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x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x

博文

(8)临震预报的贝叶斯框架--宁效管鲍分金,莫学孙庞斗智 精选

已有 5845 次阅读 2008-12-7 17:02 |个人分类:怪哉虫儿|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前几天开了一个会,我讲到:“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是:宁效管鲍分金,莫学孙庞斗智”。
 
下来有小兄弟问我说,知道孙庞斗智的故事;但没听说过管鲍分金的故事。这有些奇怪。这个句式“宁。。。,不。。。”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意思,怎么会只知道后一个故事呢?
 
管仲也算我们历史上的牛人了,但他未成名前只是鲍叔牙的小哥们。两人合伙做生意赚了钱,管仲七算八算,分给自己的利润比应得的多,鲍叔牙也不在意。有人提醒鲍叔牙说:你那小兄弟占了你便宜啊,鲍叔牙笑着说:没关系,他家里比我更缺钱,多分点就多分点吧。当然,管仲是有些不对,但鲍的大度,使这两人一生合作,成就了一番连孔夫子都得赞叹的伟业。
 
这就是“宁效管鲍分金”这种合作双赢模式的由来。如果鲍叔牙斤斤计较,反目成仇,我们现在大概不但不知道管仲究竟占了鲍叔牙几个贝壳的便宜,也不会知道这两个人。所以最关键的是合作出大成果,而不在于瓜分成果时的绝对公平。孙庞斗智的模式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讲了。
 
“宁。。。,不。。。”模式,在临震预报的发布问题上,最近黄庆兄指出‘宁可千日无震,不可一日无防’这话逻辑上不符合“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格式。光恒兄进一步指出,就算改成“宁可千次错报,不可一次不信”,好像也不对。光恒兄是对的,但这句话不再是格式的不对,而是缺乏两害相权的“权”,两个代价函数的定量比较。
 
在我们文化背景下,问“一条人命值多少钱”这个问题也许是不合适的。对人的生命,我们常常不愿意明确地与钱挂钩。说的是人命关天,生命无价。但实际上,真有了权,往往又草菅人命。
 
但是,在灾情评估,牵涉到决策(如地震预报的发布、泄洪、等等)的时候,往往不得不估计生命损失的代价,以与其他可能的损失相权衡。这是不得已的事。改革开放以来,人命的代价逐步定量化。但是我们这种含糊的人命价值观,首先表现出来就是飞机失事旅客死亡的赔付上。外国人赔得多,中国人赔得少,舆情大哗,然后渐渐改了。到现在,好像还有农村户口与城市户口同命不同价的现象,大家好像正在嚷嚷。
 
网友Amsel说,(地震预报)“实行的时候一定要避免漏报,不怕虚报”。我回复说:“好像这是第三层次要解决的问题,不能一般化这么讲?” 我认为Amsel实际上心里想的还是人命关天,不愿定量,我个人非常同情。但是,不定量的结果就是很难作决定。像Amsel举的具体例子,“好像唐家山那种必要的疏散当时等了10天就都不耐烦了。”见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9806评论。
 
这个情况我算比较清楚。弟兄们当时根据现场考察,结合遥感图像解译,认为唐家山堰塞湖目前尚无溃坝之虞,结论已经上报。但是领导仍然决定绵阳等地开始疏散。老百姓风餐露宿等了10天,怨声载道,终于才等到了人工泄洪。这不能怪老百姓不耐烦,也不能怪温哥的指示(不能再死一个人)。怪只怪决策的官员没有科学依据,只好往自己的官帽上乱加权。
 
另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华国锋问梅老太,究竟要不要发北京大震预报。当时毛主席病重,发了大震预报,毛主席就得搬家。太折腾了病情会加重,不搬家又怕真震起来把毛主席给压着了。换位思考,您要是梅老太,您怎么回答?没法回答的,因为这个代价函数不是她能算得出来的。所以我建议我们目前只讨论第一、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损失评估模型,把模型中有些参数留给领导自己去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84-50090.html

上一篇:别总在牛A与牛C之间徘徊
下一篇:叫好!
收藏 IP: .*| 热度|

11 肖重发 李侠 杨玲 王富 鲍得海 刘玉平 陈绥阳 王春艳 毛克彪 陈永金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3: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