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思考和启迪
通过本书对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研究现状所做的介绍,可以看到,我们目前对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认知还十分有限,有大量工作需要从广度和深度研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发病特点、对其它器官的致病机理,以及如何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在本书结尾,针对目前关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缺陷,提出个人的几点认识做为结语,并做为同行未来工作的参考。
1、关于底物的思考
目前临床上采用比较多的底物是葡萄糖和乳果糖。《北美共识》中提到“葡萄糖是一种在小肠近端被吸收的单糖,而乳果糖是一种可以到达结肠的不被消化的双糖。由于将小肠细菌浓度解释为金标准实验的研究存在差异,且定义阳性呼吸实验缺乏一致性,因此很难确定诊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时葡萄糖和乳果糖呼吸实验的确切实验特征。事实上,这种缺乏一致性是撰写这份共识文件的主要动机之一。在系统综述中,Khoshini等人发现有11项研究试图验证呼气实验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诊断中的准确性。葡萄糖呼气实验的敏感性为20%-93%,特异性为30%-86%。乳果糖呼吸实验的敏感性在31%到68%之间,特异性在44%到100%之间。在所包括的研究中,方法有显著差异。”
从目前发表的文献,葡萄糖于乳果糖相比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优于乳果糖,缺点是不能达到小肠远端,不能检查结肠的产甲烷菌。在此设想,如果把葡萄糖和乳果糖混合同时服用,是否可以优势互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关于底物用量,目前推荐的方法是75g葡萄糖或10g乳果糖。有一些研究对呼气氢和甲烷做定量研究,关于用这个剂量做定量研究是否适宜,氢和甲烷的排放量与底物是否存在剂量依赖关系,以及呼出气中氢和甲烷的定量分析与肠道细菌是数量是否存在定量的对应关系。
2、关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类型与治疗方案的思考
在已经发表的关于治疗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研究,基本都是把所有类型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做为一个整体做治疗前后的比较。我们知道,产氢菌和产甲烷菌对抗生素的反应是不同的,它们对益生菌和饮食的敏感性是否有区别?目前还缺少针对不同类型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特异性治疗方案的研究,所以看到在发病率、治疗效果不同的研究存在明显的差异。
再有,很多研究受限于受试者人数的限制,不足以反映统计学要求的数量,且不做类型区分,也是导致研究结果差异大的原因。关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治疗效果的研究迫切需要进行分型的大样本研究以验证治疗效果。
3、关于随访和复发率的思考
已经发表的关于治疗效果的试验,多为一个疗程的治疗方案,多疗程治疗报道。缺少治疗后复发率的研究和对顽固性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治疗的研究。也缺乏关于长时间随访的研究。
4、关于益生菌的思考
用益生菌治疗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关于菌株的选择、菌株与益生元特异性配比的治疗效果、益生菌切入时间点效果都值得深入研究。
当存在肠漏时,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脂多糖会引起的内毒素血症,益生菌与肠漏关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关于土壤基孢子类益生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类益生菌在有无肠漏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应用的关系都值得深入研究。
5、关于膳食方案的思考
本书介绍了多种不同的膳食方案,其中,特别是低FODMAP方案已经引起主流医学的关注。关于如何正确使用膳食方案,如何从循证医学角度研究膳食方案的作用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对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我们的认识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仍然有太多的未知需要从广度和深度进行探索。中国的医疗环境、医院结构、设备的齐全、病人数量、病种多样性、中医药宝库的资源、药食同源的文化都是国外医疗机构所不可比拟的。在这个领域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认识、发挥中国优势,一定会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3: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