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官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bosci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新浪微博,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微信,微信号:china_sci

博文

工科美人何泽慧

已有 2425 次阅读 2014-7-18 11:28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工科美人何泽慧



钱三强先生和他的夫人何泽慧

虽然钱先生帅气出名,却没有什么绯闻,因为他与夫人何泽慧女士珠联璧合,交相辉映,让其他的女性们退避三舍。

■萨苏

在科学院中,颇有一些事业成功生活也成功的伴侣,他们构成令人羡慕的家庭,比如钱三强先生和他的夫人何泽慧。

在科学院的学生中,普遍形容钱三强先生“有气派”。其实,院士里面帅气的不胜枚举,比如高能所第一任所长张文裕先生,比如数学研究所计算科学研究室主任陆维明先生,哪个走出去都是可以代表东方的面孔。

钱三强先生被认为有气派,是因为他长期和军人一起工作,养成了一种独特的军旅与儒雅相结合的风度。这种风度可以在《亮剑》中对独立团政委赵刚的描写中一窥端倪——“在他沉静如水的神态下,早年的书卷气和多年戎马生涯带来的杀伐之气表现得同样分明、强烈。本来他白皙清瘦的脸上带出几分儒雅,但只要他稍稍一咬牙,脸部的柔和立刻荡然无存,每块肌肉都棱角分明地凸起,线条马上变得粗犷起来,连唇边和下巴上的短胡茬子都像钢针似的扬起,一副不怒自威的神态,恐怕没有人敢对这种男人表现出哪怕半点不敬,他的眼光能杀敌人,也能把女人溶化。”

用八路军独立团政委和钱三强先生对比似乎有些不伦不类,但被钱先生“溶化”掉的女性绝对不在少数,据说还有为先生终生不嫁的,但钱先生一生都不知道。

然而,虽然钱先生帅气出名,却没有什么绯闻,因为他与夫人何泽慧女士珠联璧合,交相辉映,让其他的女性们退避三舍。

何泽慧,一个喜欢听评弹的苏州女子,曾因为博士照上两条长长的大辫子吸引过无数艳羡的目光,但在事业上却是一个令人钦佩的学者——她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0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43年起在德国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工作,1946年起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试验室从事研究工作。从2005年到2010年,国家领导人先后六次看望她,让更多人知道了她的名字。在物理学界,她赫赫有名,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有趣的是,她和钱三强先生的爱情,竟然还真的和居里夫人有关。

钱何两人本是清华同班同学。大学毕业后,何泽慧去了德国,钱三强考到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跟随居里夫人学习镭学,两人都在欧洲但天各一方,然而到了1943年,德国与法国恢复通信。何泽慧给七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了一封信,问钱三强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代她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

这个信很短,因为战争时期,交战国通信,限定二十五个单词。就这二十五个单词,在钱先生回信后让两人开始了恋爱。1946年,两人开始同在居里实验室工作,共同发现了核裂变三分裂、四分裂现象,轰动世界,也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成为科学界令人羡慕的一对儿。

有趣的是钱夫人何泽慧虽然是公认的美人,但当时给人的印象却是——“钱三强先生很气派,他太太何泽慧则有些邋遢……”

说这话的是他们两人的老同事、科学院老研究员胡佩生先生,怕我听错了,再问,回答还是——“邋遢。”

何女士不是美人吗?怎么会邋遢?

老先生苦笑一声,说当时何泽慧女士来部里办事的时候,的确经常头发蓬蓬松松的,一看就没有好好梳过,再与钱三强先生对比一下,反差就出来了。老先生给何泽慧女士的评价是——“工科美人”。

听到这个评价,忽然想起了王国维评李后主的词:“粗头乱服,不掩国色。”

钱三强先生是科学院院士,何泽慧女士是居里实验室出来的才女,从云室中发现了正电子和负电子间几乎全部能量交换的弹性碰撞现象,也是科学院院士。有趣的是何泽慧女士的姐姐何怡贞女士(门出麻省蒙脱霍育克学院,在我国最早开拓了非晶态物理及金属玻璃研究领域)也是院士,而何怡贞女士的丈夫葛庭燧先生(门出麻省理工学院,他发现的晶界内耗峰被称作“葛峰”)也是院士。

想来,这一家人若是开个家族科技企业,足以把任何一个大公司的科研部打得鼻青脸肿。

《中国科学报》 (2014-07-18 第11版 学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08826-812676.html

上一篇:慢病岂能“慢待”
下一篇:藏在科普作者中的艺术家
收藏 IP: 61.148.243.*| 热度|

3 刘洋 吕喆 Vetaren1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00: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