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巍与长江大学的石油教育情缘:致信江汉石油学院首届本科毕业生
本文本人首发于2024-02-25 03:28 今日头条@地球科学人 李建明
北京石油地质学校1965年9月迁址大庆让胡路参加石油会战,更名大庆石油地质学校,1970年3月迁址湖北当阳、枣阳等地,参加“五七”油田会战,为“五七”油田会战指挥部第三分指挥部第十二营,1972年3月迁址江陵,更名为江汉石油地质学校。
1977年6月,江汉石油地质学校党委领导班子(书记杨华超、副书记薛云胜、副校长李文珍、白光第、董春玉等)敏锐地洞察到当时石油高等教育的发展态势,及时地提出了改建学院的初步设想。7月,由原石油化学工业部人教司向康世恩部长提交了“关于江汉石油地质学校改建江汉石油学院的调查报告”,康世恩部长阅后批示:“同意。具体问题和江汉石油管理局同志一起安排。”并对改建学院的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
1977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十余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搞好大学招生是全国人民的希望》,报道了这一重要消息。1978年3月,文革后恢复高考的首批本科生1977级新生入学。
1978年4月28日教育部下发(78)教计字335号文件同意将江汉石油地质学校改建成江汉石油学院,学院实行双重领导,以石油部为主管理体制(1978年3月5日撤销原石油化学工业部分别设立石油工业部和化学工业部),招生主要面向中南地区,学生规模为1500人,校址湖北江陵。
教育部(78)教计字335号文件
教育部(78)教计字335号文件同意恢复和增设普通高等学校名单(部分)
江汉石油学院建校初期的校门(照片据长江大学)
江汉石油学院的成立,在学校的发展史上翻开了崭新的一页。1978年10月,学院迎来了1978级石油地质勘探、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石油矿场地球物理勘探、石油钻井工程4个专业8个班304名新生入学。他们有上山下乡、回乡知识青年、教师、工人、农民、复员军人,还有刚刚高中毕业看起来还稚气未脱的十五、六岁少年。
江汉石油学院1978级校友名录
四年寒窗苦读,1982年6月,江汉石油学院首届本科毕业生即将毕业。当时校学生工作部给魏巍先生写了一封信,汇报了学校的发展,并邀请魏巍先生参加首届本科生毕业典礼。魏巍当时正在忙于《聂荣臻回忆录》编写工作,身体又欠佳,不能前往,特地为江汉石油学院师生、应届毕业生写了一封题为《希望你们丝毫不逊色于前一代的青年》的长信。全文录入如下(未删减):
江汉石油学院的老师们,同学们,江汉石油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们,亲爱的同志们:
你们好!
最近我接到你们学生工作部的来信,才知道你们的学校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记得一九五五年我到你们的学校,为第一批勘探队员们送行的时候,你们的学校还是北京东郊的一个中等技术学校,现在已经成为屹立在长江之滨的闻名全国的石油学院了,已经是石油战线上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了。而且,令人高兴的是,你们的学校已经先后培养了近万名的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人员,那些我为之送行的第一批“侦察兵”们,多数人都已成为石油战线上的各级领导干部。看到这一切,我是多么地高兴啊!记得我当时说:我热望着从你们留下脚印的地方,升起石油塔的丛林;我更期待的是你们的成长。现在不是已经实现了吗!当我们的国家被称为贫油之国,当沉睡的石油还作为未知数躺在它母亲怀里的时候,不正是经过你们的辛勤寻觅,使我国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石油基地吗!
同志们!这同你们的智慧和洒下的汗水是分不开的,同你们在荒山大漠间所度过的那些日日夜夜是分不开的。你们已经对祖国人民作出了光辉的贡献。我们从遍地奔驰的汽车和田野上拖拉机的轰鸣,都可以想到你们的辛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新中国人民的创业史上,石油工业的发展是很辉煌的一章!“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历史已经结束了!”记得,我们已故的敬爱的总理在怀仁堂的大厅向人们这样宣布的时候,引起了多么激动的暴风雨般的掌声!
来信提到,我的那篇送别辞《祝福走向生活的人们》,曾经给了勘探队员们一些鼓舞。与其这样说,倒不如说是那些勘探队员们的献身精神和豪迈气概给了我深深的感动。那时候,他(她)们的精神面貌是多么好啊!都是争着抢着要到那最艰苦最边远的地方。本来四川、玉门比柴达木、吐鲁番条件好些,但报名到柴达木、吐鲁番去的人数却多过需要的好几倍。而且,他(她)们这样做的时候,并不是皱着眉头,把到边远之地当作苦差事;而是那么心甘情愿,开朗乐观,把自己即将从事的工作看作是光荣豪迈的事业。
我记得,当时有一位年轻的姑娘,当场写了一首诗递给我,说她想“飞得最高最远,飞到柴达木,飞到吐鲁番,就是分到酒泉、四川,也大笑得鼻孔朝天!”虽然事隔多年,这个姑娘的姿态和会场上的情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我当时确实很感动,觉得这批勘探队员,真有点英雄气,真有点新中国青年的样子。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青年怎么会没有希望呢!
时光流逝,转眼间已是第二十八个年头了。整整一代新人已经成长起来。你们今年毕业的三百名同学,又将作为大学生中的第一批出发到远方。你们要去的地方,不是边远之地,就是海上,将仍然是比较艰苦的去处。你们学生工作部的同志要我为你们写几句壮行的话,我很乐意借此机会向光荣的“侦察兵”们再一次寄上我的敬意和衷心的祝福。如果说我有什么希望,最主要的,就是希望你们的心中,革命的精神不能减弱,理想的火焰不能暗淡,在与艰苦困难进行斗争时,应当丝毫也不逊色于前一代的青年!同志们!你们的先行者,已经为你们闯开了道路并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你们完全有理由比他们做出更大的成绩。
我听到说,你们之中绝大多数入都是怀着很高热情和坚强决心的。我完全相信,在中国的土地上,革命的传统不会中断,革命的火种不会熄灭,我们的青年,他们的爱国热情不仅不会减弱,而且会因为我们国家的暂时困难而更加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振兴中华的决心。
当然,也要看到,当前社会上不健康的风气,对青年的成长有着很不利的影响。一些抵抗力不强的人,难免会受到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腐蚀。一种很明显的现象,就是集体主义少了,个人主义多了;关心祖国、关心人民的前途少了,关心个人、关心小家庭的方面多了;拈轻怕重,瞻前顾后,畏惧困难的现象多了。一句话,眼光变得狭小了。这种现象是不好的。不克服这种现象,就很难担负起光荣而艰巨的建设任务。今天,在各种不健康思潮的冲击下,我们的青年要有一种政治上和思想上的特殊的坚定性和抵抗形形色色资产阶级思想的能力。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很好的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在实践中牢固地树立起革命的世界观。
同志们!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进行的中国革命,是极其伟大的,是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史诗之一。这部史诗只是开了个头儿,还要继续写下去。在中国革命的长途中,虽然出现过这样和那样的曲折,但站在历史的高峰去看,都不过是暂时的历史曲折,最后是一定要胜利的;就好像我们的黄河长江一样,虽然在绵绵万里的崇山峻岭间,经过千曲百折,最后是一定会流到阳光明媚的大海去的。
我对中国人民的繁荣富强和最后实现共产主义是抱着坚定不移的信心的。同志们!让我们共勉,让我们携手前进。
此致
同志的敬礼!
魏巍
1982年6月8日
江汉石油学院应届毕业生也给魏巍先生回了信,回信中表态:“在同艰苦困难作斗争的时候,我们决不会逊色于前一代的青年。”
1982年8月首届287名本科毕业生顺利毕业,奔赴祖国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他们没有忘记魏巍先生的教诲,不怕牺牲,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如今,他们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业界精英。
他们中有入围2019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科研奖获得者、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原副校长、地质78级庞雄奇;2021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孙越崎能源大奖获得者、原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地质78级马新华;入围2019-2023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奖获得者、原长庆油田副总经理,地质78级校友付金华。
2019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原副校长、地质78级庞雄奇(照片据长江大学)
2021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原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书记、院长,地质78级马新华(照片据长江大学)
2023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原长庆油田副总经理,地质78级校友付金华(照片据长江大学)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长江大学首届杰出校友、享有国际声誉的地球物理测井专家、核磁共振专家、油气人工智能专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数据科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非常规油气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Petroleum Science主编,测井78级肖立志;全球知名的深海微生物学家、生物地球化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原科技部深渊生物专项首席科学家、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地质78级方家松。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数据科学研究所所长,测井78级肖立志(照片据长江大学)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地质78级方家松(照片据上海海洋大学)
原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煤层气开发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胡爱梅教授;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专家段太忠教授、黎茂稳教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专家陈志勇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博导万明习教授;浙江大学博导肖安成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导陈践发教授、毛志强教授、刘洛夫教授、吴锡令教授等;长江大学博导潘仁芳教授、夏宏南教授、余厚全教授、胡三清教授、张超谟教授、张正炳教授、宁松华教授等。还有不少在国外工作为国争光的江汉78级校友,如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University of Calgary)教授刘银斌;加拿大地质调查局高级科学家、研究员谌卓恒、胡克珍;壳牌石油公司高级地质师徐龙等。更多的78级校友是奋斗在各石油企业的经理、总师、处长、院长、厂长、科室主任、高级专家、教授、高级工程师等技术与管理人才。
江汉1978级也有遗憾,物探78级校友王英豪,为了征服“死亡之海”,魂断塔里木,27岁英年早逝。
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钻井78级廖永远,曾是学校引以为傲的78级校友,后期误入歧途,沦为阶下囚。
中国大学的1978级,他们经历过成功的欢乐、失败的痛苦,是一个历经艰辛终于得到改变命运机会的幸运群体,是一个经历了最激烈的高考竞争后脱颖而出的群体,是一个大浪淘沙后特色鲜明的群体,我也是这个群体的一员。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1: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