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科普说开去
这两天,“介观热力学“这个群很多教授学者对科普的重要性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我也忍不住表达了一些我的看法,与大家分享。
首先,无论是数学还是物理,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理解与学习。什么是数学思维,什么又是物理思维,工程思维?这些其实需要高人去引导,去启蒙的。这些启蒙与引导不用说小朋友,普通大众,就连职业的科学家都需要。因为术业有专攻,所谓专家只是在自己的小圈子比别人懂得多点,深点。科普的意义并不能直接导致创新(创新是很难的,是少数人的事情),科普的意义在于启蒙,埋下种子。另外,高水平的科普也是很难的。不是谁都能做好科普。
我理解做科研,技巧,绝活是非常重要的,这体现在无论是实验技巧,推公式的能力,还是计算方法上有自己的绝招。但只有绝活也是不够的,一个好的PI要有整体观,整体观就是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某种程度上比知识点本身还要重要。如果没有这种整体观,你很难提出重要的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
这里我想再引申一个讨论,科学家的两种工作方式:单打独斗还是与人合作哪个更好?有的人喜欢单干,自己写文章,这是一种工作方式。也有的人喜欢和同事朋友联手,合作解决科学问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后一种方式有优越性。因为你与他人合作其实是增加你所拥有的技能,绝活。另外与人合作是一个相互启发的过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挑别人的错比挑自己的容易的多。尽管合作非常重要,但在关键时刻谁也替代不了你的冥思苦想。
另外我还想到一个问题,一个人做科研是追逐前沿主流的问题还是另辟蹊径搞所谓冷门的问题?追时髦前沿的问题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好的一面是容易出成果,论文容易发,但竞争也激烈,因为流行,太多人集中到这个领域,狼多肉少,想做出新东西其实并不容易。另一方面坚持搞所谓冷门的东西,是要有勇气的,因为这里有很大的风险,很可能奋斗一生,一无所获。
人生苦短,我们该何去何从呢?我个人体会,做研究至少要两条腿走路。这当然是一个比喻。所谓两条腿走路,就是让自己的研究领域尽量广一些,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这其实是博与专的辩证关系问题,博和专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那么面对众多的研究方向,我们该如何选择和深耕呢?我觉着这里面有个品味的问题,所谓品味就是对科学问题的鉴赏能力。我们的深耕其实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完全靠力气,靠推土机式的技巧获得成功,不用在乎它是否优美,这当然也是很了不起的能力。但也有另一类人,他们的工作是优美的,似乎并不费力,只要写上几页纸,耀眼的结果就出现了,技惊四座!其实优美是一种评价标准。这看起来有点玄,但对基础研究,比如数学,力学等领域确是事实。
最后说一句,科学研究,无论内容还是方法论,需要多样性。只有多样性才能涌现出新的东西。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15 09: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