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c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学了物理而没有搞物理 却自觉不自觉地用物理

博文

北上广OR京沪穗? 精选

已有 10227 次阅读 2012-11-2 15:13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广州, 北京, 上海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中午看到吴国清老师的博文《有多少人为了面子留在北上广?》【1】,特别注意到在下面有黄老(黄安年老师)留下的一句评论——“议将北上广称作京沪穗可能更好些”和博主的回复——“不如前者流行,还有隐含的意思。”我留下了一条评论,表明我更赞同黄老的建议,楼主回复,让我“说说看?”那我就说说,而且专门写篇博文来说说。

“北上广”是时下对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三座超级大都市——北京、上海、广州最流行的简称,而事实上,这三座城市更准确的、也更有历史的简称并非“北上广”,而是黄老所说的“京沪穗”。之所以后者没有前者流行,以我看,大概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京沪穗基本算是“旧”的简称,像沪、穗这样的简称,年轻的外地人不一定知道,也通常不很在意,所以首当其冲的称呼是念词只念第一个字,就成了“北上广”。

其次,这仨地方都是寄托着无数年轻人希望的所在,大家在称呼它们的时候,更希望讨一个好口彩,都尽量用最振奋人心而不平凡的字词。“北上广”这三个字之中,“北”在地图的上方方位,古代的皇帝和衙门也都是面南背北的,所以一提起“北”来,总难免有挺崇高的感觉,虽然北面一般会冷一些,但是在“全球变暖”的口号声中,这或许算不上神马问题了。“上”字,也挺符合年轻人的“上进心”需求。至于“广”字,意涵“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之意,那自然也是很给力的。

相比之下,“京”固然能体现出北京政治中心的地位,却似乎未能体现出足够的经济内涵。“沪”字的原意只是“捕鱼用的竹栅”,后来用于上海的简称;而“穗”更是一下子想到了沉甸甸的麦穗稻穗,仅仅是一片农业大丰收的场景而已。捕鱼和种地,都是传统的体力劳动,显然不是如今现代化时代里年轻人赚大钱过舒适生活的追求。更何况,我读起“京沪穗”三个字的时候,竟然差点给读成“经互会”,居然一下子联想到了上个世纪由苏联牵头成立的以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主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是个搞“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组织,但从名字里就透着一丝无奈和艰难,在解体20多年之后,其往事也已不堪回首了。

既然“京沪穗”在意涵上很遗憾地不如“北上广”,那为何我还是赞同黄老的看法、希望大家用“京沪穗”的称呼呢?因为时下我们对其他城市的简称,也都用的是传统的称谓,例如我们称呼天津为津,称呼南京为宁,称呼重庆为渝,……如果忽然有几个城市换了更悦耳的称呼,对其他“守旧”的城市其实不那么公平。或许也是因为这种“不公平”的存在,使得不同的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了差异,城市间竞争中也出现了“马太效应”,人才、资金和机会高度密集到少数几个城市,一方面造就了它们的高度发达,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例如堵车和城市空气污染等。如果给予不同城市以平等的地位,许多目前困扰我们的问题或许不会发生,至少会晚一些发生,程度也不至于那样的严重。给予不同城市以“平等的地位”,当然不是我等小民能够做到的,但至少也该在我们口中发出的称呼上来一点儿平等。

回到前面提及的“好口彩”的话题上,以我的撷英套路去分析,北上广的“好口彩”还真可能只是个“面子”上的好,“里子”究竟如何,只有身临其境才知道。“北上广”的一个撷英,可能是“倍尚光”,大有工资加倍、生活时尚和面子风光之意。然而,由于大都市的高房价和高消费,高收入和高付出是并存的,因此“卑伤光”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草根蚁族们身处其中,很可能感受到的是卑微、伤心和工资月月花光难有积蓄(可能还为了买房买车欠了些债务)的痛楚。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反倒更倾向于称呼这三座城市为“京沪穗”。

 

参考:

【1】    吴国清:有多少人为了面子留在北上广?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41954&do=blog&id=628463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0400; mso-fareast-language:#0400; mso-bidi-language:#040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628581.html

上一篇:学术期刊出版的“航母”何时才能有?
下一篇:从“退役团长看大门儿”到“硕士学士扫大街”
收藏 IP: 61.167.60.*| 热度|

27 陈小润 林中祥 刘广明 刘洋 曹聪 翟远征 魏武 吴浩宇 武夷山 杨海涛 吕洪波 李伟钢 杨秀海 李宁 蔡庆华 王海辉 黄安年 赵明 余昕 唐常杰 张玉秀 李宇斌 赵凤光 anran123 wgq3867 zhanghuatian yxh316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8 10: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