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的拒稿率为什么成就不了好期刊
喻海良,2015-02-02
老板上个礼拜告诉我,他明天将出差。也因此,今天一大早就给我打电话,给我返回一篇论文的“修改回复”的建议。最近一篇论文处于修改期间,我是第一作者,共同作者一共8人。这一次有一个审稿人给的意见非常苛刻。也因此,为了回答他的问题,我写了将近10页得答辩回复(一共12页)。由于担心修改后依然遭遇“拒稿”,我自己修改完稿件后,把修改说明、论文发给了所有作者。我们8个合作者,资历最浅的我是第二,其他好几位教授、副教授。然而,除了一人直接回复没有问题之外,所有的老师都返回了意见,尽可能减少“mistake”。
在澳洲,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大家做学术都非常认真,基本上不存在导师“放手不管”的事情,也不会存在学生“越级不报”的事情。所以,大家的稿件被拒稿率是非常低的。我也留意过一些国际知名期刊的拒稿率,很多都在70%左右。比如国际一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acture的拒稿率为69%、Minerals Engineering的拒稿率为67%。似乎都不是高的吓人的,至少没有某些国内期刊的拒稿率高。最近一个朋友收到某国内期刊的“拒稿信”,内容很简单,大概内容是:“目前该期刊的拒稿率超过90%,由于你们的稿件与本刊之前发表过的论文有一些相似之处,因此直接拒稿。”我相信这份期刊的拒稿率超过90%是真的,而且,国内很多一级学会和SCI源期刊的拒稿率都超过90%。然而,这里也有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绝大部分期刊的影响力较弱。
鉴于这一个问题,接着梅志平老师在博文《关于提高中国学术期刊办刊水平的思考》中提到的内容,思考一下90%的拒稿率为什么成就不了好期刊?下面我也跟着梅老师谈谈个人的看法,希望能够让一些期刊编辑部看到:
1)审稿人存在较大问题。中国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基本上都是“知名教授”,这些人出来审稿,怎么会存在问题呢?说良心话,其实问题就出在这些“知名教授”身上。国内绝大部分知名教授都非常忙,除了那些非常敬业的审稿人之外,也有一部分人在审理稿件时非常随便,花上半小时就审完一篇稿件。更有一些人,直接让他的“低年级”博士生代为审稿。显然,这样的审稿是非常“主观的”。相反,现在国际主流期刊的审稿人,基本上都是由知名教授担任学术编辑,而邀请科研一线的人员担任审稿人。这里定义的科研一线的人员,通常都是近年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的人员。对于一线科研人员,他们绝大部分人都是非常“较真”的。昨天我刚刚审了一篇稿件,为了审好论文,我特意去Google查询是否想关内容是否已经有过发表。我相信一个人的“见识最广”,也没有数据库好使。
2)论文的篇幅存在很大问题。个人觉得这一点是制约中国学术期刊质量的根本性问题。国外绝大部分期刊(Letters除外),都是允许作者写10页左右的论文的(排版后)。然而,国内有一部分期刊则要求论文篇幅在6页左右。说实话,这样的篇幅能够出版的信息是太少了。也因此,很多论文其实都不应该称为论文,而应该称为“实验报道”,缺乏讨论。由于现在知识信息爆炸,如果只是一般的结果报道,自然不能够吸引他人的注意。我自己现在每天都在看文献,对于一篇论文,最吸引我的主要是三个部分:摘要、前言、讨论。看摘要,主要是知道论文大概做了什么,是不是值得认真去看文章内容。看前言主要是让自己知道更多的背景知识,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做一个研究。看讨论是知道他的结果的具体意义,发现是否有值得自己参考的新观点。对于长文型论文,前言很有可能要占到2也篇幅,讨论占到2-4页篇幅,再加上图表、结果、参考文献,6页篇幅怎么也是太短了。对于论文的篇幅,我不知道这一点是不是出版管理要求,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建议各期刊放开篇幅这一条不合理的规定。记得《金属学报》在这方面就做的非常好。
3)期刊编辑部的权利过大。国内期刊编辑部有很大的权利,他们掌握着很多论文的生杀大权。也由于编辑部的权利过大,和编辑部关系密切的人员的稿件通常容易被接收很多。当然,这些论文也是经过“流程”的。对于非关系稿件,编辑部通常都会按原则办事,挑选该领域的优秀专家审稿。然而,对于关系稿件,则可能会挑选作者建议的“审稿人”或者“基本上不拒稿”的“专家”。还听说过这样一个事情,稿件录用与否有时候要看“运气”。如果在某一时间段,该期刊收到的稿件数量很多,编辑部会拒掉大部分可录用、可不录用的稿件,相反,如果某一时间段,该期刊收到的稿件数量较少,编辑部则会录用那些可拒稿、可不拒稿的稿件。其实,看看那些好一点的出版社,没有稿件,就两期一起发,或者一期只发几篇稿件;相反如果稿源充足,就一期出版几十篇。也因此,论文发表与否与稿源多少似乎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4)作者糊弄自己的现象大有人在。现在我自己写一篇论文,真是头发都要掉很多根。在投稿前反反复复需要修改很多次。刚刚接到我老板的电话,让我把修改意见再发给他看一遍,明天再投稿。他今天下午去悉尼开会了,明天将出差2个礼拜。然而,他说,晚上再帮我检查一遍再让我投稿。说实话,这是澳洲绝大部分学者对待学术论文的态度。相反,据我自己的观察,国内真的有不少作者在糊弄自己。很多人的态度就是先投稿看看,万一中了呢。如果不中,再接着修改。而我们这里投稿则是蹦着90%的录用率去投稿的,显然态度上差别很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05: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