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官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bosci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新浪微博,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微信,微信号:china_sci

博文

架桥修路别断了动物生路

已有 2297 次阅读 2014-6-5 12:52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架桥修路别断了动物生路

 

高速公路和铁路在中国的建设如火如荼;与此同时,路网建设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日益突出——

■本报记者 张行勇

截至“十二五”末,我国高速公路和铁路总里程均将突破10万公里。与此同时,道路等级的不断提高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逐渐凸显,尤其是造成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碎片化,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及野生动物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此形势下,道路的修建、运营与生态环境、野生动物保护之间的矛盾应如何协调?道路建设给野生动物及栖息地带来的影响该如何缓解?从日前在西安召开的“道路建设中野生动物通道设计与监测研讨会”上,记者了解到我国相关研究人员和环境保护组织的诸多经验。

制定手册,提供技术指导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西安办公室主任万慧在会上介绍说,WWF组织陕西省动物研究所、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集团有关专业人员,赴荷兰学习和考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野生动物通道设计与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并在青藏铁路等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营期间,成功应用和创新了这些经验。

其中,《道路建设中野生动物通道设计与监测手册》就是由陕西省动物研究所(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WWF等机构的技术人员编著而成。

他们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实地考察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野生动物通道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提出了我国野生动物通道设计原则与规范,以及加强道路建设与运营过程中野生动物监测和野生动物通道利用监测的具体措施,以期达到“规划设计阶段最大保护、施工阶段最小破坏和运营阶段最大恢复”的目标,推动我国道路建设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环境影响监测支撑体系的建设,为今后道路建设中野生动物保护提供经验和参考。

“大熊猫走廊带”的启示

上世纪70年代,108国道秦岭段建成通车,在方便当地群众生活通行的同时,对道路两侧的野生动物也带来了一定影响。尤其是大熊猫栖息地被108国道一分为二,原本相互连通的大熊猫种群受到严重干扰,并逐渐被割裂为两个相对隔离的种群——兴隆岭种群和天华山种群。

2000年,108国道秦岭隧道建成通车,从而在隧道上部为野生动物开辟出一条天然通道,为两个大熊猫种群的融合创造了可能。同年,该区域被列为秦岭大熊猫重要走廊带。至此,108国道秦岭隧道“大熊猫走廊带”在野生动物通行方面开始发挥作用。

从2002年开始,WWF和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共同开展108国道秦岭隧道走廊带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在隧道上方营造秦岭箭竹林1500余亩,有效促进了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同时,拆除国道108秦岭隧道走廊带区域的机械围栏和铁丝网3000米,消除对野生动物扩展和迁移的影响。

经过10余年的保护与恢复,108国道秦岭隧道走廊带在有效连通大熊猫栖息地和促进种群交流方面逐渐发挥重要作用。监测显示,目前大熊猫已开始逐渐利用108国道秦岭隧道走廊带区域的栖息地,其他野生动物在这一区域也开始频繁出现和活动。

西成高铁与野生动物保护

新建高速铁路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位于陕西省中南部和四川省中北部地区,线路全长660公里。西成高铁陕西段横跨陕南及川北,从北向南经过渭河平原、秦岭山地、汉中盆地、大巴山山地四个地貌单元,沿线主要分布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林麝、豹猫、红腹锦鸡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随着西成高速铁路建设工作的展开,沿线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和国际环保人士的普遍关注。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吴晓民团队以西成高速铁路的建设为契机,从2009年开始开展沿线生态敏感区野生动物监测及保护技术研究,搜集西成高铁建设前期沿线大熊猫、朱鹮等野生动物种群范围及活动规律相关数据,积累铁路建设前期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资料,为促进高速铁路建设与野生动物保护和谐发展,并为其他具有类似环境特征的铁路工程项目生态环境监测和野生动物保护起到了借鉴和促进作用。

《中国科学报》 (2014-06-05 第4版    综合)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新浪微博http://weibo.com/kexuebao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腾讯微博http://t.qq.com/kexueshibao-2008?preview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微信,请在公众号中搜索【中国科学报社】,微信号:china_sci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08826-800657.html

上一篇:英国三成学生认为读大学“不值”
下一篇:英报告称一项试管婴儿技术可能安全
收藏 IP: 118.186.2.*| 热度|

3 陈楷翰 侯沉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2 19: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