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Xuefeng Pan's Web 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uke01361 分子遗传学、分子病理学、分子药理学等研究者、教师、诗人、译者、管理者

博文

诗歌翻译不能不尊重原作者

已有 2028 次阅读 2019-3-25 03:27 |个人分类:潘学峰诗选|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诗歌翻译不能不尊重原作者

潘学峰

我发现从西方诗歌引介入中国开始,很多译者都不尊重原诗人。主要表现为翻译者肆意变更原诗歌的诗体、meter、步调和韵律等一系列问题。

当然由于西文和汉字的发音差别,有些诗歌的原韵实在难以保留,但是我们作为译者必须想法依据原诗歌的韵律模式寻找一整套韵律加以替换为宜!而不是肆意妄为地无视,或把原来诗歌强硬地依据中文的标准,变得面目全非。这一点很重要,因为meter、步调和韵律,特别是韵律承载着原诗歌的情绪!而原有诗歌的美感和乐感完全仰仗这些诗歌所必需考虑的元素!

因此,我的诗歌翻译原则就是“帮个忙”,替原诗人说话,而不是越俎代庖,任意改变诗歌的诗歌体裁,因为包括诗体、meter step 和韵律等等都是人家原作者精心选择的,翻译的人必须体现对原作者的尊重!

由于我平时业务实在跨度太大,包括分子生物学、纯医学、药理学和公司技术等等,跨度大,事务实在太多,能帮忙的人又少之又少,所以难得有超过30分钟的时间翻译一首诗歌,加之视力越来越差,真的是难以把过去已经翻译(被糟蹋)的诗歌再翻译一遍,所以总是感觉无奈!但我还是希望把这些问题指出来,希望那些喜欢翻译诗歌的同好一定要注意!
来自群组: 当代流派研究(这是我2015年的一番话)

潘学峰翻译标准举例

象大麦那样


翻译:潘学峰


象大麦曲俯

于滨海洼地

在劲风里唱

不停息


象大麦曲俯

然后再直起


是否我也要,不屈,

从苦痛中奋起

是否我要默默地

夜以继日,

把忧郁

变为歌曲


Like Barley        

by Sara Teasdale


Like Barley Bending

In low fields by the sea

Singing in hard wind

Ceaselessly


Like Barley Bending

And rising again

So would I,unbroken

Rise from pain


So would I softly

Day long,night long

Change my sorrow

Into a song


英语诗歌翻译的一点感想


     我已经翻译了至少210首来自英语世界著名诗人的代表性诗歌作品。我一直以来都觉得中国的现代诗歌太过“山寨”,于是我希望翻译一些当今英美依然风行的诗歌给中国那些获得这个鲁迅文学奖,那个茅盾文学奖的诗人们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现代诗歌,不管是自由体还是用特定诗体写成的...我希望他们能更上一层楼,摘取诺贝尔文学奖!


   据说,很多专职从事诗歌创作的人是知道我这么干的,只是他们都太过牛叉,不想认识我这个人。但我思故我在,我想这么干就这么干了...

这个过程带给我的收获是“有事可干”,带给我的最大感触是中英语言发音问题,词义相同或相近,但发音却有时相差甚远,这给翻译诗歌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严复曾说翻译要瞄着信、达、雅。我觉得这用于翻译其他文体并不难,但用于诗歌翻译很难!特别是用于翻译韵律体诗歌就感觉生生很难。正如前面提到的,同义词,不同音韵,如果求“信”,则有可能会毁掉一首饱含音韵的英诗的音乐美感,如果求“达”,那么就需要翻译者具有“套韵”的能力,这要求翻译者需要懂得作诗法,也就是需要翻译诗歌者本身就是一位差多不水平的“诗人”。


    至于求“雅”,我觉得对于翻译诗歌而言,能够照顾好“信”“达”,就已经超级别高雅了!我曾在公开场合提请诗歌翻译爱好者注意尊在对一首好诗个“动刀子”时候尽量尊重原作者,我觉得如果差不多能驾驭上面说到的情形,就有可能成为可以被人接受的诗歌翻译者!


    目前为止,我得到的不完全的反馈,知道我自己就被人看作是这样的诗歌翻译者,假如我再能把所翻译过200余首诗歌作品结集出版,如果能一二再,再二三地做下去,久而久之,我就有可能被认定为诗歌翻译家了...


难道这不值得期许吗?!

潘学峰2017年11月16日写于课间休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8980-1169434.html

上一篇:科学的进步在于产业需求的推动
下一篇:土鳖的性格
收藏 IP: 202.92.10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9: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