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界近亲繁殖指的是大学招聘中雇佣自己的毕业生填补学术人员职位的空缺。近亲繁殖一词出自生物学,意思是密切相关的个体之间结合并繁殖或是在内部发展。生物学研究表明近亲繁殖损害物种进化,因此学术近亲繁殖也通常被认为不利于学术发展。
学术界近亲繁殖的危害有哪些?
1、阻碍多样性
人们普遍认为,学术近亲繁殖最消极的方面是,它阻碍了思想的交叉融合,因为它使得高校内的新鲜血液停滞,助长了狭隘主义。换句话说,招聘机构外部或是海外具有不同学术观点的职工也许更利于高校开阔眼界。
学术人员复制从前辈处学到的知识既不会受到质疑,也不会受到挑战。长远而言,这可能阻碍大学的知识拓展和学科进步,甚至可能让该机构陷入平庸的泥潭。
学术近亲繁殖率较高时,处于科学发展前沿的新课题和跨学科研究很难出现。因为缺乏与新思想的交叉繁殖,人们可能最终生活在一个思维贫瘠的环境中。学术近亲繁殖率较高的大学也可能会变得惰性化,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也会减弱(Horta et al.,2010)。
2、权力挟制
青年学者出于职业发展的考虑需要与前辈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导师或老一辈人的权威已经确立,很难打破,因此年轻学者的科学独立性很可能会受到权力关系的约束。本地思维根深蒂固后,试图传播新思想的后来者可能被视为挑战原有的权力关系,严重时可能导致职场孤立。
学术界近亲繁殖有没有好处?
教授将他们最好的弟子引入学术团队似乎是合乎逻辑的。因为在学术机构决定聘用学者时,应该准确地了解候选人的特征,这是预测候选者未来的生产力和效率的关键因素。在哪些情况下,近亲繁殖能被控制在有益于学术发展的水平?
1、高等教育系统发展的早期阶段
Horta & Yudkevich(2016) 认为学术界近亲繁殖的做法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相对合理的,尤其是对于正在建立知识能力的、学术就业市场尚未开放或未得到充分发展的学术体系。
换句话说,在学科早期发展阶段,很难从外部找到更好的潜在候选人,在内部找寻最好的候选人并进行招聘,此时学术近亲繁殖是有积极影响的。
资深学者通常在早期就识别出内部有潜力的候选人,并让他们在学习阶段就参与教学和研究活动,为内部大学的职业生涯做准备。也就是说,他们很清楚要招聘的学者的科学素养和品行,大大减少了招聘学术候选人时的不确定性。
不仅如此,师出同门的候选人具有更好的机构认同感,更容易建立稳定和一致的研究团队,有助于组织快速发展。对学术机构来说,当高校努力提高研究和教学地位时内部聘请和维持高素质的学者成本更低。本校的候选人更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可能会接受外部其他人不会接受的现有条件。
2、近亲繁殖有多种类型
部分最终就业于母校的学者,第一份工作不是在他们毕业的大学;也有些学者攻读博士期间在另一所大学做过研究或教学,或在另一所大学做过博士后,这些经历都可能会丰富这类学者群体的思维方式。因此,这一类近亲繁殖的消极影响被削弱了。
3、学术近亲繁殖也存在马太效应
前文提到学术近亲繁殖可能会使得平庸的机构保持平庸,新思想、新思维方式的吸收更加困难,也不易产生更大的创造力。但对于发展较快的大学而言,聘请由自己的学术人员指导的学生,可以保证其具有稳定的研究和研究生教学能力,完善机构的综合研究团队,维持机构声誉,进一步突出大学在特定知识领域的主导地位。
任人唯亲当然是错误的,但很多时候学术界的近亲繁殖只是人才筛选的就近原则。如果学者的选拔仅仅是因为他们来自同一所大学而不考虑质量标准,这将是非常糟糕的。然而,如果内部雇佣的人很优秀,这种选拔方式省去了外部招聘、层层筛选的时间则变得无可厚非。
问题是如何保持这种平衡?例如,开展国际化研究和博士项目,让生活在不同制度环境中学者相互交流,促进新思想、新思维形式的传播。
参考文献:
SCI论文英语润色│同行资深专家修改│专业论文翻译│格式排版整理│SCI论文图片处理│Video Abstract|学术翻译英译中│SCI论文查重│LaTeX论文润色│SCI论文写作讲座│联系我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8: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