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中国国际会议论文数坠落至第5名
喻海良,2014-06-12
前些天,某校领导曾经说过一句话,中国只有一所大学:教育部大学。我相信他是出于善意的,他希望我国高校发展存在各自的特点,而不是都变成同一个模子。
关于学术界,我个人认为学术界就是教授们自己的事情,每一个人把自己领域的事情做好了就可以了。然而,今时今日,我国出现了干涉学术界发展的若干毒瘤。而这些毒瘤不清除,我国学术界一定是畸形发展。
第一大毒瘤:中科院SCI分区。最近我查看过不少国内用人单位的招聘广告,清一色的指标:发表一区论文多少篇,发表二区论文多少篇。我们要求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没有错,我们希望发表Nature、Science也没有错,然而,错就错在要求所有学科的人员都往这些期刊发表。
众所周知,发表什么影响因子档次的论文与一个人的学术水平高低是不能画等号的。然而,中科院分区完全依据影响因子,而没有考虑各个研究方向的差异,真是大错特错。我所在的学科,硕士生如果能够发表一篇北大核心也就是非常优秀了。昨天,我看了国内某课题组的新闻,他们组的硕士研究生平均每人发表3篇SCI,影响因子最高11点多。他们组多名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不少发表在APL等期刊上。难不成这些课题组培养的本科生水平要超过我们这些方向的教授们?
第二大毒瘤:SCI、EI、ISTP三大检索。说良心话,我个人觉得这些检索是没有错的。我现在发表的所有论文,应该都是三大检索之一。然而,今时今日我们依旧用着这三大检索去评价论文,确实落伍了。大家都知道,国外机构进行大学排名,以前都是依据webof science,也因此,我们鼓励发表SCI论文,以迅速提高大学排名。然而,现在这些机构都采用SCOPUS数据库进行分析了,然而,我们依然在统计SCI、EI、ISTP,这样的自娱自乐有意义吗?
当然SCI有他存在的意义,确实国外也有不少地方用其作为参考。然而,EI数据库,现在澳洲有很多高校都不购买了,是不是我们也太不“与时俱进”了?
第三大毒瘤:行政引导或者行政干预。前几年,我国出现一个南方科技大学,大家都充满希望。我也曾冒冒失失地去申请这所大学的岗位。原因只有一个,大家都希望看到一所教授治学、教授制校的大学,大家都对行政干预心存厌恶。然而,南方科技大学已经被收编了,以前的豪言壮志都不见了,这所大学以前是一块试验田,今后可能就会成为一片荒地。不要说和香港科技大学、浦项科技大学媲美,在国内和清华北大竞争,就连一般的985、211大学竞争都会存在很多困难。
前些年,我们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会议。记得我离开东北大学的时候,学校出台政策,每一个博士生必须参加一个国际会议。在这种政策性,有人一年参加N多国际会议。也因此,国内组织的国际会议如菲律宾海啸,蚕食众多生灵。然而,短短的几年时间,一切都变了。不少高校出台政策,国际会议论文一律不算做评价参考。大家可以看看我国近5年国际会议论文数量的变化。政策支持时,顺序增加,两年时间,从5万多篇发展到将近9万篇。在2013年开始,政策变了,会议论文数量迅速降低,回到2010年水平。到了今年,我估计要回到2000年水平。不知道这样的变化,是值得高兴呢,还是值得悲哀。
近五年国际会议论文发表情况
| USA | China | Japan | Germany | England | Total |
2010 | 94988 | 54560 | 25232 | 25075 | 19181 | 388310 |
2011 | 93404 | 74028 | 20040 | 21013 | 15945 | 371529 |
2012 | 113890 | 87864 | 23901 | 22587 | 17525 | 436768 |
2013 | 101600 | 53265 | 19317 | 17787 | 15167 | 343981 |
2014 | 15898 | 1606 | 2179 | 1751 | 1804 | 30862 |
大学发展,最重要的是可持续发展。对于国家而言,是各个学科均衡发展。然而,我们的导向做了什么呢?难不成为了我们“占领”SCI高影响因子期刊,而所有的人都研究生命科学、纳米、环境化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4: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