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管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69786

博文

哪国的研发投入最多? 精选

已有 7861 次阅读 2016-1-21 15:47 |个人分类:海外观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研发投入, 科技政策, 国际比较

哪国的研发投入最多?

贺飞   北京大学

 

2016年1月19日,美国科学基金会下属的国家科学与工程统计中心在美国国家科学理事会的指导下,推出了《科学与工程指标2016》(简称SEI2016)。《SEI 2016》通过了大量外部专家、相关联邦机构、国家科学理事会成员以及科学基金会的内部评审专家的悉心评审,数据准确、全面。SEI 2016采用大量的直观图表,可读性很强,数据来源可靠,能满足各个层次的读者的信息需求。

科学与工程指标(以下简称SEI)系列出版物每两年出版一次,是全球首份也是最重要的全球科学与工程事业发展态势分析的高质量定量数据的出版物,其在事实和政策上保持中立,不提供政策选择,也没有政策建议。该书通过科学合理的综合分析,定量分析了全球科学与工程事业的范畴、质量和发展速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前的研发环境,从不同角度启发我们思考未来的政策。全书除了概要外,共分为7章,包括:中小学数学与科学教育;科学与工程的高等教育;科学与工程劳动力;美国研发态势和全球比较;高校研发态势;企业、技术与全球市场以及公众对科学与技术的态度和理解等。

本文根据该书相关内容,简要介绍一下全球投入的2013年最新比较数据。

 

随着各国研究人员数量及其占劳动力比例的日益增长,各国研发支出增长也都保持强劲势头。全球范围研发支出预计值继续快速增长,2003到2013的10年间翻了一番。全球趋势持续转型到更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经济,但各国的研发强度、相对关注研发上游阶段还是下游阶段及其研究经费对企业投入的依赖程度有着很大的差别。

尽管总体上是增长的,全球研发支出持续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东亚和东南亚地区(表1)。在单个国家中,美国是遥遥领先的最大的研发执行者,接着是中国,其研发支出正逼近欧盟总量(表2)。

美国和中国一道几乎占全球2013年研发支出估计值1.67万亿的一半。日本排名第三(10%),德国第四(6%),韩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印度是下一个梯队的执行者—每家占全球研发支出总量都在2%–4%之间。

 

表1  全球各地区研发支出:2013年

地区

亿美元(购买力平价)

百分比(%)

全球总计

16,714.5

100.0

北美地区

4,915.6

29.4

中美和加勒比地区

6.3

0.0

南美地区

396.7

2.4

欧洲

3,668.4

21.9

中东地区

338.9

2.0

非洲

126.0

0.8

中亚地区

410.6

2.5

南亚地区

454.3

2.7

东亚和东南亚

6,142.9

36.8

澳大利亚和大洋洲

254.7

1.5

数据来源:科学与工程指标2016

 

表2 美国、欧盟和其他部分所选国家国内研发总支出(GERD):1996–2013年

单位:10亿美元(当前价,PPP)

美国

欧盟

法国

德国

俄罗斯

中国

日本

韩国

1996

197.8

143.8

28.1

41.4

7.9

11.7

83.0

14.9

1997

212.7

150.8

28.5

43.2

8.8

14.7

87.8

16.3

1998

226.9

158.6

29.3

45.2

7.7

16.3

91.1

14.6

1999

245.8

170.2

30.8

49.4

8.7

20.6

92.8

15.8

2000

269.5

184.2

33.0

52.4

10.5

32.6

98.8

18.5

2001

280.2

196.4

35.8

54.5

12.7

38.1

103.8

21.3

2002

279.9

206.3

38.2

56.7

14.6

47.5

108.2

22.5

2003

293.9

211.1

36.9

59.5

17.2

56.4

112.2

24.1

2004

305.6

218.7

38.0

61.3

17.0

69.3

117.6

27.9

2005

328.1

230.2

39.2

64.3

18.1

85.7

128.7

30.6

2006

353.6

253.8

42.0

70.2

22.9

104.3

138.6

35.4

2007

380.7

270.7

44.0

74.0

26.5

122.9

147.6

40.6

2008

407.6

294.2

46.5

82.0

30.1

144.7

148.7

43.9

2009

406.4

300.1

49.8

82.8

34.7

184.4

137.0

46.0

2010

410.1

308.6

50.7

87.8

33.1

213.0

140.6

52.2

2011

428.7

328.4

53.4

96.3

35.2

247.8

148.4

58.4

2012

436.1

336.6

54.5

100.7

38.8

293.1

151.8

64.5

2013

457.0

342.4

55.2

101.0

40.7

336.5

160.2

68.9

数据来源:科学与工程指标2016

 

过去10年一个明显趋势是东亚和东南亚研发支出较其他主要研发执行地区的快速增长。中国持续显示最为强劲的研发增长态势(表3),在2003-13年间占全球研发支出增长总量大约三分之一。这一增长速度的差别导致美国和欧盟占比明显下降(分别从35%下降到27%,以及从27%下降到22%)。同期东亚和东南亚经济体(包括中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总计占全球的比例从25%增长到37%。

 

表3  美国、欧盟和其他所选部分国家的国内研发支出(GERD)平均年增长率:1998–2013

(%)

地区/国家/经济体

1998–2003

2003–08

2008–13

美国

5.3

6.8

2.3

欧盟

5.9

6.9

3.1

法国

4.7

4.7

3.5

德国  

5.7

6.6

4.3

英国

5.4

4.8

0.2

俄罗斯

17.5

11.8

6.2

中国

28.2

20.7

18.4

日本

4.3

5.8

1.5

韩国

10.4

12.8

9.4

印度

8.3

14.9


 

数据来源:科学与工程指标2016

 

研发支出占经济规模的比例常被用于衡量一国创新能力的指标。美国尽管研发投入总量超过任何一个工业化国家,但许多其他小国家有着更高的研发强度,即研发支出占GDP之比。欧盟提出的目标(欧盟2020要实现的五大目标之一) 是2020年研发强度达到3%。美国2013年的研发强度为2.7%(表4)。以色列和韩国这项指标并列第一,都为4.2%。美国在过去10年内研发强度在一个相对很小的范围内波动,欧盟则是逐渐增长;在韩国,特别是起点较低的中国,研发强度显著增长,两国在过去10年接近翻了一番(表4)。

这一指标在决策中使用有其局限性。政府可以通过控制器经济规模或是年度研发支出来实现一个特定的研发强度目标,通过企业成为研发经费主要来源而放大这一指标。在美国,企业资助大约占2013年研发支出的61%。而中国企业占比则更高,大约75%,在中国、日本和韩国以及其他差不多或略低的德国(66%)、法国(55%)、英国(47%)和俄罗斯(28%),都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研发强度目标。

各国企业研发支持的生产部门也不尽相同。制造业在部分国家企业研发中占到大约86%–88%,包括德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大大高于美国(69%)、法国(50%)和英国(40%)。在美国,企业研发涵盖范围遍布制造业到服务业: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制药;航空航天器;信息通信服务业,包括软件开发;以及包括研发服务在内的专业,科学和技术服务等。

各国关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程度也不一样2012年中国仅有5%的研发经费投向基础研究,而美国则为17%。相反,中国有84%的研发经费,美国有62%的研发经费投向试验发展。基础研究由于没有特定的应用目标存在有风险和不确定性,这也是大量基础研究通常主要由政府资助的原因。

 

表4 美国、欧盟和其他所选部分国家国内研发总支出(GERD)占GDP的比例:1996-2013年(%)

美国

欧盟

法国

德国

俄罗斯

中国

日本

韩国

1996

2.44

1.66

2.27

2.20

0.97

0.57

2.77

2.36

1997

2.46

1.66

2.19

2.24

1.05

0.64

2.83

2.41

1998

2.49

1.67

2.14

2.28

0.96

0.65

2.96

2.26

1999

2.54

1.72

2.16

2.41

1.00

0.76

2.98

2.17

2000

2.62

1.68

2.08

2.40

1.05

0.91

3.00

2.18

2001

2.64

1.70

2.13

2.39

1.18

0.96

3.07

2.34

2002

2.55

1.71

2.17

2.42

1.25

1.07

3.12

2.27

2003

2.55

1.70

2.11

2.46

1.29

1.13

3.14

2.35

2004

2.49

1.67

2.09

2.42

1.15

1.22

3.13

2.53

2005

2.51

1.67

2.04

2.43

1.07

1.31

3.31

2.63

2006

2.55

1.70

2.05

2.46

1.07

1.35

3.41

2.83

2007

2.63

1.70

2.02

2.45

1.12

1.39

3.46

3.00

2008

2.77

1.77

2.06

2.60

1.04

1.47

3.47

3.12

2009

2.82

1.84

2.21

2.73

1.25

1.70

3.36

3.29

2010

2.74

1.84

2.18

2.72

1.13

1.76

3.25

3.47

2011

2.76

1.88

2.19

2.80

1.09

1.84

3.38

3.74

2012

2.70

1.92

2.23

2.88

1.12

1.98

3.34

4.03

2013

2.73

1.91

2.23

2.85

1.12

2.08

3.47

4.15

 

数据来源:科学与工程指标2016

 

参考文献:

National ScienceBoard(NSB). 2016.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dicators 2016. Arlington VA: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转载请注明出处,联系作者:st69786@tom.co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15-951683.html

上一篇: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简介
下一篇:观察 | 谁是科研人力资源第一大国?
收藏 IP: 124.205.76.*| 热度|

16 文克玲 李天成 杨正瓴 苏光松 彭真明 田云川 张端鸿 陈冬生 孙学军 林耕 taoshl XY ljxm aliala decipherer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18: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