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baoli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nbaolian

博文

混凝土技术员的烦恼 精选

已有 11015 次阅读 2020-5-17 07:4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春夏之交是混凝土质量问题高发期,总有学员和朋友给我电话,都很纠结。工作关系,我一直从事混凝土技术咨询工作,奔走于工程一线与实验室、搅拌站,奔走于全国各地、各种混凝土工程,处理各种疑难杂症,当然打交道最多的就是技术人员,实验室主任和项目总工,也最能感受到他们的难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工程一出问题,无论开裂还是气泡还是回弹强度等等等等,施工方肯定要找到搅拌站,搅拌站老板就压到总工和实验室主任,试验室主任一头雾水,头都大了。如果解释不是实验室的原因,会被认为狡辩、态度不端正,如果不解释,被认为心虚,如果老板懂技术还好,还能理解技术人员的难处,如果不懂,技术员就惨了。只得一遍一遍调配比,配比的调整空间老实说很有限,对现有材料而言,不外乎是调整级配调整砂率,或是外加剂多点少点,很难有太大起色,走投无路,再把锅甩给外加剂,外加剂拎着小料,一路狂奔来调整,折腾一大圈也没大用。

前些日子,我去太原,与王自卫老师和王险峰老师一起座谈,谈到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作用,王自卫老师可以说是山西外加剂发展最为关键的人物,多年从事研发与技术推广,他也很苦恼,工地混凝土出了问题总找到外加剂,总希望外加剂能解决一切问题,他也提到环境、材料总在变化,差异性大,外加剂也无能为力,我与王老师观点一致。我说现在普遍的情况是,外加剂不了解混凝土和结构,混凝土不了解施工和结构,施工不了解结构设计和材料,结构设计不了解材料和施工,一圈人互不了解,各自管各自一摊,出了问题互相指责。外加剂往往妄图通过调整配方解决几乎一切问题,我用了“妄图”而不是“试图”,而这是不可能的,缺乏对工程的了解也是外加剂走入误区。

安徽某在建高速公路,梁板气泡很多,外观很难看,如图1

图片1.png

1 T梁外表面气泡

气泡很多,搅拌站找到外加剂厂,要求消泡,降低含气量。反复调试外加剂,增加消泡组分,屡屡碰壁。搅拌站提出更换某国内知名企业外加剂,如果问题能解决,原来的外加剂供应商撤场,如果同样不能解决,还是维持原来的合作,但必须解决这个问题。结果知名品牌外加剂一样束手无策,只得回来了退场。原来的外加剂继续攻关,我与外加剂了解情况,然后到了现场,看完现场,提出主要根源不在外加剂,而在于现场施工环节。第一是混凝土浇筑时候分层太厚,从现场直接能看出分层浇筑的痕迹。气泡能通过振捣溢出,必须克服沿程阻力,也就是说气泡溢出的路径越长,阻力就越大,分层过厚气泡难以溢出,产生气泡。第二,模板粗糙不光滑,气泡在模板处溢出,还必须克服摩擦阻力,摩擦阻力与模板的光滑程度直接相关,光滑程度不够气泡集聚不能排出。

从混凝土表面可以看出,表面存在模板接缝的印记,在印记的右侧,气泡很多,在印记的左边,相对好得多。混凝土浇筑是分层的,这一层混凝土肯定是比较一致的,但气泡分布差很多,说明是模板问题。找到刚拆下模板的对应位置,发现模板很粗糙,如图2

 图片2.png

2 粗糙的模板

问题找到了,外加剂如释重负,但气泡依然存在,如何解决?磨光模板显然不现实。我建议更换脱模剂,改用模板漆,涂刷模板漆,硬化后表层形成光面,也因为模板粗糙,加强了模板漆与模板的附着力,不会形成脱层,浇筑过程降低分层厚度,结果是皆大欢喜,大幅度降低了表面气泡。

同样这个项目,两个工区,混凝土和外加剂都是一样的,另一个工区模板处理的很好,效果截然不同,如图3

 图片3.png


图片7.png

3 光滑的模板对应的混凝土表面

无独有偶,下面的图片也是我现场拍摄的。大家看看混凝土表面,颜色差异比较大,为什么?

为更好调动大家想象力,暂时用卡通图片遮住一部分。

图片5.png

4 梁体混凝土表面状况

这张图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见解:搅拌不均匀,粉煤灰含碳量过高浮到表面,等等等等。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撤掉卡通就一目了然。

 图片6.png

5 模板质量导致混凝土避免外观差异

是模板的问题到导致了这个结果。

模板什么问题?曾经有个工地,两个工区、两支施工队伍,同样的混凝土,效果大相径庭,做出的混凝土T梁,表面效果一个很差,另一个很好,反复找原因也找不出。后来两支队伍互换试验,结果发现还真不是施工的问题,我到现场考察了下,指出问题还是出在模板。一个预制梁场在在尘土飞扬的路边,模板涂刷脱模剂处理完成后晾在一边没人管了,粘附一层尘土,浇筑拆模后外观不能形成光面;另一个预制梁场同样的处理方法,但这个梁场在野地里,没有尘土飞扬的情况,模板没有尘土的粘附,后来将模板涂刷脱模剂后进行保护,混凝土表面的效果马上好转。

混凝土技术员一定要了解些施工知识,这需要时间的积累,只要多用心,并不很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52260-1233518.html

上一篇:双盲实验的启示
下一篇:专家的烦恼
收藏 IP: 125.38.42.*| 热度|

24 郑永军 尤明庆 冯大诚 周忠浩 陈有鑑 苏保霞 杨正瓴 马德义 康建 黄永义 吴斌 黄河宁 武夷山 余洪波 张辉 刘克 董铭涛 王振亭 陈敏 李世晋 李学宽 尉剑俊 王修慧 黄仁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8: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