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anb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hanb 教育工作者

博文

为大学劳动教育叫好

已有 4713 次阅读 2012-11-21 10:0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学, 劳动教育, 独生子女

日前有报道说,湖北工业大学从本月9日起开起了劳动必修课,学生只有参加校园劳动才会获得相应学分。校方称,眼下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有必要通过劳动课程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

劳动并非一个轻松的话题,劳动教育并非可有可无,劳动是惠及终身的课程,尤其对学生而言,劳动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这样说并非虚张声势,而是有其深刻哲理的。

劳动曾几何时原本就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强调劳动教育,注重劳动教育对学生智力开发、意志品质和完善人格乃至精神素质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通过他所创办的帕夫雷什中学,以及一系列相关课程,培育全体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感情和价值,锻炼学生的各种劳动技能,磨砺学生吃苦耐劳的劳动意志,培养积极向上的劳动者精神风采。许多学生通过这样的劳动教育受益终身,以至于他们每每回忆起当初的情形都激动不已。往昔发生在葡萄园的劳动故事,有人说拾粪施肥有什么意思?可是等到看见葡萄架上挂满的一串串丰满的葡萄,同学们都心领神会了。生活本身和劳动的汗水以及劳动所获得的果实,让同学们明白了这样的道理:“热爱劳动是人的自尊和文明的最高程度。”如此这般,劳动在他们心中完成了由自由王国向必然王国的转变,每个人都将劳动视为人生的第一需要:“他们热爱劳动,因为劳动从童年起就进入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劳动是快乐的,因为劳动是自主发现世界,创造性地建设世界的工作。劳动是受人尊重的,因为劳动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快乐,也能给他人带来幸福和便利。所以劳动是光荣的,劳动者是荣耀的。因此,学校教育的目标就是,在每一个人面前揭示劳动的伟大,努力把每一个人培养成劳动的创造者。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著作中,劳动教育占了相当大的篇幅。

劳动是人之为人的第一需要,这一点是勿容置疑的。因为劳动既是维持生存的基本需求,也是人的价值实现的基本手段。劳动教育之所以成为问题,根子在所谓现代文明加速了人的异化进程,将劳动从一部分人的身上剔除出去了,一部分人可以通过他人的劳动成果而坐享其成。比如权力阶层有人通过滥用权力,掠取他人的劳动成果;富裕阶层有人通过金钱购买他人的劳动成果。尽管这样的现实存在,一定意义上符合权力社会下的丛林法则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规则。但是,劳动作为人的第一需要的价值永远不会过时。坐享其成、不劳而获得到的是傲慢与贪婪,失去的是人之为人的尊严和人格。劳动一旦从人的第一需要退出,人就发生了异化,由劳动者蜕变为寄生虫。

当然,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就是要拟制或者改变这种现代文明对人的异化,的确好的教育可以延迟或者阻止人的异化的发生,正常的劳动教育可以将人的意志品质升华为永葆劳动本色,使劳动成为每一个人必然的行为习惯和价值选择。而只要长期不懈地坚持正确的劳动教育,就能培育起学生热爱劳动的感情,学会各种基本的劳动技能。

我国也曾实行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那时的劳动教育虽然有些过了头。但其尊重劳动、弘扬劳动教育的价值的做法却值得高度肯定。笔者作为过来人,切身体验到了这种教育对于人生成长的利好,可以说我就是如此才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那时在学校有大扫除,还不时组织回乡支援秋收、夏收、春播等。家务更是许多孩子放学回家后的必修课,割草、放羊,下地耕田,担水、运粪等不在话下。可眼下,这些基本的劳动教育已经非常稀罕了。孩子们几乎被剥夺了所有劳动的机会和权利。在家里,家长包办了孩子所有的劳动内容,在学校如今早没了大扫除一说,不仅城市孩子没有务农的机会,即使是农村长大的孩子,也很少到田里挥舞锄头和镰刀了。可以说很多学生就是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美好”生活中度过青少年时期的。他们不仅没有练就劳动的过硬本领,根本就没有劳动的意愿,甚至鄙视劳动看不起劳动者。笔者亲历过这样一件事,一位高三重点班的学生,前来领取报考指南,当要求把全班同学的一并搬走时,只听这位人高马大的尖子生说:“我不是来出苦力的!”这样的表现与钱理群批评的那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无如出一辙。

学生时代完全依靠他人劳动提供的学习环境和生活场所中长大的,自己不用做任何付出。想想看,这样的孩子能热爱劳动吗?但不幸的是这种与劳动教育相冲突,相抵触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物质主义、金钱崇拜,官本位思潮等仍十分猖獗。家长们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纠结中,普遍还是选择了前者,包办、陪读等无非是为了增加孩子的学习的时间,保持高考体力,以换取大学入场券。这样的教育只能离劳动越来越远,离精致的利己主义越来越近。也因此,我们才更应该为大学劳动教育叫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0064-634641.html

上一篇:教育改革为什么总是雷声大雨点小
下一篇:异地高考北京上海有点抠门
收藏 IP: 218.17.223.*| 热度|

1 赵建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0: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