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逍遥者自逍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zf864 数学教育 家庭教育

博文

科研允许失败,但不允许没理由的失败

已有 3993 次阅读 2012-12-14 11:2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研, 创造, 自由

昨天看了王德华老师的《科研允许失败,但不能作为借口》,我深表同意。看完之后也有一些想法跟的交流下。

首先是科研要允许失败,这点很重要,做科研肯定不可能都成功,并且可以说大多数的科研都是失败的。但有一个地方大部分科研都是成功——那就是中国,看看现在的各种国家项目、国家课题,特别是教育科学方面的研究,只有能够申请下来,那肯定都是圆满完成的。很多的教育科学从立项到做最后也就一两年成果就出来了,并且还是能够影响国家教育决策的成果,这些成果一出来影响的是一批批的教师和学生,经常在知名杂志上看到一些成果写得牛头不对马嘴,但却依然还是顺利结题了,这是很危险的,这或许跟国内不允许课题失败有关系,但也不能这样将一些不知所云的结果当作成果来汇报,这是祸害。

其次,做科研失败在中国是件可耻的事,看看奥运冠军和亚军的区别对待就可见一斑,即使如此,国内也开始有人开始关注科研允许失败的话题,这就又为某些人大开方便之门,特别是那些没时间搞科研的人,在不能按期完成课题的时候就谎称课题失败,最后通过多方关系该走起的就走起。科研允许失败,但却不允许没理由的失败,不管课题是成果还是失败,都应该形成能说服人的报道,而不能是今天跳出个专家来说牛奶致癌,明天在跳出一个牛奶治癌,或者说今天有个专家说三聚氰胺有问题,明天又出一个三聚氰胺没问题,可能对于专家们来说这些只是一个笑话,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就会造成恐慌。

最后,王老师说了关于研究生评价的方式,我也很赞同,现在的硕士、博士都是量化性地去评价,量化很容易将研究工作变成一个个数字和一个个任务,而不是具有诱惑性的趋势,看看现在的博士要发多少篇文章,要写什么样的毕业论文,一片SCI评审至少都要一年半载的,学生忙着论文哪有时间去深入研究自己的领域,硕士、博士应该学生如何深入研究一个方向一个领域的,而不是产出多少东西,如果一个博士毕业不能在自己研究的领域找到未来的方向,我认为这是一种失败,不管他发了多少篇文章,最后对科研的迷茫和逃避是必然的,失去方向感对于高级知识分子是非常严重的一件事。

对科研的评价应该多元化,《脚注》电影里面的父子两应该都并存于科研之林,能够给予后人警示的失败科研都应该认为是好的科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4523-642543.html

上一篇:脱裤子放屁是否多余?
下一篇:也说国家研究生奖学金——“悲催”的理科学院的文科专业
收藏 IP: 219.244.165.*| 热度|

5 杨晓虹 杨正瓴 曹聪 吕喆 张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3: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