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缶已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awndream

博文

关于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大误区--谈我的研究生教学观

已有 23562 次阅读 2018-9-7 12:43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作为教师,我的教龄不长,研究生教学经验也不多。我感觉研究生比本科生好教得多。根据我的体会,只要用心,研究生教学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下面杂谈一些管见,求方家指正。

1. 人才培养,是我们一切工作的重心

       做事情,首先要搞清楚终极目的是什么,要先端正认识。高等教育行业的工作中心,就是人才培养,一切都应围绕这个中心点。

       社会上存在一些误区,以为研究生教育的终极目的是科研产出。很多学生也持有这种误解,一些教师可能也如此,以为研究生就是给老板干活的,老板招生的目的就是帮自己搞科研。这是最大的误区,贻害非浅!其实,科研实践是培养学生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只是教育过程的副产品,而不是必须的。只有学生进步、成才,才是唯一的必须目标。

       排除这个误区。教师就不会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就能耐心地帮助学生慢慢成长。学生也能端正认识,正确理解看待自己的学业,不会急躁,不会因为自己没有做出像样的成果而感到愧对老师。

       这个误区的普遍性,在我教的第一个研究生快毕业的时候我才注意到。学生写作了一篇英文学术论文,在我的指导下,反复修改了一个多学期,论文已经比较像样了,语法错误全部消除。但是令我不解的是,已经反复说过、改过的语法错误,学生下次写作依然会犯;论文中我说过的问题学生改正了,但是不会自行查找改正其他同样的问题。我忽然意识到,根子出在学生的思想误区上!他以为自己就是个干活的,就是帮我写论文的。不知道师生合作,共同写论文改论文这件事,我真正目的是让他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进步。其实我每次说完修改意见,都留了足够多的时间给学生在完成修改之外,充分地消化、思考、总结。而学生却只是当作工作任务去完成,说了的改,改完了算。

发现了这个问题之后,我会在新生入学伊始,反复强调正确的观念,消除误区。

 

2.做不出成果是学生的问题吗?

知乎上充斥着大量关于研究生学业困惑的问题:某某领域某某方向如何选题博三快结束了,写不出论文怎么办论文写作的格式诸如此类。

这不但令人不解,而且令人反感。他们的导师哪去了?这些问题本来都应该是导师来解答的啊。

可是,尽管我觉得不可思议,但现实就是如此。大量关于研究生学业困惑的问题漫天飞舞。而大家却觉得习以为常,天经地义,不以为怪。一次我在博三快结束了,写不出论文怎么办这样的问题下回复:导师应该帮你解决问题。被网友激烈地驳斥:研究生已经是成年人,应该独立了。写不出论文是自己的事情,怎么能甩锅给别人?

的确,研究生是成年人了,应该有足够的成熟度。可也是学生啊,不具有独立探索、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才需要学习,需要导师的指导。对于写不出论文怎么办的学生,导师完全可以给学生指出明确的问题和思路;然后再把具体任务分解细化,一步一步督促学生完成。只要这样指导,学生就不会卡壳,不会感到老虎吃天无从下手,不会对困难感到惶恐。

3. 导师应该在宏观上指导

     很多人认为,导师应该只在宏观上指引方向,而具体的细节问题则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我每年审20多篇SCI稿件,发现很多一看就是学生的手笔,且不说学术水准如何,写作上完全不达标。不论是谋篇布局、逻辑结构,还是语言表达方面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不理解,这样的半成品,导师如何会同意放出来见人的呢?如果有研究生知道个中原因,请帮忙解答一下好吗?

写作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能无师自通。写作方面的具体指导,其实应该是导师的重要职责。曾听一个朋友说:写作方面的事都不叫事。这些完全可以外包给专门的公司去处理。我认为,持这样想法的人,不会是一个好的学者,更不会是一个好的导师。

一个朋友是某知名期刊的编辑。很多已录用的论文,因为出自学生的手笔,在表达上仍有很多不规范之处。为了保证期刊的质量水准,她会联系作者进行润色修正。可是这位编辑对于和导师沟通存有顾虑,认为这些非学术问题,可能不是导师的职责。其实,对论文中规范性等问题的监督修正,如果不是导师的职责,难不成是审稿人和编辑的职责吗?往往“学术问题”、“非学术问题”并没有绝对的区别。学生论文中的任何问题,导师都应该承担责任。

 

4. 研究生科研不熟练,工作效率低。与其花时间指导学生工作,不如自己直接动手干省事

       我的体会是,无论基础再差的研究生,只要师生肯用心,都能通过有效的指导让学生为科研工作出力。

5. 细节形式的重要性

       我认为,研究生的学习内容,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个方面是专门知识以及专业领域内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个方面则是通用的科研常识、技能以及微妙的感觉,包括论文写作方法、学术论文的格式规范、各种科研工具和平台的作用和用法、做PPT以及口头报告的注意事项、项目申请书的撰写方法、论文的投稿、修改过程、如何应对审稿人的意见、乃至科学方法论、对人、对项目、对论文成果的臧否、学术圈的逸闻趣事等等。

作为职业科研工作者,某种意义上来说,通用的常识、技能、学术话语和直觉往往比专业知识更为重要。同样,导师在这些方面更应该下工夫给学生具体的指导。专业知识可以自学。但是,这些细节形式上的学问,如果没有导师指点,学生很难通过自学获得。这样,即使学生独立探索新方向,研究领域与导师大相径庭,导师依然能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

一个人是受过正统严谨的学术训练,还是野路子出身,体现在细节形式的表现方面。从事科学研究,硕士、博士的教育并不是必须的。但是一个科技工作者的学历,甚至更细微,门派学派师承,则可以从做事情的细节、形式、风格、谈吐、乃至理念情操中体现出来。这些,是师生之间在日常交流中潜移默化传达的。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13429-1133376.html

上一篇:谈科研自由:也说女博士和生娃时间节点问题
下一篇:功利性的学习观,是基础教育的大敌
收藏 IP: 42.91.104.*| 热度|

34 刘洋 郑永军 余国志 孙杨 杨正瓴 马军 冯兆东 黄永义 孟佳 蔺甲 农绍庄 姬扬 吕洪波 许冬进 俞立平 文端智 褚昭明 李毅伟 王从彦 张忆文 吴嗣泽 宁利中 李兴旺 杨金波 翟自洋 石岩 蔡小宁 张军平 刘玉仙 张晓斌 赵丽莹 朱胜 张子培 强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