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凤来仪落基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henixInRocky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为念天涯远,尤思岱海滨。万里身是客,尝使泪沾巾。少年江湖老,何敢忘初心。

博文

家乡的两个“大户人家”

已有 6311 次阅读 2014-8-19 14:33 |个人分类:杂说|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我们常说,富不过三代,而在我的故乡,有两户人家,不论朝代兴替,始终显赫,袭封贵胄。两户人家,一户姓孔,一户姓孟。

孔家的显贵自不必说。我国封建时代,除了皇族宗室之外,公就是最高的爵位了。孔门后人世袭崇高的爵位衍圣公,虽无明确的官员品级,也在民间世俗地被称为天下文官之首。孔府世代受皇恩眷顾,历代与皇族或达官显贵结为姻亲的数不胜数。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人家。

而去我家不及数华里的孟家则要逊色的多了。不过每次回故乡,我都喜欢去孟府转转,身处这处古朴的千年宅院,宁静异常、空气清新,是个闹钟取静的好去处。虽然也是世袭贵族,不过品级仅仅是正八品(有说九品)的翰林院五经博士。自唐代以来,孔家故里的曲阜县形成了由孔家人兼任知县的传统,据说皇帝的理论是,天下没人能管得了圣人家的事儿。而孟家大当家的地位,比位列七品的芝麻官儿还低一品。


(孟府正堂的金匾,清帝所赐,意思是告诫大家用流传下来的《孟子》七篇持家。和“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多像)

然而孔孟两家作为封建时代所谓文化正统的代表意义,是断然不可动摇的。这两户家人,犹如今天的英国女王,虽然没有权力,日常工作不过是重要场合露露面,微笑一下,鼓鼓掌,说说吉祥话儿。然而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代表了一种让人琢磨不透的崇高。一切祖训、章法、规矩都不可冒犯、不容动摇。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孔、孟、颜、曾、卜、闵、然七户人家(所谓四圣三贤)的通天家谱。自明朝初年以来直至民国,孔家的族谱辈分都是皇帝钦赐,圣人家的辈分乱了那就是乱了纲常。数百年来,几家人后世繁衍枝繁叶茂,遍及海内外,除颜家退出了这个游戏之外(原因说法不一),其余各家均严守祖制。尤其是孔孟后裔,仍然严格遵守这一祖训。在我家乡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比如饭桌上初识朋友,大家尽可以拿出山东人的豪爽劲儿,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称兄道弟。但是如果二人皆是圣人后裔,一个姓孔,一个姓孟,那就得消停点儿,不能兄弟相称了。为了避免饭桌上直呼老爷孙子,甚至老祖宗的尴尬,大家可以不论辈分,但是称呼上,就含糊带过,只喝酒吃肉,少说话为好。

孔孟两家的后人,最重要的职务乃是守好祖坟祖庙、学好诗礼文章、做好祭祀事宜、做好道德表率。无论外面太平盛世还是风雨飘摇,江山永祚抑或兴旺交替,两户人家靠着钦赐的田地与祖产,过着荣华富贵的太平日子。所有的统治者,直至民国的大总统,没有人敢挑战圣人家的尊贵。孔氏在大陆最后一位直系后裔孔德成是遗腹子,出生时北洋政府为了保护圣人血脉,专门派军队把孔府保护起来;1928年军阀混战中,蒋介石亲临鲁西南前线,拜谒圣迹并写下手谕,要求保护孟庙,不准驻兵。国民党退守台湾时,蒋介石专门将两户人家的嫡传接往台湾,也许他觉得这样算是把中华文化正统也带到了台湾。

此后的数十年间,孔德成和孟繁骥分别再没有回到过故土。如今虽然孔孟二府邸里还保持着当年的陈设,却再也看不到两户人家兴旺的人丁和祭祀祖先时热闹的场景。空旷的院子里,游人们只能从各种名贵的花木、御赐的匾额里体会着这里当年的荣华。

出生在这片土地上,小时候我觉得是件荣耀的事情。摇头晃脑的跟着老师念着圣人留下的文字,心里想当然地以为这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了。年龄稍长,对圣人教诲有了自己的思考:孔孟学说,乃是将道德教化作为最高的标准,难道上古时候,我们的祖先就真真儿的活得有范儿,连孔子生活的时代相比之下都只能说“礼乐崩坏”?

小学的时候练习书法,常写“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如今也行了何止万里路,愈发觉得将二位的学说推崇到不可动摇的地位是件不靠谱的事儿。借助当权者的行政力量,自“罢黜百家”开始,百家之一的儒家被抬到了无与伦比的神坛。先发家致富的是孔门后人,到了宋代,在孟子逝去了1300多年之后,老孟家终于也被孔家拉进了文化偶像国家队。北宋仁宗景佑年间,孔子第四十五世孙孔道辅为官兖州。他认为之子之后广大儒家学说的大儒,无出孟子者。他上书皇帝,主张大肆褒扬孟子学说。孟轲后裔如此才被尊为“亚圣”,备受恩宠。在法度不张的中世纪,利用道德的力量统领万民的身心,这是极高明的一招,也是很先进的一招。而千百年之后,中国人已经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只能先被告知孔夫子的伟大,再烂熟圣人经典,再听话地将它作为“修身、齐家、治国”一切公私活动的准绳。代代如此,听话得很。再后来,烂熟于胸的成了“别人嚼过的馒头”,读书人都要学习朝廷认可的理学大家对于经典的注释。这犹如当今的旅游景点那些矫揉造作的标牌和导游背熟的解说词,一再的标榜孔孟的伟大——可是如果你随便找个人,问问此二位圣人何以伟大?恐怕即使受过教育的人也难说明白个一二三。这种浑浑噩噩的认知,虽然治理管用,正是对于当权者最好的讽刺。培育出我们的民族动辄拿道德说事儿,却没有契约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的特性。

我觉得孔夫子是伟大的,伟大之处在于其兼有天下的胸怀和博爱,在于他对于自身修养的终身修炼。我不喜欢被抬上神坛的孔孟二圣,我喜欢真实的历史中有血有肉的那两个忧国忧民的穷酸老头儿。

如今孔、孟、曾三门的后裔具在台湾,重要的祭祀场合,三位继承人还会出来主持、参加活动。不过除了孔氏后人是专任祭祀官,其他两位据说在祭祀之后忙换下衣服匆匆赶去上班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固然不可断,不过我希望我们在把圣人们拉下神坛之后,早日把先进民族的那些特性学习过来。

(台湾祭祀活动中的三位圣人后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02703-820639.html

上一篇:也说教学与科研的重要性——兼忆我遇到的几位老师
下一篇:有种隐性的剽窃应该警惕
收藏 IP: 119.180.78.*| 热度|

7 杨国力 武夷山 李方和 郭艳峰 褚昭明 赵凤光 朱晓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6: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