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念博士期间做过一些理论计算的工作,也处理过观测数据。工作中会写一些小程序,也会产生一些中间数据。
刚开始的时候,对于程序我都是直接在一个文件里改,直到有一天发现程序改坏了而无法恢复。从此,我隔一段时间就留下一个版本的程序。虽然有的程序非常混乱,但之后我发现总能从其中找到一些有用的程序段。
对于数据也是如此,开始的时候,我画完图就把数据删掉了。可是每每发现图需要调整的时候就抓瞎,值得费时费力重算一遍。后来我做一个工作基本上都是保存所有的数据,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放在某个角落里的数据文件就会被用到。
有时候我想,不同的程序、不同的数据文件就像是一个生态系统里的不同物种,程序的不同版本就像是各个物种的不同亚种或者品种。程序固然需要标准化,但通常你会发现,能解决所有问题的程序并不存在,写一个程序解决所有的问题还不如碰到不同的问题写不同的程序。问题是多样化的,程序也应该是多样化的,这样的一个“生态系统”才是稳定的。有些程序可能很难看,但是不见得是无用的,它们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发挥特定的作用,这就像某些特殊环境中存在某些特殊的物种,无法期望一个适应所有环境的物种。
我觉得,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一样,程序和数据的多样性同样需要保护。说不定哪一天,角落里最不起眼的那个程序就能助你一臂之力。所以,不要扔掉任何数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333-486295.html
上一篇:
旧技术的震撼下一篇:
科学的就是高级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