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ic Horse: An Elegant Bein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l6866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博文

冯·诺依曼小传 精选

已有 9349 次阅读 2016-1-3 23:30 |个人分类:人物记事|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冯·诺依曼

冯·诺依曼(J.von Neumann)是上个世纪的数学天才之一。最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眼下使用的计算机都称为“冯·诺依曼架构”,也就是说所有的结构都是按照冯·诺依曼的思想进行组织的。


他的名字听起来怪怪的,不仅如此,还有若干变体,如Janos Lajos Neumann, Johann von Neumann,  Jonos von Neumann, 而熟人则喊他Jancsi,后来干脆就叫他Jonny.冯·诺依曼曾参加过美国的原子弹研制,由于受到了核辐射,得了骨癌,于1957年去世了。他于1903年12月28日出生在奥匈帝国的布达佩斯,于1957年2月8日死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后来他基本就去做官了,在中国就叫做“学而优则仕”,看来在国外似乎也不例外。


冯·诺依曼的父亲Max Neumann是位犹太银行家。“冯”(von)这个头衔是他父亲花钱买来的,就像中国古代一样,有钱人可以出点儿钱捐个官儿什么的。不要小看这个“冯”,那可是欧洲贵族才能用的。然而,这个头衔Max Neumann却不能用,只能给他儿子用。不知为什么欧洲的规矩也这么怪,我花了钱买了头衔,自己却不能用,只能留给儿子用,就像遗产似得。当Janos(约翰匈牙利语变体)还是个娃娃时,智力超群,尤其是具有过目不忘的超人能力。例如,用心算就能做出八位数的除法题来,这是同龄人所无法望其项背的。


作为顶级的数学家,冯·诺依曼的生活方式也与众不同,他喜欢热闹,派对、游戏,样样都来。他结过二次婚。1929年他迎娶了第一位夫人,Marietta Kovesi,喜静而不喜动,他们育有一女,名Marina;可惜这次婚姻仅维持了八年,他们于1937年分手。1938年冯·诺依曼又从布达佩斯娶来第二任夫人,Klara Dan,与前任夫人相比克拉拉更喜欢热闹,二人过得倒也舒心。冯·诺依曼去世时,克拉拉在他身旁。


犹太家庭都很重视教育。冯·诺依曼一开始就在布达佩斯的一所人文学校上学,在学校里他的数学天分展露出来。在19岁那年就写出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成人后,他进入了欧洲的几所大学(布达佩斯、哥廷根、汉堡、柏林以及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等),1921年到1923年他学的是化学工程,因为他父亲希望儿子成为化学工程师。然而,于1926年,他却意外地在布达佩斯大学以其出色的数学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1928年又因其Allgemeine Eigenwerttheorie symmetrischer Funktionaloperatoren 一文在柏林找到了工作。


从1926年1930年,诺依曼在柏林的洪堡大学是最年轻的无薪讲师。1929年Oswald Veblen请他到美国新泽西的普林斯顿大学就量子理论做几次讲演。于是从1933年开始,诺依曼就成为刚刚成立的普利斯顿高级研所(IAS)的数学教授。希特勒上台后,诺依曼永久定居在美国,但更确切的说,是因为那里有优厚的条件。他于1933年和1935年,成为Annals of Mathematics以及Compositio Mathematica的共同主编,在这个位置上他一直干到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诺依曼是美国陆军的顾问。自1943年以来,他在Los Alomos参加了曼哈顿计划。他还是委员会的一个成员,并精确计算出对日本投掷氢弹的目标,曾请求将京都作为轰炸目标,因为那里是日本的圣城。


诺依曼还是计算机科学的先驱之一。他开辟了博弈论并证明了极小定理。与Oskar Morgenstern(1902-1977)一道,他们撰写了经典著作《博弈论与经济行为》(1944)。因此成为博弈论的创始人之一。他对逻辑设计和公理集合论都曾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他著作等身,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5489-947874.html

上一篇:警察是如何碰瓷儿的
下一篇:一品锅和卤煮火烧
收藏 IP: 111.199.20.*| 热度|

23 李颖业 武夷山 梁红斌 王小平 彭真明 黄永义 黄彬彬 白龙亮 姬扬 田云川 王涛 鲍海飞 曹须 韦玉程 史晓雷 谢平 刘立 shenlu zjzhaokeqin naoh13 decipherer haishanzhidian shiyongj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0 10: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