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AMEF 致力于医学教育,关注大众健康

博文

呼气试验前要做什么准备?

已有 2508 次阅读 2021-11-9 03:44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呼气试验前要做什么准备?

呼气试验前的准备对呼气试验的质量和数据的可靠性非常重要。在做呼气试验之前需要做以下准备

1、检查前2-4周的准备

Ÿ   需停止使用任何抗生素和有抗菌效果的中草药。对于正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需要主治医师根据患者的情况决定是否可以进行检查。

Ÿ   需停止使用含铋(bismuth)的药物。

Ÿ   停止使用益生菌和益生元。

Ÿ   避免洗肠和做肠镜检查。

2、检查前1周的准备

Ÿ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停止服用任何泻药或大便软化剂(例如多库酯钠,镁乳,缓泻药)或疏松剂(如Metamucil或Citrucel)

Ÿ   禁止做任何清洁肠道的检查,如结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

3、 检查前1-2天的准备

Ÿ   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停止服用促动力药(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吗丁啉,红霉素、阿奇霉素)和阿片类止痛药(氢可酮、羟考酮、吗啡、氢吗啡酮)。

4、在检查前24小时的准备阶段。

检查前禁止食用以下食物:检查前禁忌吃容易产气、高纤维素、高碳水化合物和不宜排空的食物,如:

·          乳制品和豆制品,如牛奶,奶酪,酸奶,蛋奶冻,冰淇淋和奶油。

·          人工加糖的食物和饮料,包括各种软饮料,口香糖和糖果。

·          酒、含有酒精的饮料、还有酒精的药剂。

·          容易产气的蔬菜和水果,如苹果、梨、香蕉、西瓜、杏、樱桃、芒果、水果罐头、果汁、水果干、绿豆、豌豆、芦笋、洋葱、韭菜、大蒜、、葱、白菜、酸菜、萝卜等。

·          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小麦面包、面食、谷类、薄脆饼干、麸皮、黑麦面包、燕麦片、豆类(烤豆、芸豆、扁豆、鹰嘴豆等)。

·          含有不易吸收的纤维素的保健品。

检查前可以吃的食物:检查前需要吃不产气、容易消化吸收,在检查前可以排便的食物。可以吃以下食物:

·       烤或炙烤的去皮的鸡、鱼、去皮火鸡(只含盐和胡椒)。

·       白面包(只可以是白面包,因全面面包含有不宜消化的粗纤维,不能吃全面面包)。

·       白米饭。

·       鸡蛋。

·       牛肉和牛肉汤。

·       只能喝不含糖的水(整整一天)。

·       在检查前的12个小时内,可继续服用常用处方药。如若不确定服用某药物是否会干扰检查结果,请咨询医生。原则上,不影响胃肠动力,不造成腹泻和便秘的药物都可以使用

检查前12小时开始禁食,必须遵守饮食限制。患者必须避免食用所有谷物、所有形式的水果、所有形式的糖、所有形式的奶制品、蔬菜、坚果和种子、酒精和豆类。

5、检查当天的准备

Ÿ   在检查前用口腔清洗液清洗口腔,以排除口腔细菌对检查的干扰。

Ÿ   排大便。

Ÿ   在检查结束之前避免吸烟和在有烟的环境。

Ÿ   避免剧烈运动。

Ÿ   保持空腹,不能吃早餐、不能喝任何含糖的饮料、禁止口香糖、薄荷糖、糖果等。

Ÿ   可以用少量的水服用不影响检查的药物(需要咨询医生)。

Ÿ   如若受检者是被要求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需询问医师是否需要更改晨间剂量。长效胰岛素通常需降至正常用量的一半(口服降糖药病通常不再服用直至检查结束并恢复饮食后,具体情况请咨询医生以保证安全)。

Ÿ   检查时携带所有正在服用的药,检查的早上不服用任何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药物,在检查结束后遵照医嘱服药。

 

测试前两周:确保患者完成所有抗菌药物(药物、植物或营养素),没有非典型腹泻,测试前不会接受结肠镜检查或钡灌肠。

试验前四天:患者应避免服用所有泻药、高剂量维生素C和镁补充剂。

测试前一到两天:患者应避免食用所有含高纤维和乳糖的食物、调味品、香料和草药。只吃肉、鱼、清蒸茉莉米饭、鸡蛋和清炖肉汤。限制脂肪和油脂、盐和胡椒,以及淡咖啡和茶。停止所有非必要的药物治疗。

测试前12小时:患者应在测试前至少一小时开始禁水并醒来。患者在服用基质前应避免吸烟和剧烈运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13094-1311559.html

上一篇:酒渣鼻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其根除的临床效果
下一篇: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医生播客介绍(一)
收藏 IP: 107.192.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8 02: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