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杂说“越”
热度 4 冯大诚 2019-12-8 08:37
杂说“越” 人对于自己幼年时思想和行为是失去记忆的。除了对于个别特别深刻的事件可能有模糊的印象外,人们一般难以记得自己在幼年时的行为、知识以及知识的来源。对此的记忆,往往来自稍长之后旁人对此的叙述。我也是如此。对于自己幼年时的知识水平,往往是小时候听大人叙述得来的,当然,还有一个来源,便是略长 ...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8222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4
杂说“晋”
热度 5 冯大诚 2019-12-1 08:30
杂说“晋” 如今晋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山西的专用字了。晋商就是山西商人,晋剧是山西的地方戏。 当然,大家都知道,山西之所以称晋,那是因为周代在那里有一个诸侯国,晋国。晋国是周代特别是春秋时期最重要的诸侯国之一,所谓战国七雄之中有三个就是晋国的三家贵族瓜分晋国而成,因而又有三晋的说法。 ...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7816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5
杂说“楚”
热度 6 冯大诚 2019-11-16 07:59
杂说“楚” 看到一个“楚”字,人们首先想到的大概就是古代屈原的那个楚国或现在的湖北。 楚国是周代在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在绝大多数时间里,也是地域最大、国力最强盛的诸侯国。虽然楚国地域大、国力强,令中原的大多数诸侯国害怕,但是,中原的那些诸侯国大多在心底里看不起它,认为它只是一个蛮夷,换句话说, ...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8574 次阅读|13 个评论 热度 6
杂说“吴”
热度 3 冯大诚 2019-11-5 08:35
杂说 “吴” 现在用到吴字,一般只是两个专用名词,一个是历史上的吴国和因吴国而起的地区名称,另一个是姓氏,不过姓氏也与历史上的吴国有关。 吴国,也是周代的诸侯国,不过有两点特殊。第一点,周代天子的子弟的封国,都在黄河流域,即所谓 “中国”。那里是华夏民族生活的地方。“中国”的东面的称夷,北 ...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7884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3
“爨”与“两下锅”
热度 4 冯大诚 2019-9-12 08:18
“爨”与“两下锅” 有时候,多认得一个字,也能够多得到人们的一些尊重。记得几年前,与一位老友一起去参观在苏州的 “中国昆曲博物馆”。那个博物馆的馆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全晋会馆。去的那几天,正好有一个什么昆曲的活动,全晋会馆的大门上挂着长长的一个横幅,横幅上当然有许多字,其中有一个“爨”字。这是 ...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7063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4
杂说“茄”和它的“亲戚”
热度 5 冯大诚 2019-8-6 08:03
杂说 “茄”和它的“亲戚” 夏天是蔬菜市场上茄子最多最便宜的季节,茄子的形状大小各异。南方的茄子多细长,北方的则粗壮。南方的线茄,从名称上就知道是细长的。山东的茄子多上小下大、有些水滴流线型,很漂亮,下端像白炽灯的灯泡。再往北,河北、北京则多圆茄。 现在 物资交流频繁,各处各样的就都有了 ...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15823 次阅读|12 个评论 热度 5
从莲就是荷、睡莲不是荷说到为什么称电荷
热度 8 冯大诚 2019-6-27 08:36
从莲就是荷、睡莲不是荷说到为什么称电荷 一年快过去一半,盛夏到了。南北各地的朋友们都 “晒出来”他们那里“荷花”盛开的照片。在一年四季轮换开放的各种传统花卉中,无论从花朵之大还是从花期之长来说,荷花都是名列前茅的。 在很多公园或园林里,荷与睡莲都是混杂在一起种植的, ...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18049 次阅读|16 个评论 热度 8
杂说数码与码
热度 2 冯大诚 2019-6-17 08:37
杂说数码与码 生活在今天的社会,人们是离不开数码的。数码,根据字典上的定义,是 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 换句话说,就是带有某些特定信息的字母或数字。 例如,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身份证号码,我的这个由 13个数字组成的号码,就代表着我。我们济南市的汽车,都有有一个以鲁A(或鲁S)开头、后 ...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8579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2
杂说文化和艺术修养(4)写字
热度 1 冯大诚 2019-6-14 08:26
杂说文化和艺术修养( 4 ) 写字 文字的诞生对于人类的文明是一个有里程碑性质的大事。这件事情不但现在这样看待,我们的古人 好像 就已经认识到了。 只是 他们认为中国的 文字是像仓颉这样的圣人创造的,而仓颉造出文字来的时候, “天雨粟,鬼夜哭” 。所谓 “天雨粟,鬼夜哭 ...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4643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杂说粽子——来历和形状
热度 4 冯大诚 2019-6-7 07:38
杂说粽子 ——来历和 形状 今日端午节,好些天以前,超市里便热卖粽子了。一年一度,这是粽子最畅销的时候,商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的。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很古老的传统了。人们大多说是为了纪念屈原,当然,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例如,闻一多先生就曾经说 “ 端午那天孩子们问起粽子的起源 ,我当时 ...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8799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9 07: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