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仲绩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j6189

博文

speed 304 km/h 精选

已有 6998 次阅读 2023-5-15 10:34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IMG_20230510_094012.jpg

难得起了个大早赶火车,坐在车厢里安定下来,偎卷在舒舒坦坦高靠背座椅里,没多久就迷迷瞪瞪打起了瞌睡。

半晌,感觉有列车员开始在身边走动,还有餐饮车发出细碎的细声,才发觉火车已经驶出车站,好舒坦的一个回笼觉。半眯着惺忪的眼睛,抬头看到的是连接车厢间上方一块提示板,翻滚着,不停地显示各种信息。火车好像正在加速,一条“时速253”、又一条“speed 285”……印象中有些熟识的数字和时速。

顿时来了精神,直楞楞盯着不断翻滚着的液晶板,火车时速应该是在加快,忽闪忽下的,过了300,忙掏出手机,试着去抢下记录当前最高火车时速的那一瞬间。

记得第一次看到火车超时速记录,就是“时速285”,那是陪同钟万勰院士从上海去南京的火车上。先生上车后没多时就捧起一本厚厚的好像是计算机底层开发类书籍,不时还用笔在纸片上比划写些什么,底下垫着一本薄薄的是定期出版的围棋小册子,这是他习惯脑子“换频道”用的。有事说事,没事做事,坐定后即一副心无旁骛模样,衬着窗外的景色一闪一闪往后退去,火车正如追风般呼啸而去。没去打搅,可心里还是有些纳闷,毕竟年近七旬,兴趣乍又转向了年轻“程序员”的沙场,还是在做何新的打算。

舒缓下心,发觉原先硬朗“咯屯、咯屯”铁轨敲击声,已经变成了“沙楞、沙楞”钢轮毂摩擦音,车厢里变得悄然宁静许多。看着正专注翻书的钟先生,他,他们,曾独自徘徊在幽静街边路灯下,指导马路对面上海计算机技术研究所正在紧张运算的上海青海路电视塔结构分析,进不了计算机房里,是有能力而没有通过政审;曾在20世纪70年代初率先开发出结构分析计算系统,填补了该领域的国内空白;曾改造了当时风靡全球的FORTRAN语言,编译了一整套结构化FORTRAN体系,并在工程仿真软件系统里首先设立统一工程数据库BANK;首创“离散辛数学”体系,架起了分析动力学与分析结构力学之间的桥梁,达到“更短时间、更高精度和更少消耗”控制方案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先进性……

“陆工、陆工,你看、你看……”钟先生指着走道门框上方的液晶显示牌,转过身对我兴奋起来,颇有些得意。“时速248”……变幻着,闪烁着……“时速285”。呼哈!原先的绿皮车一般也就60-80吧,习惯了的速度,于无声处,在那一瞬间就剩下变成了个零头,这有多振奋、鼓舞人心啊。看来我们正赶上了的,是一趟试验运行的高铁列车。

“钟先生,又在准备什么项目了?”可以期待又会冒出一个新的创意。

“想搞个系统软件的基础平台,从底层开发。”

“这不是在要牵扯到改造操作系统了?”有些诧异,有些劲爆,不就越界了吗?!

“起个头,应该是可以做到的!就当是抛砖引玉吧。”既当开山之祖,还在开山辟路,当然想打破原有“秩序”还得有实力才行……

以后从好多朋友处得到消息,钟先生的应用软件体系底层基础平台开发居然已成雏形,还做了演示和讲解。同时把程序都公开了,他们都是一群敞亮的时代人。朋友们不约而同给出的评价是“不可思议”:对于从事开发底层系统的人来说,就凭几本书自修,在短时间内,居然趟出了一条道,虽说程序架构和代码或许可以“有待商榷”;而对于在这个年龄段的开发者,就凭几本书自修,在短时间内,居然还初步实现了原先预想的目标,而这个主题以前还少见有人去探究,这让多少人“情何以堪”。

……

钟先生们已经做了,做的很好、很棒!心若在,梦就在,大家一起来做吧,做得更好更棒。

有些日子没有见到钟先生、杨老师了,想他们,一切安好!

钟先生,现在是“speed 304 km/h”。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85605-1388064.html

上一篇:彼岸
下一篇:“金边”黄泥螺
收藏 IP: 101.86.88.*| 热度|

16 李剑超 尤明庆 宁利中 白龙亮 徐耀 郑永军 葛维亚 吴斌 王飞 马德义 刘炜 许培扬 朱晓刚 孙颉 陈满荣 谢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4: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