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微生物和肠易激综合征
马来西亚、中国、菲律宾、澳大利亚和日本研究人员联名在2017年的《肠道病理学》发表文章:暴露于环境微生物群可以解释大洪水后持续的腹痛和肠易激综合征。环境灾难后,受灾社区持续腹痛的风险增加,但其机制尚不清楚。他们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确定腹痛与不良饮水、卫生和卫生习惯(WaSH)之间的关系,以及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或肠道失调是否能解释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受损(QOL)、焦虑和/或大洪水后抑郁的原因。他们评估了洪灾灾民的新发腹痛、基于Rome-III标准的肠易激综合征、洗漱习惯、生活质量、焦虑和/或抑郁、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氢呼气试验)和大便的宏基因组测序。211名受试者中,37.9%(n=80)有腹痛,17%(n=36)以肠易激综合征亚型腹泻和/或混合型(n=27或12.8%)最为常见。洪水期间不良的洗漱习惯和生活质量受损与肠易激综合征有显著相关性。采用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大小法,观察了焦虑症(拟杆菌和蛋白细菌,效应大小4.8)、腹痛(梭杆菌、葡萄球菌、巨单胞菌和邻单胞菌,效应大小4.0)和肠易激综合征(近单胞菌和小梁杆菌,效应大小3.0)的肠道失调。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环境微生物引起的肠道微生物群紊乱可能是导致严重环境灾难后持续性腹痛和肠易激综合征的原因。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6: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