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c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xcar 学了物理而没有搞物理 却自觉不自觉地用物理

博文

科研道路上的“独木桥” 精选

已有 10808 次阅读 2011-5-27 07:53 |个人分类:科研|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道路, 科研, 热门, 冷门, 独木桥

    某天和一个年轻同事闲聊研究方向的选择和发展,话题当然绕不开是去做“热门”还是“冷门”,是跟踪“牛人”的研究还是完全自主发展之类话题。其间我在议论科研选题的风险时做了两个比喻——“独木桥”和“陷阱”。今天先说“独木桥”,“陷阱”先作为一个坑等着过几天再填。

    很多做科学研究或者技术开发的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自己在某个热门研究方向上选择了一个具体的研究课题后,在经历了一番辛苦工作后,终于取得了一些一些很不错的研究结果,可是在写文章过程中甚至就在写成了文章要投稿前的某天,忽然看到了和自己的研究结果非常相近(甚至完全相同)已经被写成了文章已经挂在网上,此时此刻的心情,那叫一个遗憾!其实,在此时遗憾的人可能不是一个人,而完全可能是很多人。因为既然这是个热点,就会有许多人去关注,其中一些人的头脑中会产生一些非常相近的idea,也都会努力去做,如果大家进度参差不齐,那么只有下手快、出结果快、写稿子投稿更快的人可以拔得头筹,其他人只能屈居其后了。这种现象,我把它比喻成“独木桥”,意思是说许多人拥挤到一个领域的一个问题上去搞研究,然而只有成果被率先发表的受重视。

    做热门研究,似乎都要做好挤上“独木桥”的心理准备,同时也意味着很可能面临被人从“独木桥”上挤下去的命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热点问题太诱人,解决它不仅意义非凡,而且带来的好处巨大,这种好处固然有纯科学层面的,当然也有现实利益层面的,大家既然都看到了这些好处,焉有不为之努力奋斗的道理?!可是,蜂拥到热点上去,也并不意味着必须挤上一根“独木桥”呀?!这就涉及到另一方面的原因,那就是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手段的高度趋同。如果大家做研究时依托的是“你有我有全都有”的技术手段,做出来的东西就应该差不多,甚至工作进度都差不多(个别连续NN夜不休息的“工作狂”或连续M天休息后才偶尔工作一下的“懒散”研究者除外),这将很自然地使许多人的许多类似结果“扎堆”冒出来,不在“独木桥头”挤成一团才怪。

    要想避免发生“独木桥”式的拥堵局面,也是有办法的。其一,多做既有价值又有潜力的“冷门”,少去盲目跟风追捧“热门”。如果您能把“冷门”做成了“热门”,您就可以成为一个方向的“领跑者”,这无疑对科学的贡献更大、个人的名望也会更高,也比混到“热门”中去和一帮人“同去同去”成为一个“发烧友”更有意义。其二,如果实在禁不住“热门”的诱惑,已然投身其中了,也还可以通过“另辟蹊径”避免独木桥的拥堵。方才我已经说过,研究思路和方法手段的趋同也是造成“独木桥”困境的原因,想突破这种困境,自然要靠个性化的研究思路和独特的研究方法手段了。如果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者能够拿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和具体的技术路线,是可以搭出很多桥、铺设出许多路径的,最后产生“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良好效果。当然,这就要求研究者本人要善于独立思考,有很多属于自己的想法,还要求研究者不要过分依赖商业化的实验仪器或计算软件,而要在研究手段的丰富方面多下功夫,开发出自己独特的实验技术或软件。

    总之,科研道路上的“独木桥”现象的存在是必然的,只是它对不同层次的研究者的影响也有所不同罢了。对于那些绝对的领先者(那些高人)而言,完全有实力施展上乘“轻功”从“独木桥”上飘然而过,话说回来,很多“独木桥”或许本来就是他们随手撂下的一根“木头”而已。对于大多数人(常人)而言,“独木桥”可能时常会让他们困惑,并且在“独木桥”式的拥堵中无谓地消耗着精力、体力和物力财力,他们或许更应该放弃跟风,通过独立思考、自主创新,铺设出属于自己的那根“独木桥”。


本文将在《科技导报》发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448432.html

上一篇:博客与开心果
下一篇:新技术“绕过教育环节”,或许必然,但不必须
收藏 IP: 219.217.239.*| 热度|

44 孙学军 姜洪洲 杨秀海 赵凤光 钟伟 刘用生 汪梦雅 刘洋 刘全慧 曹贺贺 滕毅 左正伟 陈国文 吕秀齐 柳东阳 曹聪 许培扬 彭思龙 段明 刘广明 刘天亮 余世锋 李学宽 王守业 肖振亚 朱新亮 邝翡婷 吉宗祥 王孝养 王启云 戴小华 王恪铭 徐翠 重阳子 vigorous xqhuang neilchau hjxmx wfcz85 qiseqiu songshu123 ahsys liangfeng leiyunting

发表评论 评论 (5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7 10: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