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uirrelroc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uirrelroco

博文

大熊猫降级 精选

已有 8866 次阅读 2017-5-8 07:39 |个人分类:自然可说|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科普, 生态, 博物, 自然保护, 自然可说


  去年九月初,大熊猫不再濒危的消息传遍互联网,一时间圈内哗然,议论纷纷。
  这则消息的依据,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简称IUCN,是全球最大的环保组织,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很具权威性。IUCN内设六个委员会,其中的物种存续委员会负责组织制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红色名录根据严格的标准评估不同物种的灭绝风险,按严重程度依次是绝灭、野外绝灭、极危、濒危、易危、近危、无危、数据缺乏和未评估。红色名录的目的,是提供有关物种生存的科学信息,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迫切性,以便影响和协助不同地区的政策制订者,尽可能地降低物种灭绝的风险。
  我们都不喜欢听到物种灭绝的消息,但灭绝却是每个物种的终极宿命。
  “物种”虽然是分类学上最客观的一个分类单位,但仍然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任何生物都在不断演化,如果我们跨越一个漫长的时间尺度去考察,现生的物种与它们的祖先往往已经差异巨大。比如著名的“神兽”羊驼,它的祖先原本在北美,也许受气候变化所迫,也许是逐水草而居,总之是慢慢地走向了南方,边走边演化,以至穿过巴拿马地峡走到南美后,已经变成现在这么一副样子,与它走去亚洲的“堂兄弟”判若两驼,更与它们的祖先截然不同。欧亚大陆上的猛犸象,从Mammuthus meridionalis演化成M. armeniacus再变成M. primigenius,这三个“薪火相传”的物种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年代。类似猛犸象这样缓慢进化,“代代单传”,不产生更多其它新物种的进化形式,被称为线系进化,线系进化上的每个物种都被称为年代种。年代种是物种进化历史上的连续切片,一片出现,前一片便调零。那些被取代的年代种在地球上的消失,就相当于灭绝,只不过这样的灭绝被称为伪灭绝。从这个意义上讲,灭绝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如果说,伪灭绝是一个物种的基因组成被大幅度地修改,灭绝便是一个物种所拥有的基因库的彻底消失。如果一个物种仅在某些地方消失,那是局地灭绝,比如随着美国联合太平洋铁路的修建,北美野牛的分布范围和数量锐减。如果一个物种在地球上彻底消失,则被称为全球灭绝,比如众所周知的剑齿虎、渡渡鸟。
  物种灭绝的原因多种多样。一个物种的生存依赖于特定的环境条件,任何必须的环境条件的丧失,都可能导致物种的灭绝。渡渡鸟灭绝后,毛里求斯岛上的大颅榄树也濒于灭绝,这是因为这种树的种子要依赖于渡渡鸟传播,没有了渡渡鸟,大颅榄树的种群也难以为继。地球上的生态平衡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波涛汹涌,总有一些不能适应变化的物种在灭绝,这是生态系统的常态。
  在地质时间的尺度上,偶尔,生物系统会遭遇内部或外部的剧烈冲击,比如种群的非平衡剧烈增长、比如火山喷发或者小行星撞击,这时便会出现物种的大规模灭绝。在已知的地球生命史上,曾经有过五次物种大灭绝,整个生物圈几乎打烂重来。奇妙之处在于,每一次大灭绝后,生命并没有在地球上消失,而是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只是完全不同于原来的样子。
  自诞生以来,特别是自新仙女木期以来,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范围和数量越来越大,所到之处,大型动物几乎消失殆尽。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剥夺变本加厉,野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急剧下降,环境污染、生境破碎化更使这一过程雪上加霜,物种灭绝的速度已经远超寻常,有学者认为地球正处于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过程中。我们无法预料这次大灭绝的后果,但那一定不是我们乐于置身其中的世界。甚至,我们能否置身其中都成问题。正因为如此,减缓物种灭绝才成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尽管这次大熊猫从濒危被降为易危,但致危因素并没有消失,这也是有专家质疑IUCN判断的原因。我们保护大熊猫,保护的不仅仅是大熊猫本身,更保护了熊猫栖息地里的众多生命。倘若我们把这次“降级”看作成绩,沾沾自喜,放缓保护的脚步,那些生物的生存仍将受到威胁,而最终被威胁的,很可能就是我们人类自己。
  功利一点儿说,自然保护没有那么高尚,人类自救而已。


 
汶川地震后的第四年 卧龙保护区 山犹如此



无论人做什么 熊猫不会明白 得睡且睡





本文经编辑校定后发表于《中国科学报》 (2016-11-18 第3版 科普 自然可说),此处是有修改的原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9438-1053562.html

上一篇:春去了
下一篇:水中央
收藏 IP: 60.219.211.*| 热度|

28 吕喆 李竞 李学宽 王春艳 蒋德明 于飞 陈小润 冯大诚 侯沉 黄仁勇 鲍海飞 梁洪泽 梁红斌 杨正瓴 陈楷翰 刘钢 宁利中 余国志 周浙昆 徐晓 朱晓刚 李土荣 王剑 bridgeneer xlsd aliala biofans wangqinl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6: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