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LetPub论文编辑的企业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etPubSCI

博文

SCI新手如何上路?黑暗中摸索终成功

已有 2012 次阅读 2022-11-23 13:5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写SCI之前的我,科研能力及写作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回顾读研期间及工作将近十年之后,自己一直没能很好地建立起阅读英文文献的习惯。

除了写中文论文时需要查几篇看看摘要,平时基本不怎么读英文文献,更别提用英语写作了,想也不敢想,总觉得那是博士才能做成的事。

虽然从小到大我的英文基础还算不错的,SCI让人却望而生畏,这就是思维的墙。那几年的科研能力也是一般,凑合地能发几篇中文论文,中文的写作功底倒还是有一些的。

可以说,我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写SCI。几年前曾有一位老师高瞻远瞩地劝我:“你该早点动手写SCI了”。

我觉得这事不是我能干了的,左耳朵听了右耳朵出,完全没有放在心上。现在想起来,有点遗憾没有早点动手去写,同时心里对这位老师的提醒也充满了感激之情。

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写SCI的念头了呢?大概就是评上副高职称以后,自觉该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了。于是,我就先从阅读英文文献入手

可怎么读呢?喜欢看纸质书的我,居然打印了十几篇英文文献,厚厚地放一个夹子里,休息的时候背着去图书馆,全文阅读,手机有道词典查词,密密麻麻写满了笔记。

现在回想起来那是多么动人的一幅画面啊!经过这一系列笨拙而艰难的原始积累,终于读英文文献有感觉了。

那么,是时候可以想一想写SCI这个事了。这期间我还买了几个小网课——关于SCI论文写作的指导课程,还买过一个文献管理ENDNOTE的课程,完全针对菜鸟级别的。就这样边听课边做笔记,不懂就问度娘,不断地摸索新手该如何上路!

听说第一次写SCI,宜首case上手,当时正好值班期间遇到一个特殊病例,就是它了!也是遇到贵人,正好有老师分享他们科室新发的一篇case,不仅跟我的内容有相关性,而且想到作者就是生活中的一位同行老师,给了我莫大的鼓舞。

我是直接用英文写的,动手写的时候,那个难啊,真是憋不出来,一句半句地往外蹦,边写边叹气!不仅内容难写,而且因为当时没有经验,拍的图也比较差,只能差中选优,也不知道后来期刊编辑是怎么看上的?

初稿写了一个月之久,写完之后投稿之前该润色了,新手真是干什么都找不到门道,挺感谢一位老师推荐了LetPub,这个网站功能很强大,不只有润色翻译作图等编辑服务,还可以查询期刊基金等等,它也逐渐成为了我日后科研工作的一个得力助手。

当时跟LetPub润色编辑沟通的过程,初步体验了一下英文交流的费劲,美籍编辑很友好,耐不住自己英文交流能力实在太差了啊。

润色完成后能投稿了,又不会选刊,一头蒙,选刊真是技术活啊。手爱犯低级错误,一定要先看期刊所覆盖的专业范围和可登载的论文类型啊,别投了半天压根不要---比如case,事后自己都觉得又可气又可笑。

选好期刊后看投稿须知,按要求准备论文,光须知就有好几页,看的也是摸不着头脑。另外,按须知准备图片又是一个挑战,免不了求爷爷告奶奶,找人帮忙。

准备好手稿以后,注册作者信息,那不应该是简单自然的事情吗?对注册系统不熟悉的新手可能要弄一周。遇到需要交审稿费的期刊,光缴费这一项,不折腾一周也搞不定。

每个期刊投稿过程又不一样,光提交稿件就是一个艰巨的工程,也得折腾好几天,真是举步维艰啊!投稿完成后刚想松口气,可能眨眼就被拒稿了,真是“投稿一个月,拒稿几分钟”!

哭吧,哭完了再重头开始,选刊、改格式、注册信息、投稿……投了拒,拒了投,就是这样一个磨炼意志的过程。但是,当收到期刊录用信息的时候,所有受的苦都值得了!

老实说,写作SCI是一个孤独而艰难的旅程,偶有贵人指点,绝大多数靠自己摸索,中间克服了无数的难关,又无数次有过想要放弃的念头。

快挺不下去的时候,我曾跟一个博士老师倒了一下苦水,我总觉得他们写论文大概是顺风顺水、手到擒来的吧?结果她说,“都不容易,都是这样难过来的,都是黑暗中摸索”。

“黑暗中摸索”,这个形容太妙了,千难万难新手上路,我就是这样走过来的----黑暗中摸索!

我的心得,最重要的就是,敢想敢干,不管多难,干就对了。Just do it!当然,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先从阅读英文文献做起,苦练基本功,会有成功时!

跟各位老师共勉!

作者:于培霞


单位:山西白求恩医院

国际期刊和出版社推荐LetPub编辑服务

QQ图片20190611152856.png

SCI论文润色、SCI论文修改、SCI论文专业翻译服务、英文论文修改

SCI论文英语润色同行资深专家修改专业论文翻译格式排版整理SCI论文图片处理Video Abstract|学术翻译英译中SCI论文查重LaTeX论文润色SCI论文写作讲座联系我们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32242-1364974.html

上一篇:学术界近亲繁殖的危害有哪些?又该如何平衡?
下一篇:关于撰写期刊回复信的七点建议(附回复信模板)
收藏 IP: 101.80.20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5: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