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ic Horse: An Elegant Bein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l6866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博文

从小到大与从大到小

已有 4289 次阅读 2016-4-5 11:42 |个人分类:评论述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读了韩建博友的在美国当民间科学家一文后,颇有感触。于是我写了这篇博文。我常年工作在科研机构,对搞研究的门道略知一二。所以谈一下我对科研的感想。当然,我研究的是人文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无须什么仪器设备。这是人文社科独具特色的地方。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民科”在人文社科领域内似乎也就相对容易些。


韩建博友的文章写的是不拿相应机构的资助,而自由做课题。但他们这些“民科”的目的性很强。我的东西不拿相应机构的资助,就是希望成为专利,成为商品,赚钱盈利。然后自然就会有机构给资助,即便不给资助,他们也能可持续发展。我认为他们的这种做法是良性可持续的。不过根据韩建的描述,这些“民科”也是有过职业训练的。所以能把研究做下去。


在我看他们的课题,都是从小到大。例如,韩建博文中描述的就是一种叫做 Fingerprinting Disease,题目很单一。这样所涉及的“变量”就会少许多。因此“可控性”相对也就容易些。即便如此,也还是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一个小题目都要费大力气。更不用说从大到小了。那就会有无穷多个变量等着你。每走一步,都是陷阱、都是窟窿。让内行一看,你果然就是个“民科”,没有经过职业训练的民科。这种人往往抱着“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心态。可是却没有想到,即便“天下知”了,又当如何呢?我认为,他们的目的性不强。总是希望横空出世,让人知道,我独创了一套体系,一种理论,一个学说。我还是觉得这与我们所处的环境相关联。中国有一个好的传统,就是喜欢“宏大叙事”,编出许多“大故事”。从一方面讲,中国人更喜欢从大处着眼,看得高、站得远。那又如何呢?你高大上了,能给你带来具体的回报吗?所以,我个人的体会是,更为可贵的是从“小处着手”,只有把“论域”弄小,才能有成功的可能。


中国的“民科”似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热衷于“闭门造车”。这并没有贬义,否则也不会有这个流传下来的成语了。认为自己的那套学说完备得很,没办法化整为零的必要和可能,能够“出门合辙”。所以也就对别人的说辞不屑一顾。不仅如此,还有“故步自封”的倾向。我这里或许想奉劝诸位热衷于开创学说的“民科”,千万不要这样干了。当下的科研活动,无论是自然科学的还是人文社会科学的,职业化程度都非常高。就连读了博士的,都很难找到工作。跟不用说一个体系外,而又没受过专业训练的人,能达到专业人员所能企及的高度。真正能站得高,看得远的是那些所谓见多识广的专家。他们可以吆五喝六,颐指气使。但作为一个尚未上道的圈外人,不可能如此。或许你认为,这是别人不理解你,没人听你诉说,怀才不遇。这些我都同意。但问题是,你要会讲故事,让别人理解你呀。当然,这其中也有古董界所谓的“捡漏”的可能。关键是你如何知道你捡的就是“漏”,或是人家已弃之如敝履的东西呢?这就是“故步自封”所带来的弊病。因此,交流还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从事人文社科研究的还是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在我看来,最好能够接触到专业人士,与他们产生互动。看看他们怎样对待你的研究工作。如果那些专业人士判定,这样走下去没有希望,我个人倾向于就此罢手,或者改弦易辙。当然,你也可以多找几位圈内的人试一下。或者看看相关领域的文献。假如连文献都没有,你自己创立的学说或许真没有什么价值了。我记不清楚了,好像是歌德说的,不要以为你自己的话是新的,其实别人已经说过了。牛顿不也说过吗,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有了点儿成绩,才捡了几枚贝壳。更何况他人呢?爱因斯坦发展了牛顿的学说,而且还在正规的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自己的成果。可是当他进入正式的学术界,一开始还是没人理他。所以才有普朗克说的那句让人沮丧的话,不要指望那些抱有旧思想的人接受新东西,只有等到那些老人都谢世了,新的一代上来,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接受新的思想。英谚云:You can’t 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 就是你口出莲花他们也不信。因此,创立新学说要有耐心,要耐得住寂寞。这或许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道理。法国作家加缪也曾说过,要想发现新大陆,代价就是要很长时间看不到海岸线。


我是个体系内的学者,曾经有不少我认为是“民科”的人找上门来。拿出他们写的书。打印的,有好几大本。还有的是专门花钱出版了的正规著作(现在有钱就能出书)。让我来看看是否有道理。可问题是,我说你有道理了,又能怎么样呢?更何况我并不了解你的学说。能和你谈上几句都是碍于你不辞辛苦跑来见我的面子。那么厚的书,凭什么我去读呢?你既非我的学生,又非我的好友,我干嘛看那些东西?倘若我说你不该这样干,肯定就算得罪你了。认为又碰到一个“打击”你情绪的混账家伙!所以,我为什么要当那个“混账家伙”呢?那我只能采用一种应付的办法,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态度。还有一种,就写一张纸,写上几条东西,通过邮局寄来。认为他写的这几行这就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就我这么几行字,全部总结下来了。上至天文,下达地理。说句难听的话,见到这种东西,我直接我就将其扔进废纸篓。如此狂徒,谁敢惹。反正我不敢。


根据我个人的经历,如果有志于学的人,还是从小处着手。这样的成功概率或许会大些。而且目的一定要明确,是希望赚钱,还是希望立腕。这都是在下叉子前要考虑清楚的。现在国家鼓吹全民创新,万众创业。政策是宽松了。但说实在的,这真是不容易,创新、创业?估计死得多,活得少。马云当年创业了,想找人融资10万元,都融不到,结果还是日本人给了他钱,他的企业才能成功上市。马化腾也同样如此,当你最需要人出手相助时是没人看好你的。俗话说,千里马有,伯乐不常有。可是你能确认你就是千里马吗?这都要自己先打个问号。希望我们国家的“民科”也能像美国的“民科”一样幸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5489-967973.html

上一篇:机器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反思
下一篇:中国的电脑围棋队将披挂上阵迎战AlphaGo
收藏 IP: 125.33.95.*| 热度|

8 谢平 史晓雷 魏焱明 韩健 李竞 蔡小宁 liank dulizhi9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10: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