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三十四:首战告捷

已有 4273 次阅读 2013-7-31 19:10 |个人分类:建言新农村|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生态, 连载, 纪实, 农场, 杨树林养鸡

                          蒋高明

 

怎么解决养鸡场死鸡进入餐桌的难题,能否将动物们从牢笼里释放出来呢?速生林应当怎么改造?农民们为图省事,将庄稼地改造成了林地,按照经营农田的办法经营杨树林,要给杨树浇水、施肥、甚至打农药。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这样的单一纯林根本不能叫森林,而是以乔木为主的大农田。由于森林种类变得单一,农田天敌鸟类的家被毁灭了。因此,要恢复农田的生态平衡,还必须从本地森林群落的恢复入手;要解决笼养鸡空间狭小问题,还必须为禽类寻找自由的空间。除了大草原外,丰产林下的空间就是理想之地。

我们这个工作思路从2007年春节就开始了。但是,要实现我们的想法,必须有土地,而问题是蒋家庄的集体的杨树林都承包到个人手中了。如果我们提出要恢复本地森林,村领导肯定不会感兴趣的,他们最关心的依然是像中国的各级政府关心的一样,要钱要项目。只要是项目,能够将来对村里有些带头作用,就是污染项目他们也愿意让出土地。这样,我们就只有以上农业项目的名义跟村领导争取土地支持,我们提出的项目是利用林下空间散养柴鸡,因为,柴鸡的销路很好,且有了土地后,可进一步将杨树纯林改造成本地森林。

利用林下空间散养柴鸡的思路获得了村领导的支持。他们从中间做工作,希望村里承包了集体的8亩杨树林转手让我们承包做项目,具体价钱由我们和承包林地的村民谈。主要承包人是本家的一个小兄弟,小时候带着他玩的,其余的是他的父亲还有几家亲戚。因为非常熟悉,提到钱是谁都不好意思要,但他们心中有数。他们刚从村里承包的土地,每亩350/年,种植了约600棵杨树苗,只有三年多,如果我们转手承包,很显然,那些杨树就是一个很好的生意。他们竟然按照城里公家征用土地的标准,对树木的补偿提出每棵树苗要补偿100(树苗钱只有1元多),因为我们要进行试验,后来按照5.8万元成交由我们一次性付出。农民一下子就收益这么多的钱,他们就非常痛快地将土地承包合同转到我们的手中。

因为杨树还在成长,直接换成本地树经济损失太大,我们就按照对村里的承诺先发展林下养鸡。于是,2007年春节一过,我们养鸡场也开始动工了。

我从隔壁村里请来我的初中同学做林下养鸡的技术负责人,他曾经贩过鸡苗,了解鸡的习性,也会建鸡棚和土法火炕;另一位是村里原民兵连长,他早年参加过越战,是老党员,比较可靠。

开工那天,按照当地的乡俗,我们买来了红鞭炮,沿着院墙的一周放炮,希望带来财气,同时施工工地打起了彩旗,施工队伍就是从村里请来的,都是乡亲,村支书也来帮忙,自然非常热闹。

 

5-3 2007年春节后修建弘毅生态农场育雏室

 

养殖场建起来了,我们从泰安买来了柴鸡苗,这些鸡苗是农民自己留种培育的,为本地品种,长成后的鸡重3斤左右,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第一批进来了2200只鸡苗,因为考虑到鸡的死亡率,我们计划到时候有2000多只能够进入市场,因此多买了200只。因为是第一次在平邑县进行杨树林下养鸡,我们也没有经验,也不敢进太多的鸡苗。这些宝贝一到农场,两个养鸡的工人就忙碌起来了,又是烧火,又是饮水,又是防疫,又是喂食,这样,我们的柴鸡苗一天天长大了,死亡率也不高。因为,外面的温度还低,它们的免疫力还没有发育完善,我们还不能让小鸡进入到外面的林下自由活动,需要长到约1斤左右才能放养。

 

5-4 育雏室里的鸡苗。

5-5 清早从鸡棚里往外飞的柴鸡。

 

眼看着天渐渐暖和了,鸡也逐渐长大了,杨树已经全部放开了叶片,林下的草也长高了。按照我们最初的设计,要让这些林下鸡进入大自然去活动了。2007五一节后,饲养员开始试探着将柴鸡放养到林下去。一开始,适应了鸡棚内舒适温度的鸡们对外面的世界好像并不感兴趣,只是有个别的鸡出去试探,但很快又跑回去。以后试探的次数多了,鸡们发现了外面更新鲜的空气、水和天然的草本植物后,它们开始不愿意在暖棚里呆着了,而是一打开鸡棚,那些鸡们就兴奋地往外面飞了。

第一茬鸡养殖非常成功,到了六月份,就有蒙山上的一些餐馆开始打听外面的柴鸡价格了,在2斤左右的时候,就有人以15/(当时的价格,现在价格20/)买去尝鲜了,卖掉五六十只鸡后,我们也有些兴奋了,这批鸡肯定稳赚了。果然,到8月中旬,我们养的第一批林下柴鸡全部售完了,扣除土地承包和人工费,还赚了8000多元,农民们都眼红了,认为林下养鸡真是个好办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712969.html

上一篇:建议大家认真读一下温铁军先生的这篇文章
下一篇:《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三十五:林下养鸡全军覆灭
收藏 IP: 159.226.89.*| 热度|

2 陈楷翰 陈辉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21: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