,确实是非常激动。但细想起来,这次的本子虽然创新性不如去年的强,但研究方案确实完善的多,可行性更强,脑海中已经能很清晰地想象出实验台的样子和实验过程中的问题,甚至可能会有哪些新发现。
果然,在专家意见里就有一条“申请人的研究方案十分完善,总体来说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可行性,虽然在创新性方法上亮点不足,但整体研究方案比较合理和可行,可完成预期研究目标”。所以,也许也不能过于追求创新性,至少不能以影响可行性为代价。
5、一些其他体会
(1) 学习本学科前辈的本子很重要:
虽然博士期间也写过很多项目申请材料,但对国自然的写法还是很陌生的,有幸借到了几位师兄师姐及同事的立项本子,对国自然本子的侧重点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在关键科学问题该怎么写这一点上,与学校、学院开动员会时的分享相比,自己学科的本子能提供大得多的帮助。
(2) 形象化的表达很关键:
整个博士期间给老板做了很多PPT,在“如何能更好的展现出老板的想要表达的idea”这个问题上确实得到了不少锻炼。有点不谦虚的说,本人的PPT水平在系内是公认的好,之前只以为这是得益于本科阶段一些平面设计方面的学习,后来逐渐意识到审美的提升只是一方面,更大的进步是在形象化表达这一点上。
如何让听众通过你的一张图很直观明了、高效地接收你想表达的信息,这一点确实还是挺关键的,毕竟专家们都很忙,几乎没人能逐字看完本子。用几张图把研究背景、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实验系统等重要内容都清晰地总结归纳出来,一目了然,相信能加很多印象分。
(3) 敢于直面拖延症:
实事求是的说,只写7天就能中,肯定也有不少运气成分,题目是在吹,并不值得推崇,本子自然是越多打磨越好。本人是重度拖延症,可以说深受其害,希望像我一样的同志们还是能直面拖延问题,自己跳出来确实很难,可以尝试让老板、同事、爱人、甚至自己的学生加以督促,努力让自己提前至少2个月、每天拿出哪怕半小时来思考本子。
一些粗浅的想法,与大家共勉,希望大家都能基金高中!
SCI论文润色│同行资深专家修改│专业论文翻译│格式排版整理│SCI论文图片处理│Video Abstract|学术翻译英译中│SCI论文查重│LaTeX论文润色│SCI论文写作讲座│联系我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06: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