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期专栏文章写了混凝土技术员的烦恼,其实,专家的烦恼应该并不比技术员少。这从专家对自身的定位和大家对专家的期许以及专家本身对自身的认识上或许能找到答案。
首先,专家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有次,在某地下水土具有腐蚀性地区的拟建高速公路进行耐久性技术论证,因为是百年设计寿命的要求,大家都很重视,某著名专家对设计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发问。其一,本地区的原材料相关指标与规范要求值有一定差距,应该考虑外运,否则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其二,能达到百年设计寿命的依据是什么?进行专项研究了吗?用数学模型预测了吗?一席话让设计人员无所适从,气氛有点紧张。轮到我发言后,我提出是否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如果原材料都满足规范要求,施工管理水平很先进,技术人员都很自觉、负责而且技术过硬,是不是就不需要专家论证了?甚至监理也不用请了,每人拿一本规范就够了?显然不可能!这时候就需要专家来发挥作用,根据专家本身的技术认知、相关科研成果来提出原材哪些指标必保,哪些指标可以适当放宽,放宽到什么值?既然现在有耐久性设计的规范要求,设计人员从结构要求套用规范就可以了,做预测显然不应该是设计人员的事情。后来我们给这条高速公路出台专用技术指南,适当调整了材料要求,但确保硬化混凝土满足规范的所有要求,经专家论证后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专家对工程理解的局限性。一般而言,工程上出现疑难杂症,大家认识不统一,都会找专家会诊。有次参加论证会,关于裂缝的。会场上,专家落座,施工单位开始汇报并拿出相关检测报告,然后监理方做补充,之后就裂缝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发言,结果每个专家都有自己的观点,互不相同,莫衷一是,有的说设计问题,有的说原材问题,有的说支撑问题,有的说配比问题,有的说是施工问题,等等。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不知道,只能猜应该是养护原因,会议主办方不组织专家查看现场,只听汇报显然是极为不妥的。质量问题出现了,施工方进行汇报肯定避重就轻或说不到点上——一旦被认定是施工问题,施工方肯定要负责造成的损失。监理往往监理不到位,但为显示自己监理很到位,必须要肯定施工方的做法很规范,否则监理就是失职。这时候专家就一头雾水了,没有足够的工程经验,被人牵着鼻子走,只得从原材要求、配比设计、施工规范再复述一遍,必须每一步合理合规,但问题是,专家说的都对,但都是没用的话,对具体工程而言,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整改起来就有了针对性,会后我去现场查看,证实了是养护不当造成,提出改进方案后,裂缝也就避免了。
图1 T梁马蹄部位严重水波纹
图1是一个T梁马蹄部位,水波纹严重,明显离析,未查明原因之前暂时停工整改。同时组织专家论证,以分析真正原因。专家从计量、材料、配比、外加剂质量掺量、是否外加用水等等发表一大轮意见,但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砂子锄底致使含水量高?外加剂超掺?都有可能,但又都不太可能。我去料场看了下,砂场潮湿但无明水,即便锄底,也不会有太大含水量变化,计量系统校核后也无问题。据此,提出最大可能是浇筑T梁时候,第一车料运输前洗罐,水没有排干净,造成离析,现场看除了马蹄部位哪都没有离析现象,这种可能性最大,询问现场,实验室主任也同意这个观点,因为从搅拌站出来,到现场往往比出机坍落度大20mm以上,而且还是夏季。其实很多问题,就是出现在一个往往被忽略的小细节。
后来再浇筑两片试验梁,把好每一关,没有再出现类似情况。
还有,专家对自身定位的偏颇。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往往是施工方把责任归于搅拌站,搅拌站觉得很冤,因为没有施工经验,又不知冤在哪,涉及到根本利益,互不相让,基本都以找专家咨询为主。这个时候的专家不好当,主要还是利益使然。因此,这个时候的专家处理问题就要多动脑子了。一些专家,到了现场,发现了问题就开始喋喋不休指责施工方,问题没解决,不欢而散。很多时候,专家一定要定位准确,专家不是搅拌站请的打手,不要以为越倾向搅拌站就越尽职,恰恰相反,你是来解决争端的,不是制造争端的。合理的做法是,首先表明作为技术专家保持中立,再次认可各方所做的工作,因为都很重视质量,才有今天坐在一起讨论,专家来分析原因,以下一步避免质量问题的出现,是为了双方的共同利益,而不是找责任。然后结合现场和掌握的信息,帮大家分析,最有可能出现问题的原因在于哪几条,然后各自对照需要注意的问题,基本上,原因也自然找到了。
大家对专家期许过高也造成很多纠结。某国家级重点工程,从省里到地方,都极为重视,一次领导来视察,看到混凝土气泡很多,很不满,询问施工方:你们找专家咨询了吗?答曰找了,领导又问找的谁,答曰闻博士,领导一皱眉,怎么找了他还这样?我与项目半开玩笑讲:签合同时候都往后跑,找背锅的都把我推出来了,几百号监理都看不住,靠咨询能解决这多问题?我自己反思:培训也做了,该讲的也讲了,需要注意的我觉得与大家都讲得很详细了,但实际上给经理讲、给总工讲、给实验室讲都很难传达到一线操作工,即便传达一线也变了味道,于是又开始深入一线给操作工人讲,面对操作工人,他们来提问我来答,效果好多了。工期很紧,过段时间又恢复到以前状态,去现场处理,发现还是以前讲过的问题没注意到,真正落实很难到位。混凝土质量是个系统问题,原材、配比、运输、施工、养护、模板、脱模剂都有影响,往往不是一个单因素能解决的。
干好混凝土工程,需要全过程控制、全员参与,重在落实。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2: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