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在长跑时会遇到奇点,那一时刻,浑身难受,大脑会控制身体,内心里有一个自然的声音说“停下来吧”。可是,如果再坚持一下,很快就能突破这点,然后满血复活一般,步履轻盈,再多跑很长的路都不在话下。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存在这一奇点,或者是瓶颈,被堵在那里,好像再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进展缓慢。
想起我以前的一个硕士研究生,突然告诉我“老师,我已经和父母商量好,不再继续考博了”。问其原因,回答说“是因为发现自己不适合总结数据,写作也跟不上。而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好像很擅长,和周围的人都能打成一片,想在这个长项上发展,去找相关工作”。
学生的思维里存在着好几个误区。首先,思维方式还是孩子的方式,没有长大。遇到事情,第一时间找父母,好像父母还是小时候那个万能的保护伞,可以为自己指点方向。其实,父母根本不懂科研的道路该怎么走,他们只能根据孩子的反映,支持或者反对。这件事情,最应该商量的人是导师。
其次,与别人关系好,其原因很可能是自己不是别人需要嫉妒的对向,很可能还是自己的缺点。没有核心竞争力,不知能胜任什么样的工作。
第三,科研遇到的这些难题,正是一个研究生需要努力学习和克服解决的,没有一个人天生就会科研,解读数据需要深厚的理论和知识基础,写作需要强有力的逻辑。这些需要努力,会遇到一个奇点时刻,此时,是突破还是退缩?
选择突破,需要持续努力。选择退缩,就只能看到自己那一点所谓的优势,保守这一点优势,不想前行。
一个小蜗牛,刚刚探出头,亮亮的眼睛在朝阳中奕奕有神,活灵活现,神气十足。可是一阵小风,就吓得缩了回去,蜷缩在自己的小壳里,舒了一口气,还是壳里安全舒适。可是,来了一只小羊,一脚就把这个壳踩得稀巴烂。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3: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