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Xuefeng Pan's Web 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uke01361 分子遗传学、分子病理学、分子药理学等研究者、教师、诗人、译者、管理者

博文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SCA3)

已有 12460 次阅读 2014-8-6 10:12 |个人分类:潘学峰论衰老健康|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SCA3)

 

1972年首次发现。以先证者为"William Machado" 和 "Antone Joseph",故命名为MJD

MJD在印度尼西亚东部佛罗里斯岛最多出现,MJD发病率1/140。中国人发病率也较高

 

病因

 

起因于ATXN3基因内的 "CAG" 三核苷酸重复序列扩增。正常人的单位13-36,病患则为 68-79。扩增机制不明确(是否普通人也会发生)。ATXN3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长臂侧

 

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只要一个等位基因出问题,就发病。子女发病率50%,不分性别。

 

 

症状

 

记忆力差、痉挛/强直、语言和吞咽困难、四肢肌肉发育不良、灵活性差、尿频、不自主性眼球运动,最初发病时间为青春期早期,随着时间变重。最终导致瘫痪,但一般不进一步影响智力

 

治疗

 

尚无有效方法治疗MJD。只能对症治疗,MJD可依据发病时间和病症分为5个亚型。1型在10到30岁之间发病,病情比较严重;2型最常见,20到50岁间发病,病情中等;3型40到70岁发病,表现肌肉痉挛、震颤、麻木、足、手痛等,多表现肌肉萎缩(这类较常见),几乎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问题,比如视物模糊、复视、动眼能力下降,颜色区别能力较差,有些可表现出帕金森症状

 

4型表现类似帕金森疾病;5型类似遗传痉挛/瘫痪。

 

预后

依据病情而定,严重者或到三十到四十岁之间。通常死于呼吸道炎症(肺炎)

 

更多内容请参见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512045.htm

本文内容有些部分可以作为百度百科相应内容的完善和补充。

国内知名学者唐北沙教授

http://www.365heart.com/user/index.asp?u=tangbeisha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8980-817461.html

上一篇:壮阳药伟哥(Viagra)的发明充满了喜剧色彩
下一篇:互联网上的信息,中文的比英文的更垃圾
收藏 IP: 101.161.5.*| 热度|

1 wangqinl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5: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