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来科学网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姜文来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博文

类似“〇”代替“×”的改革实在是要不得

已有 3453 次阅读 2013-9-29 07:07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类似“〇”代替“×”的改革实在是要不得

姜文来

   本学期开始,沪上小学全面启动小学一、二年级“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沪上部分小学纷纷出台具体实施措施。日前,一位小学老师反映:新学期,学校规定老师批改课堂作业时,不能用“×”,只能用“O”。“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柔和一点,尽量选择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该校教导处老师解释道,学校制定这个规定,希望引导教师改变传统的方式,和学生沟通、交流都需要温和一点。新举措实施半个月,教室直言引发不方便,受到部分教师的质疑。(928日《京华时报》)

   “”代表对,“×”代表错,这两个符号代表的含义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一种常识,现在突然改变用“〇”代替“×”,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常识,不仅给教师工作带来不便,也给孩子的认识形成混乱,如果说这种改变叫做改革,只能说这是“胡改”。

孩子家长检查孩子作业的时候,发现作业本上出现“〇”,肯定出现一头雾水,会询问孩子这是什么意思,孩子肯定不会用教导处老师那样解释“〇”内涵,会直接告诉父母,“〇”就是错误,相当于“×”,这岂不是“脱了裤子放X”— 多此一举?颠倒了常识的改革,不仅不能让人不适应,而且带来意外的“恶果”。

   孩子刚上小学,价值观正在逐步形成时期,他们的心地纯洁,爱憎分明,让其明确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是小学教育最基本的功能之一,而真正面对自己作业“错”的时候,却不能直接地面对,而要婉转地告诉其不对,这对孩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是不利的,将成人的婉转批评的工作方式直接灌输给孩子,无疑是让天真的孩子过早地走入成年社会,是对孩子天真童年的剥夺,违背了孩子成长的规律,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此方面我曾有过深刻的教训。我曾任中学教师,我发现学生在审题时不认真,于是在考试时候故意出了一道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最终结果无法考察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导致此考点彻底失败。当时给我的教训是违背常识的东西,即使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没有一个好的结果。

    由此我们想到了现在的小升初制度,小升初实行的是免试入学制度,其设计的初衷是减轻孩子的负担,其本意是好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孩子们的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重了:为了能进一所好的初中,从刚入学开始就上各种“课外班”准备初中入学,孩子们苦不堪言,家长们有苦难言。家长们切身感受,现在小升初的入学方式是“拼爹”和“拼钱”,不如考试入学更公平。

   教学要改革,这是时代的要求,但如何进行改革,则是一门大学问,那种只在学校数量上进行增减的改革是不得人心的,那种只在形式上进行调整也是应景之作,是只有改革之名无改革之实的“瞎折腾”。用“〇”代替“×”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折腾”,不仅不能带来改革之利,相反却给教学改革蒙羞,实在是要不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92-728677.html

上一篇:“尊严死”值得提倡
下一篇:美丽的纳木错
收藏 IP: 159.226.205.*| 热度|

4 陈学雷 杨正瓴 ycjyf ljx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18: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