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家们的反思http://www.sciencenet.cn/sbhtmlnews/2008/12/213471.html,和网友们的讨论,我赞成“地震短临预测卡”的格式应该考虑改革了(见上引文)。
比如那个时、空、强三要素中的“空”,要求的是“最大直距”< 300(或250,等)公里。震中落到300公里这个圈内,就算报准了,落到圈外,就算地点没报准。我觉得这就很不科学。有那位网友能告诉我这种300、250、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吗?
事实上,地学现象中“距离”的概念,应该慎用欧几里德几何空间的距离。具体到临震预报,这个“空”,就是断裂带的概念。比如这次汶川地震,如果当初有人预报青川要震,几何距离到映秀、超过300km。能算没报准吗?如果另外有人报成都龙泉驿要震,到映秀的几何距离则不到100km。则青川应该算报的比龙泉驿更准,因为龙泉山属于另一个断裂。
我不知道国家有没有标准的断裂带分级体系。我觉得地震短临预测卡的“空”应该按这个标准分级体系填报。
另一个小建议,当然很多行家都讲过了,这个地震短临预测卡应该说明预测依据,好计算概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84-49706.html
上一篇:
别总在牛A与牛C之间徘徊下一篇:
(7)临震预报的贝叶斯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