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杨芳草长亭路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fangimr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yangfang@c-nin.com

博文

铁磁学外传—(3)South or North,This is a question

已有 5076 次阅读 2010-5-10 18:41 |个人分类:铁磁学外传|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铁磁学外传

                                                                

                                                   (磁子午线的切线,图片引用于网络!)
 

       我们早就知道,地球本身就是一块巨大的磁铁,它的N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而S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这样,如果把一块长条形的磁铁用细线从中间悬挂起来,让它自由转动,那么,磁铁的N极就会和地球的S极互相吸引,磁铁的S极和地球的N极互相吸引,使得磁铁方向转动,直到磁铁的N极和S极分别指向地球的S极和N极为止。这时,磁铁的N极所指示的方向就是地理的北极附近,磁铁的S极所指示的方向就是地理的南极附近。

       那么,古人为什么要把指示方向的磁铁称为指南针呢?

       指南针最早为中国发明,随后演变成罗盘应用于航海事业上。 北宋末南宋初(约为1180年左右),中国的指南针(或者说罗盘)通过阿拉伯商人传入欧洲。此后,罗盘在世界航海事业上被广泛应用,因此才有15-16世纪欧洲人的世界地理大发现

       按照咱们官方的历史教科书来看,由于这一渊源关系,欧洲人的指南针应该也是用来指南的。 然而这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欧洲人并不这么看!在大英百科全书中,有两个不同的词条来解释:

        第一个词条为direction determinants,即方向指定仪器,解释如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有磁指南和机械指南两种,磁指南发明于公元前3世纪,称为司南’……机械指南仪器为指南车,约在3世纪发明……

      第二个词条为compass,译为罗盘,即通常意义上用于航海的指南针。解释如下:航海或勘测时在地球上使用的基本测向器,……最老、最常用的罗盘为磁罗盘……12世纪,显然中国和欧洲的航海家都各自发现,一块天然磁石,一种自然界存在的磁性矿石,漂在水中木棒上时总是指向北极星方向……

       两个词条其实是对指南针作了区分。一种是在陆地上、较简单的指南仪器,源于中国司南;另一种是用于航海和勘测上、较专业的指北仪器,欧洲和中国同时出现,无先后之分。

       分歧就这么出来了,对比这两个词条,发现大英百科全书似乎把中国是最早发明指南针这一说法完全给推倒了,因为在欧洲历史上,罗盘才是真正的指南针,并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争霸海权和开拓殖民地等近现代历史的决定性事件中,与火炮和航海术一样扮演了功不可没的角色。对中国古老的指南针不但否定,而且用了两个不同的词条来加以区分。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也有指南针和罗盘(磁罗盘)两个词条,但不论是对指南针的解释,还是对罗盘的解释,都最终追溯了到战国的司南 咱们认为指南针和罗盘同出一源,用来指南,而西方人认为指南针显然应该是罗盘(佩雷菲特认为,罗盘是欧洲人自己发明的,与中国的司南没有必然联系,罗盘用来指北,而中国的司南则用来指南。)这似乎是一种不同文化背景上的误解。

        也有人认为叫指南而不叫指北针,主要原因是:1、南为阳,北为阴,指向阳向;2、皇帝都是座北朝南而坐,所以得顺着皇帝的视线指呀。(古代把南视为至尊,而把北象征为失败、臣服。宫殿和庙宇都面朝向正南,帝王的座位都是座北朝南,当上皇帝称南面称尊;打了败仗、臣服他人败北北面称臣。)

        还有人认为可能中国人认为辨别方向有时很难(南)而要解决一个指难(南)的工具。英国人时常找不着北,而需要一个找北的方法,还可能和他们接近北极圈有关。(看起来像是玩笑话!不能当真。)

       现在来说,中国人认为指南针指南,欧洲人认为指南针指北,这都没错。毕竟现在的指南针是棱形,指针两头均衡,并非如司南只有一个杓柄,既指南也指北,所以所谓的南北之争,咱们也就不要继续徒费口舌了!(South or north, this was not a question.)请继续关注铁磁学外传4)不要问俺从哪里来。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561-322383.html

上一篇:左撇子现象
下一篇:谁记梅村绝命词
收藏 IP: .*| 热度|

17 刘俊明 武夷山 张志东 王晓明 罗会仟 刘玉平 钟炳 盖鑫磊 金小伟 苗元华 柳东阳 陈湘明 李学宽 李泳 田仁飞 丛远新 zdlh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5 15: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