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juljm 记忆往事,记录生活,地学科普。

博文

探井突破——北京石油地质学校松基三井气测队

已有 1547 次阅读 2024-4-3 23:29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探井突破——北京石油地质学校松基三井气测队

本文本人首发于2024-01-20 10:24 今日头条@地球科学人 李建明

    1958年,党中央作出石油勘探战略东移的重大决策,将松辽盆地作为石油勘探战略东移的主战场之一。松辽盆地的石油究竟隐藏在哪里?只有钻井尤其是钻深井才能确定。为此石油工业部1958年在松辽盆地设计了3口深钻井基准井:松基一井、松基二井和松基三井。

    松基一井位于黑龙江省安达市吉星岗镇和星村赵家屯,松基二井位于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松花江南岸的吉拉吐乡咚勒赫村北,松基三井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高台子镇永跃村旁。

1.jpg

现今的松基三井

    这三口基准井的勘探人员都是选择当时松辽石油勘探局最优秀的队伍。当时松辽石油勘探局深井钻探的乌德钻机只有两台,钻探松基三井钻井队为钻探松基一井结束后转战的32118钻井队。承担气测井任务的为北京石油地质学校勤工俭学气测队,气测队队长为朱德怀老师、程秀谷老师,队员主要为北京石油地质学校高年级学员。

 2.png

松基三井气测队1959年早春在松基三井前合影。队长朱德怀老师(后排中)、程秀谷老师(前排中)

    朱德怀老师1951年考入重庆大学化工系石油炼制专业,1953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地质学校高探2班,研究生毕业于东北地质学院,师从前苏联地球物理勘探专家荣柯夫教授,为长江大学早期矿场地球物理学科奠基人之一,矿场地球物理学科教授。程秀谷老师也是一位现场经验丰富的测录井专家,前一年带领勤工俭学勘查队学员在四川隆昌开展过气测井工作。

3.jpg

朱德怀教授(前排左一)1955年在东北地质学院读研究生时与导师荣柯夫教授(后排中)及同学合影

 4.jpg

程秀谷老师与北京石油地质学校教师合影。左起龙盛蓉、蒋凤仙、武志芳、程秀谷、任苏东、张晓云。

 5.jpg

朱德怀老师与北京石油地质学校教师合影。前排左起:陈菊苹、蒋凤仙,后排左起:金淑芬、朱德怀、龙盛蓉。

    春节刚过,接到石油部松基三井气测工作通知,他们马不停蹄地赶往黑龙江省肇州县大同镇。钻完松基一井的32118钻井队,则在漫天冰雪中开始了大迁徙。那时没有大型载重汽车,也只有乡间土路,设备、物资等都是靠人们肩扛手拉搬运进来的。

    1959年4月11日,松基三井顺利开钻。随着钻探深度的增加,岩心不断地被取上来, 气测队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进入井深1100米以后,他们发现气测出现了异常,烃类含量增高,从井眼返出来的泥浆中出现了油珠和油花。岩心录井上发现了含油饱满的砂岩,意味着已钻探到了油层!

    继续往下钻到1200米,含油砂岩不断出现,朱德怀老师他们结合电测井资料、录井资料,解释出多层油层。该井计划3200米完井,由于发现了油气显示,石油工业部不按常规出牌,决定停钻试油。朱德怀老师、程秀谷老师等根据测井资料,解释出油层的井深,为试油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1959年8月29日松基三井顺利完井,完钻井深1461.76米,然后准备试油。通过20多天抽取井筒里的泥浆、水体来减小压强之后,9月26日下午3时45分,一条黑色的油龙顺着管子喷薄而出! 松辽盆地这沉睡千万年的“黑色黄金”惊天一喷,大庆油田从此诞生,从此结束了中国贫油的历史。

    人们围绕着松基三井欢呼雀跃,而北京石油地质学校勤工俭学气测队员们,9月初在完井工作结束后早已经悄悄地离开了松基三井,奔赴新的战场,担任葡17井的气测队工作。他们的工作受到了松辽石油勘探局的高度评价,朱德怀老师等被评为松辽石油勘探局先进工作者。

    在大庆油田发现的有功之臣中,我们虽然没有看到他们的名字,没有看到北京石油地质学校的单位,但是他们是大庆油田发现第一线的功臣,是中国石油工业崛起背后的无名英雄,历史不应该忘记他们。

    感谢蒋凤仙老师、朱君老师为本文提供了珍贵的老照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44913-1428140.html

上一篇:战略东移——松辽石油勘探局北京石油地质学校勤工俭学111地质队
下一篇:大庆会战——会战指挥部地质调查处北京石油地质学校地震队
收藏 IP: 58.20.149.*| 热度|

1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1: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